祖国在我心中:北京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集(201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学生会工作现存问题和解决办法的哲学思考

董逸鸣 2014级 工商管理专业

我在本校北校区学生会工作了两年,先后任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和学生会主席。在学生会工作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纠结的问题。所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其指导下我对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做了比较深入的哲学思考,开始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

一、利益原则——群众路线与提高服务意识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老百姓说:“无利不起早。”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干那些无利可图的事情,人们的一切行为事无巨细都源于某种利益方面的考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原则”。利益分为公利和私利,革命先烈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也是为了某种利益,是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的公利。我们努力学习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我们作为集体主义者,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是否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对于学生会工作优劣的评价也必须坚持这个标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是集体主义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智慧和力量的无尽源泉,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

学生会以学生之名立会,会员是学生,工作对象是学生,开展工作也必须依靠学生。学生会工作的优劣,在于学生评价而不在于自我感觉。问题何在,要去问问学生有哪些不满意,只是自己冥思苦索往往很难找准找全;如何发展,要去找广大学生出谋划策,只靠少数几个干部开个小会议论议论,也往往是难以找到最佳方案。对于学生会以内的学生,要关注他们在会内开会、办事、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实际体验,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收获是大还是小;对于学生会以外的学生,要关注他们对学生会提供的服务和举办的活动的质量、频率、范围等满意与否及收获大小。一个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不能让学生获得方便、快乐、收益、成就、感动等积极情感印象的学生会,一定是失败的,如不幡然改进,必将丧失存在的必要性。

目前北校区学生会还处于“活动型”这一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服务型”这一发展的中级阶段还有差距,距离“引导型”这一发展的高级阶段差距更大。虽然每学年组织开展的文体类和学术类活动有11项,服务类项目有6项,从数字上看还不错,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动员学生报名参与,很少有个人和团体积极自愿报名参与,并且在活动后往往听到学生或多或少的意见。这意味着学生对学生会开展的活动和提供的服务,其需求迫切性、参与积极性、效果满意度都不是很高,表明学生会的工作没有很好地踩在点上,没有充分获得学生的内心认可并树立起良好公众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学生会开展的活动和提供的服务关注度、重视度、参与度不高,并且耐心不强、体验不佳、评价不高就不难理解的了。有鉴于此,学生会工作要走出平庸和尴尬,必须从提高服务意识和走群众路线入手,切实了解广大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迫切所求,切实集中广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针对性、有实效地满足学生多方面正当需求。学生会除了要满足学生文体和生活方面的需求,要更加重视力所能及地满足广大学生在思想进步、心理健康、全面素质提升、学业发展、学术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较高需求,让广大学生切实因学生会脚踏实地且富有创造性和魅力的卓越工作,而感到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发展条件更加有利、成长动力更加丰沛、生活环境更加便利、身心更加舒畅、生活更加美好。

二、整体原则——多管齐下与提高工作质量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联系具有整体性,联系本身是一个网络式整体,同时它又作为纽带将事物内部各因素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整体以局部为基础,反过来又对局部有决定性制约。整体功能是由局部属性互相增益、互相制约、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般不能由局部属性的机械相加来解释,这就是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万事万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斗争的具体形式无限多样且变化无穷。根据矛盾的性质和它所处的外部条件,选择若干恰当的斗争形式及其协调的配合方式,可以收获“整体大于部分”的整体效应。人们往往借助这种整体效应来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工作方法被称为“综治法”或“多管齐下法”。整体在层次上和地位上均高于局部,整体功能最优是人们活动的最高目的,为了达到这个最高目的,在必要时可以弱化局部甚至牺牲局部,这就是着眼大局、顾全大局的“整体原则”。

学生会的工作虽然谈不上日理万机,但也头绪纷繁。要把学生会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必须学会“弹钢琴”。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还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些都需要有从整体上把握各方面工作的战略头脑和多管齐下的工作方法。关于如何使学生会工作摆脱目前不尽如人意的状态,我认为至少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综合施策,以求获得“1+1>2”的良好整体效果。

一是下大力气建章立制。不能只靠一纸全国通用的学生会章程大而化之地泛泛指导,要精心制订体现本校特色的具体制度和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要对学生会性质、组织结构、工作任务、各级分工与权限、纪律、经费筹集与使用、办事方法与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要对会议的民主程序精心设计,以利于做出科学决策,还要有记录和档案制度,以利于经验积累。

二是下大力气培训骨干。工作是要靠人做的,无论做什么工作,人都是最重要的主导因素。学生会的干部和骨干是学生会中的启动性、控制性、驱动性、凝聚性、创造性因素,是举足轻重的关键少数。下大力气培训骨干,提高骨干的全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是牵牛牵住了牛鼻子,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内容不能只是思想教育方面,要在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开展全面素质提升的综合培训,如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创新方法、成功成才规律、文才、口才、交往艺术等,一方面是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为提升别人积累资本。

三是下大力气争取支持。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外部潜力。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各级领导沟通,向他们汇报工作,不仅讲成绩,还要讲存在问题和困难以及发展设想,既争取他们的理论指导和精神鼓励,也争取他们手中掌握的有权支配的物质资源。要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支持,但不能只是一味索取,首先要尽可能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做贡献,这对自己也是锻炼机会,在有来有往互利共赢的过程中获得社会心甘情愿的支持赞助。最重要的还是积极主动地与广大学生沟通交流,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要首先通过自己尽心尽力的工作赢得学生赞许和支持,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打开局面,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工作越来越好。

四是下大力气加强吸引。强扭的瓜不甜。学生会工作靠“拉壮丁”来维持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靠自身强大魅力来吸引才能基业常青。“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不请自来。”要把学生的迫切需求和喜闻乐见形式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每一项活动既有用又有趣。例如,将校园好人好事故事征集宣传、原创诗词歌赋征集传播、北校区最美瞬间摄影展览等效益和趣味俱佳的活动常态化,定期举办,不断总结经验和提升效果,做成品牌传之久远。

“行得春风有夏雨”,“功夫不负有心人”。事在人为,天道酬勤。尽管把学生会工作做得人人叫好几乎不可能,但要努力做得让绝大多数人叫好。在这个过程中,哲学智慧是指路明灯,照亮我们未来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