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禁忌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龙鞭蟠桃记(十六)

杨爷又惊又怕又感慨又难受,事到如今,想到这两日随口跟老佛爷、万岁爷说的话,一阵哆嗦,大热天竟渗出一身冷汗!幸亏自己傻人傻福,没说错啥,不介,今儿非得脑袋搬家啊!想到这儿他忍不住跳下车跪倒在地,叩首不止,光绪爷一脸沉默扶着车辕一点点下来了,手一松,“啪嗒!”整日不离身的楠木匣子掉在地下摔开,正落在杨爷跟前儿,杨爷以为是玉玺金印皇家宝贝,赶紧手忙脚乱去摸,待看清了才哑然失笑:原来匣子里滚出来五个干枣和俩干巴巴的素烧饼!一个烧饼上还被啃了一半。一见烧饼干枣,光绪爷脸色浮红,弯腰捡起匣子迈步进了衙门,剩下一堆人瞧着地下这点儿零碎,心里五味杂陈。

到了怀来,算是暂时安逸,昨儿那位拉着他说长道短热乎不得了的吴爷,竟是怀来县的县太爷!甭看人家只是七品,着实不是凡人呢:他乃是曾文正公的嫡孙女婿,甲午年还跟李中堂去东洋日本办过交涉呢!做梦似得杨爷由崔管事领着进了内堂,趴在地下磕了无数的头,宝座上洗漱完毕,吃饱喝足换了华服的慈禧老佛爷,吸着水烟袋望着杨爷呵呵大笑:“罢了、罢了!快起来吧!看急的这头汗,连英、玉贵啊,你俩甭闹哄他啦呵呵呵呵,他是个老实人,咱娘们这套章法,可别吓坏他。”杨爷又磕了个头,这才起身。

“你是个忠臣!”慈禧太后的声音既慈祥又温和,好像老妈妈嘱咐儿子,杨爷懵懂,等崔管事一捅他,才知道说的自己,赶忙回话:“呃……都是太后老佛爷洪福齐天,皇上百神护佑,小、小人没做啥。”

慈禧太后就爱听这个,满脸祥和微笑:“话是这么说,可事儿还得说清楚。哎,洋鬼子不依不饶打进来,我们母子俩能顺顺当当出来,还不是靠你们赤胆忠心,老话说疾风识劲草、板荡识忠臣!你就是我们娘俩的恩人呐!不像那些个成日介嘴上说的好听,一出事儿都跑没影儿的狗东西!”

“不、不敢,不敢当。小民只求送老佛爷、皇上到安稳地界,再回京接我的老娘,现今太后老佛爷既已安全,小民想、想回京,请老佛爷恩准。”杨爷好容易想明白怎么说话,跪下磕了个头。

“怎么样?我说这个杨把式是个忠臣吧?不仅是个忠臣,还是大孝子,忠孝可嘉!把式啊,你甭走啦,今后就跟着我吧,这回跟我出来的,连上连英、玉贵,都得赏!”慈禧太后怡然自得咕噜噜抽着水烟,满屋众人闻言颂圣不止,他竭力以老母没人伺候为名,不敢领赏。慈禧太后越发满意杨爷的孝敬,传下话:“赏是都得赏的,你是头一功!这么多年听政,我可是有功必赏。嗯,连英呐,先记着,封杨把式五品顶戴,御前伺候!待到了安静地方,只要有官缺,遇缺先补!”

“嗻!”李总管低头答应,看不清他的表情。

“快谢恩啊!”崔管事摁着杨爷趴下磕头,慈禧笑道:“这会儿没有官服顶戴,让小吴给你预备预备一身。再有,我封了你四品顶戴,前路行宫粮台会办,这两道旨意,叫军机处拟旨,等印来了再发。把式啊,你娘的事别着急,我听小吴说,这几日从京城、三河、丰台逃难过来的人也多,说不定你娘也奔这儿来啦,叫小吴四下里派人查访着,咱们一路奔波,在这儿也多待几天。”

“是!”。

尽管杨爷得了五品顶戴,可一听不能回去接老娘,满心不乐意,这会儿只能点头答应。慈禧太后聊了一个多时辰还兴致勃勃,嘱咐道:“你们记着,杨把式是专门给我赶车的,谁也甭胡乱支使他差事!他要想干,就伺候伺候车马銮驾,不想干就歇着。明白了吗?”众人诺诺连声。见杨爷从前几日大大方方成了期期艾艾的样子,慈禧乐得呵呵大笑:“咋样啊,把式?那几声大妈没白叫吧?若你不是个白丁,我一定封你个引路侯!呵呵呵呵……你们下去歇着吧,有工夫就进来,咱们说话儿。”

慈禧太后开了个玩笑,谁知她这“金口玉言”传出来,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王公亲贵大小臣工,不一会儿就全知道喽!大家伙儿都窃窃私语,对着忙里忙外埋头喂马刷洗牲口耷拉着脸的杨爷背后指指点点,都以为这里头有什么内幕。

听说杨爷从白丁得了五品顶戴,老吴就没闲着,上头的王公亲贵他一个也巴结不上,只有杨爷草莽出身合他的脾气,他知道杨爷不懂官场规矩。赶紧找出个自己戴的红缨大帽子,找了块水晶石换下素金顶,又预备了两套天青宁绸的袍子、紫腰带、荷包、玉佩、官靴,滴里嘟噜堆了一大盘,亲自捧着来给杨爷祝贺。见杨爷懵懂,老吴也不嫌麻烦,亲自指挥着下人给杨爷换了衣服配饰。

好家伙,等杨爷再出来遛马,可把门外的众位王公大臣惊呆喽。只见前几天还一身油腻腌臜衣衫的杨爷身着宁绸袍、脚下缎靴、腰系玉佩、头戴水晶顶戴的红缨大帽子,赶上杨爷体魄健壮,身子骨衬衣服,再举着那支硕长华丽的大马鞭子,挺胸抬头气质昂扬在众人眼前拉着马吆喝,还真够威武!映地遍体破衣拉撒的亲贵们倒像叫花子一样。

慈禧太后吃完饭出来遛弯儿,时常叫杨爷过来陪着说话,看他那身打扮儿哈哈大笑,倒很高兴,捂嘴大笑道:“呵呵呵呵……咱们娘儿几个这会子又装扮起来,一起上了戏台喽!”暂做行宫的怀来县衙门大门口就此出了奇景:每天早上,县太爷吴大老爷戴着四品顶子在衙门口看门,成了老佛爷的门房,而穿绸裹缎的杨爷拉着马匹挥舞大鞭子遛完马也坐在衙门口闲坐,不时脱了闷热的靴子,摘下水晶顶的大帽子当扇子,忽闪忽闪给自己扇风,算半个看门的。不少老百姓扶老携幼都来瞧这俩哼哈二将的热闹,回去就当笑话似得说给别人听,不几天就成了当地脍炙人口的笑话。

老百姓说笑归说笑,可这俩人着实成了现今老佛爷面前最得意的红人。也算老天保佑好人,吴老爷尽心尽力,不几天,果然从逃难的人群里找到了杨爷的老娘和三舅,母子俩相见免不得抱头痛哭。劫后余生的娘俩说了一宿话,老太太听说杨爷升官自然十分高兴,又惦念家里的小破院,邻居四姑娘,唠唠叨叨说了半天,杨爷给老娘泡了茶,把一路来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奇闻轶事捡着能说的给老太太说了一通,听得她老人家连连念佛。说是佛祖菩萨保佑,摸着杨爷结疤的胳膊直掉泪。

也不知谁走漏风声,慈禧老佛爷竟然得了信儿,大喜之余派了太监颁赐缎匹首饰给杨爷的老母压惊,特召老太太进内说话呢。这老太太眼睛虽看不见,心思十分灵动,久在市井,深知人情世故。跟慈禧太后聊得竟十分投机,原来俩老太太都信神佛,杨爷老娘也多少认识几个字,去京城庙里求神拜佛听了不少古记儿故事,把那些听来的神佛报应故事说得绘声绘色如身临其境,众后妃久处深宫,哪听过这么精彩的传闻,竟都听住喽。喜得慈禧太后仿佛在难中得了个女门客,又赐茶果又叫陪着吃饭,一连聊到上灯,才派小太监护送杨爷老娘回了馆驿。第二天传下话来:杨爷、杨爷老娘各赏衣食,随驾西行。

没过几日,大队人马起驾西巡,自怀来县出发,老吴是先行官,杨爷除了赶着大车载着老娘跟在两宫的八抬大轿后头,还兼管着随行车马,路途之中就是杨爷这辆车招人眼目:按宫里规矩,大车围子裹了明黄缎,前头大马上全套的铜什件锃明刷亮,马身上系着大红绸子,杨爷端坐车辕,衣冠鲜明提溜着大鞭子吆喝马匹,不知道的还以为里头坐的是啥皇室亲贵呢。老百姓们指指点点,七嘴八舌念叨:“妈呀!老少爷们快瞧瞧嗨!人家宫里赶大车的都戴水晶顶子!比咱们县太爷还高好几级呢!”引的众人哄堂大笑。

一行人过宣化府、渡大洋河、过枳儿岭、天宿县、高阳县,八月初五,两宫自山西大同府起驾,过怀仁、张庄、广武,入雁门关,再经原平、忻州,八月十七抵达太原府。

接驾的山西巡抚就是原来在山东巡抚任上袒护义和拳的玉大人,见义和拳终于闯出塌天大祸,两宫出逃,吓得屁滚尿流,早预备了豪华车辇和行宫,就为了叫慈禧太后开开心心,保住项上人头。还把山西省藩库密藏一百多年预备乾隆爷大驾西巡没用上的金银法器陈设仪仗全拿了出来,太原城里处处彩旗飘荡、锣鼓喧天,众官员在此大难之际,还比着赛的给老佛爷孝敬衣食服用、金银财帛、绫罗绸缎,乐得慈禧太后心满意足,不仅搜罗了一大批珍宝,随驾逃难的人有了吃喝穿戴,扈从官兵也换了新装,北京城里接连不断逃来了御医、御厨,禁卫森严、吃喝消遣奢华加倍,这群人自然又恢复了大内的排场。来行宫送礼朝见的络绎不绝,杨爷每天就叼着烟袋锅子蹲在宫门口,看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儿趴在地下磕头虫一样磕头朝拜,行礼如仪,也是一乐。

闰八月上旬,领班军机大臣荣中堂、军机大臣王中堂大难不死逃过一劫,带了些军机处的人来到太原,建起了逃难中的小朝廷,每日函电交加,发号施令,慈禧太后奄然又成了大清国的老佛爷,威风八面起来。朝廷得了密报:威廉二世因德国公使被杀一事,不依不饶,下令瓦德西派军追杀,定要拿老佛爷是问,德法联军便点兵一万余人,从京城出发,沿途尾随大驾追击而来,突击晋东固关,预谋杀入山西,抓获两宫。

消息传来,太原满城轰然惊悚,原就是惊弓之鸟的慈禧太后吓破了胆,带着光绪皇帝后妃、王公亲贵仓惶起驾继续西逃,一路上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传命赶赴陕西省西安府驻跸。幸而固关乃九边天险之一,山西军队早有准备,德法联军在此吃了大亏,几次强攻被我军挡住,伤亡千余人,见天险难入,才怏怏而去。

杨爷一面赶车一面整理车驾队伍,先前还担心洋鬼子追杀上来,后来见西北陕、甘、青及四川几省数万大军前来护驾西行,才稍稍安了心。两宫圣驾日行七八十里,经徐沟到了祁县,过平遥、介休、灵石、霍州等处,至风陵渡渡黄河,自潼关入陕西,庚子年九月初四,圣驾终于进了西安府,在原陕甘总督衙门驻跸。

进了西安府,慈禧太后和逃难的亲贵大臣终于松了口气。莫说从北京一路来陕西,他们认不得路,即便认识,几万洋鬼子想越过崇山峻岭和无数州城府县和天险大河,跑到西安府来抓人,那不是白日做梦?!

带了这点儿心思,老佛爷心里更是得意,刚到西安府没几天,北京传来好消息,久留上海一支观望的李中堂也终于坐船赶到京畿,入住贤良寺,被俄国军队严密“保护”。各省运粮、运银子的车马更是络绎不绝从九州各地云集西安城,西安府从宋元以后哪里有皇帝来过?哪有过这个热闹?本省的官员、士绅、财主们竭力奉承,一时间,小朝廷在此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西安成了大清国朝廷的中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