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章句上
导读
《梁惠王章句上》是《孟子》的第一篇,共七节。在本篇中,集中表述了孟子关于“仁政”的观念。
战国时期,全中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国都希望通过兼并战争而逐步走向统一。孟子游历各国,希望各国能推行“仁”道、王道,减少战争,使人民能安居乐业。“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五十步笑百步”“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一系列著名的论断都是在本章中提出的。
【原典】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3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4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5利而国危矣。万乘6之国弑7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8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9。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名罃,“惠”是谥号。公元前370年,魏国由安邑迁都大梁,魏国也称梁国。魏惠王故此也称梁惠王。他在位时期,是魏国的鼎盛时期。
[2]叟:老人。
[3]亦:只是。
[4]士庶人:士和庶人。庶人即老百姓。
[5]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6]万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西汉刘向《战国策·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7]弑:古时候以下杀上,以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8]苟:如果。
[9]餍:满足。
【译文】
【原典】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1云:‘经始灵台2,经之营之,庶民攻3之,不日4成之。经始勿亟5,庶民子来6。王在灵囿7,麀鹿8攸伏,麀鹿濯濯9,白鸟鹤鹤10。王在灵沼11,於牣12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13曰:‘时日害丧14?予及女15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诗》:即《诗经》,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2]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3]攻:建造。
[4]不日:没几天。
[5]亟:急。
[6]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7]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8]麀鹿:母鹿。
[9]濯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10]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11]灵沼:池名。
[12]於:旧读“乌”,赞叹词,位于句首,没有意义。轫:满。
[13]《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
[14]时日害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15]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译文】
【原典】
梁惠王曰:“寡人1之于2国也,尽心焉耳矣3。河内4凶5,则移其民于6河东7,移其粟8于河内。河东凶亦然9。察10邻国之政,无如11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12,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13以战喻。填然鼓之14,兵刃既接15,弃甲曳兵而走16。或17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18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19食也;数罟20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21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22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23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24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25之教,申26之以孝悌27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8。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29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0,涂有饿莩31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32罪岁,斯33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于:介词,对于。
[3]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于:到。
[7]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8]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9]亦然:也是这样。
[10]察:考察。
[11]无如:没有像。
[12]加少:减少。
[13]请:表敬副词,表示一种客气的语气,可以翻译成“请允许我”。
[14]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击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5]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刃,刀、刀剑等。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16]走:跑,这里指逃跑。
[17]或:有的人。
[18]直:同“只”,只是,不过。
[19]胜:完全,尽。
[20]数罟:密网。
[21]以时:按一定的季节。
[22]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
[23]衣:穿。
[24]无:同“毋”,不要。
[25]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26]申:反复陈述。
[27]孝悌: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2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
[29]王:称王。
[30]检:同“敛”,收积、储藏的意思。
[31]涂:同“途”,路上。饿莩:饿死的人。
[32]无:同“毋”,不要。
[33]斯:则、那么。
【译文】
【原典】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1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2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3有肥肉,厩4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5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6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7,其无后乎!’为其象8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注释】
[1]安:乐意。
[2]梃:木棒。
[3]庖:厨房。
[4]厩:马栏。
[5]且:尚且。
[6]恶:疑问副词,何,怎么。
[7]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8]象:同“像”。
【译文】
【原典】
梁惠王曰:“晋国1,天下莫强2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3;西丧地于秦七百里4;南辱于楚5。寡人耻之,愿比6死者壹7洒8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9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10。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11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
[1]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为晋国。
[2]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
[3]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
[4]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
[5]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
[6]比:介词,“替”“代”“给”的意思。
[7]壹:副词,“皆”“都”“全”的意思。
[8]洒:洗刷。
[9]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
[10]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1]制:制作,制造。
【译文】
【原典】
孟子见梁襄王1。出,语2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3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4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5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6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7,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8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1]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2]语:动词,告诉。
[3]卒然:突然。卒,同“猝”。
[4]与:从,跟。
[5]七八月:这里指周代的历法,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正是禾苗需要雨水的时候。
[6]渤然:兴起的样子。渤然兴之即蓬勃地兴起。
[7]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牧”由牧牛、牧羊的意义引申过来的。
[8]由:同“犹”,好像,如同。
【译文】
【原典】
齐宣王1问曰:“齐桓、晋文2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4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5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6?’对曰:‘将以衅钟7。’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8,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9?”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10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11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12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13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14也。”
王说15曰:“《诗》云16:‘他人有心,予忖度17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18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19’,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20’,而不见舆薪,则王许21之乎?”
曰:“否。”
“今22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23以超北海24,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5。天下可运于掌26。《诗》云:‘刑于寡妻27,至于兄弟,以御于家28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29,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30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31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32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33土地,朝34秦楚,莅35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36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37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38人与楚39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40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41,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42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43,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44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45。
今也制46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47,奚48暇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49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1]齐宣王:姓田,名辟疆。齐威王的儿子,齐湣王的父亲,约公元前319年至301年在位。据推测,孟子在见了梁襄王之后便离开魏国到了齐国,这时齐宣王即位也不过两年。
[2]齐桓、晋文:指齐桓公、晋文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是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至前628年在位,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3]无以:不得已,以同“已”。
[4]保:安。
[5]胡龁:人名,齐宣王身边的近臣。
[6]之:动词,去,往。
[7]衅钟:新钟铸成,杀牲取血涂抹钟的孔隙,用来祭祀。按照古代礼仪,凡是国家某件新器物或宗庙开始使用时,都要杀牲取血加以祭祀。
[8]觳觫:因恐惧而战栗的样子。
[9]诸:“之乎”的合音。
[10]爱:吝啬。
[11]褊:狭小。
[12]异:动词,奇怪,疑怪,责怪。
[13]隐:疼爱,可怜。
[14]庖厨:厨房。
[15]说:同“悦”,高兴。
[16]《诗》云:引自《诗经·小雅·巧言》。
[17]忖度:猜测,揣想。
[18]戚戚:心有所动的感觉。
[19]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20]秋毫之末:有人说是鸟尾之细毛,有人说是禾穗上之白毛,指细微难见的东西。
[21]许:赞许,同意。
[22]今字前省去“曰”字,便是表示孟子的话是紧接宣王的话的。
[23]太山:泰山。
[24]北海:渤海。
[25]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都作动词用。老:尊敬。幼:爱护。
[26]运于掌:在手心里运转,比喻治理天下很容易。
[27]刑:同“型”,指树立榜样,做示范。寡妻:国君的正妻。
[28]家:指卿大夫中有采邑者。
[29]权:本指秤锤,这里用作动词,指称物。
[30]抑:选择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
[31]采色:即彩色。
[32]便嬖:君王左右被宠爱的人。
[33]辟:开辟。
[34]朝:使动用法,使……来朝。
[35]莅:临。
[36]若:人称代词,你。
[37]殆:副词,表示不肯定,有“大概”“几乎”“可能”等多种含义。
[38]邹:国名,就是当时的邾国,国土很少,首都在今山东邹县东南的邾城。
[39]楚:即楚国,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是大国。
[40]盖:同“盍”,“何不”的合音字,为什么不。
[41]涂:同“途”。
[42]愬:同“诉”,控告,仇恨。
[43]惛:同“昏”。
[44]罔:同“网”,此处用作动词,张网罗以捕捉之意,好比说“陷害”。
[45]轻:轻易,容易。
[46]制:订立制度。
[47]赡:足够。
[48]奚:何。
[49]盍:“何不”的合音。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