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札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简说汉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共有五十几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各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左右。他分布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是中国各民族的主体。

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今天这样约有七亿人口的民族。

古代流传下来的历史传说认为,汉族最早的祖先是生活在中国中部地区的黄帝族和炎帝族。“帝”原来是部落盟长的称号。黄帝族和炎帝族大约是两个不同的部落联盟。依据考古发掘判断,这大约相当于公元前三千多年。黄帝族和炎帝族在相互斗争中融合到一起,发展成为华族。

中国历史上周朝的后期——东周时期(公元前八世纪到前三世纪),出现了许多并立的侯国,相互争战。但是,生活在中原地区不同侯国中的人们,却已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这种文化把赤色(大红)作为最高尚的颜色。因此,被称为华族(华,义为赤)。华族周邻的各族人,在斗争和交往中,逐渐接受华族的文化,并和华族融合到一起。华族经过不断地扩大,形成为最强大的族。它就是后来的汉族。

汉族的名称,起源于汉王朝统治的时代。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了全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个国家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重建了汉王朝。长期以来割据混乱的局面结束了。汉王朝统辖的领域,西北包括今新疆地区,西南到达云南,东南到达南海,东北包括今东北各省。生活在这个广大地区的华族,处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更加广泛地扩展了它们文化影响。华族进一步发展,被称为汉族。据公元2年的纪录,汉王朝的人口近六千万人,基本上是汉族人。

汉族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有过两次较大的扩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第一次是在公元三世纪至六世纪,即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北方的一些游牧族,包括匈奴族、羯族、氐族、羌族、鲜卑族等先后进入黄河流域,在局部地区建立了若干政权。四世纪末,鲜卑族拓拔统一了这些游牧族的政权,在黄河流域建立北魏王朝。原来居住在北方的一些汉族贵族,南迁到长江流域,先后建立了宋、齐、梁、陈等几个王朝,统称为“南朝”。北方游牧族在黄河流域统治了汉族人民,却不能不逐渐接受汉族的先进文明,最后并接受了汉族的语言。包括一度强大的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几个游牧族,在这个时期里,都逐渐地与汉族相融合,成为汉族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581年,北朝和南朝统一于隋朝的统治之下,汉民族又在统一的国家里继续向前发展了。

第二次是在公元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即中国历史的宋、辽、金、元统治时期。十世纪初,生话在横河(西拉木伦)流域的契丹族在华北、东北地区建立了强大的辽朝,和汉族建立在河南开封的宋王朝相对峙。十二世纪初,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建立了强大的金朝,消灭了辽朝,统治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宋王朝被迫南迁到杭州。在这个时期里,各民族间进行着频繁的战争,也加强了相互间的交往。契丹、女真人也和古代的鲜卑人那样,在进入汉族地区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和语言,并且和汉人通婚姻。北方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也在这个时期里逐渐与汉族融合。十三世纪中叶,蒙古贵族先后消灭辽、金和宋朝,建立起统一的王朝——元朝。在元朝统治时期,契丹、女真和北方其他一些少数族人已经和汉族很少区别,以致都被叫作“汉人”。汉族又一次融合了别族的部分居民而发展了自己。

依据十八世纪时的不完全的统计,当时处在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各族人,共有四亿。其中百分之九十几是汉族。汉族始终是中国各民族中人数最多、文化水平最高的民族。

汉族的文字,起源于象形字,用简单的笔划表示各种形象。后来又把一些符号作为声符和象形的符号合在一起,形成许多方体字。一个字代表一个音。因此,大量的词汇是由几个字组成。现在还能看到的最古的文字,是大约四千年前的商朝,铸在青铜器上和刻在占卜用的甲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东周时代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有很大的差别。秦朝统一全国后,统一各国的字体。汉族也形成了统一的书面语。秦朝以后的两千多年来,汉字不断丰富和改进,但基本上仍是古代的象形字的演变。现在,中国人民在进行文字改革的工作,以便使汉字更为简易,更便于学习和应用。

汉族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特色。

奴隶制初期的商代,文化知识的代表人物是掌管占卜的“巫”和“史”。巫能音乐、舞蹈、医治疾病。史偏重记载人事,熟悉历史。商代的巫史文化到周代形成哲学和史学。哲学的基本著作是《周易》。《周易》总结用“八卦”(八个卦象)占卜的经验,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之道”,也包含着把哲学应用于政治的政治学。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汉民族的各种哲学学说都和《周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历史学方面,专职的史官记载重大事件,形成传统。商、周两代的历史文献被汇集在《尚书》里。东周时代各诸侯国都各有史官记事。鲁国的历史称为《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整理古代文献,把《周易》、《尚书》、《春秋》和古代诗歌的选集《诗》、记载礼仪制度的《周礼》都作为经典,合称“五经”。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要编修前代的历史。注重历史经验,注重实际应用,成为汉文化的一个特色。历史学包括政治学、法学的发展超过了哲学。

注重实际的传统是和宗教信仰相矛盾的。汉族从来没有形成过全民族一致信仰的宗教。汉朝后期,汉族曾产生过自己的宗教“道教”。但这种宗教只有少数的信徒。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唐代(618—907年)曾经一度广泛流传。但同时流传的宗教,还有伊斯兰教和波斯传来的景教(基督教的一派)、火祆教(拜火)、摩尼教。西方的基督教的许多教派都陆续传到中国,但直到近代,信仰者仍然很少。在汉民族的历史上,任何统治者都不可能利用政治力量把某种宗教规定为全民族都必须信仰“国教”。信仰自由成为汉民族的又一个传统。汉族生活中的许多风俗、习惯、传统的节日等,大多是和农业生产有关,而不是来自宗教信仰。

古代的汉族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天文学、气象学、数学、植物学以及医学、药物学等科学技术,早在商、周、春秋时代,就已取得了成就。汉民族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作战。汉族也是最早开采和使用煤与石油的民族。宋元时代,汉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在许多部门都曾居于世界的前列。十五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十九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使中国沦于半殖民地的地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文学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是商周时代官方的和民间的诗歌总集。战国时代产生了杰出的诗人屈原。诗发展到唐代,用字用韵都有了固定的格式。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出现在唐代。他们的许多诗篇在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按照唐代形成的格律写诗,仍然是人们广泛采用的艺术形成。唐代以后,诗又有了新的体裁——词和曲。它造句有长有短,可以据谱歌唱。十三世纪时,在词、曲的基础上,汉族人民创造了最早的戏剧。关汉卿、王实甫等一批著名的戏剧家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剧本。这些剧本一直流传到现在。十四世纪以后,陆续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长篇小说。十八世纪时曹雪芹作的《红楼梦》是一部驰名世界的杰出的名著。汉族的文艺中,书法与绘画得到最广泛的发展。战国时代,汉族已经发明了毛笔。用毛笔写汉字,构成汉族的独特的“书法”艺术,并由此形成独特的绘画。悠久的工艺美术是汉族艺术的又一特色。地下发掘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的雕琢,已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四千来年,工艺美术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古老的建筑艺术也显示出汉族独有的民族风格。汉民族和各兄弟民族之间不断进行文化交流。汉族人民吸收了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艺术。

中国人民十分重视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汉族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汉族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统治。而多数朝代的更换,都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汉族人民和中国各族人民一起,展开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领导的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这个革命由于遭到封建势力的破坏,很快地陷于失败。封建军阀又统治了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第一次革命战争、第二次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民族平等的政策。汉族人民和五十几个兄弟民族平等相处,团结合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祖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原载世界语《中国报道》(EL popola Cinio)

1978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