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综合技能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课堂导入技能

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也可能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还能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

一、教学情境导入的功能和特点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更是理解、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知识的本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只有学习的内容被设置在该知识的社会和自然情境时,才能体会到学习情境的意义。课堂导入艺术的特点主要是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和趣味性。针对性是指情境导入要满足学生听课的需要,针对性强;启发性则是情境导入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性是指情境导入指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趣味性则是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方法

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点主要有4个方面,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如“盐的教学情境设计”为加工皮蛋的录像;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如“食盐和纯碱的教学情境设计”为西部盐湖开发;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如“溶解度的教学情境设计”为食盐与硝酸钠比溶解能力强的对话;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如“原电池教学情境设计”为老师从意大利科学家伏打通过实验发现来设计情境等。下面是化学教师常见的9种情境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平铺直叙

开门见山式导入,即在上课开始后,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当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类新知识或新领域,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不易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程序又没有适当的范例供借鉴运用时,可选择直接导入法,但此法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

2.温故知新,探求新知

这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和深化,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迫使其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进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状态的一种导课方式。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讲起来干瘪,学起来枯燥。对这些章节内容的教学,老师若能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便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究问题奥妙所在的愿望,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原电池导入案例: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货轮正在北太平洋航行,突然货轮响起了警报声,船员们惊喊船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是货轮与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上了海底暗礁?都不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经查验,原因在于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使铁板船只出现漏洞了呢?我们学习原电池的知识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又如“香妃引蝶”视频导入分子的运动等。

4.故事吸引,启迪思考

把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寓意深刻而又幽默轻松的故事,加之铺陈渲染,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如狗死洞的故事引入二氧化碳的性质等。采用故事导入方式应注意故事内容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同时讲故事时语言要精练,故事要短小精悍,用时不长,一般的故事引入有2~3分钟就可以了。

5.直观演示,提供形象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动画、影像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电视或实验等,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从而使学生直接进入寻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如讲授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时,展示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从模型认知中建构分子结构,再对模型进行重新组装和定位,让学生从宏观辨析中领悟有机物分子的微观结构及其变化。

6.创设质疑,实验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学时就必须创设质疑情境,把学生“机械接受”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过程。以“SO2的性质”为例,二氧化硫可以使红色的酚酞试液、品红试液和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褪色,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习惯于告诉学生结论,那就是在三个过程中,SO2分别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和还原性。但这样无疑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质疑情境:“SO2能够使这三种有色试液褪色,那么它们的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呢?该怎样证明呢?”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实验探究思路:“向褪色后的酚酞溶液中加入NaOH等碱性物质,会看到溶液重新变红,从而证明使红色的酚酞褪色是因为 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中和了溶液中的碱性物质;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红色复现,证明使品红褪色是SO2表现了漂白性(暂时性漂白);而向褪色后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根据沉淀现象判断SO42-的存在,证明SO2表现了还原性”。这样先以质疑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再以实验场景验证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更加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然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7.联系实际,激发思考

在化学课上,教师以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或是为学生提供的实例(可能是生产、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也可能是新闻媒体的报道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等)出发,通过讲述、谈话或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进入新课题的学习。例如“油脂”的导入,教师:传说在古埃及,有一次法老设宴招待贵宾。有位厨师不慎将一盆油打翻在热的炭灰里,他用手把沾有油脂的炭灰捧到外面,洗手时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这种沾有油脂的炭灰大概就是最早的肥皂了。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和上面故事有关的问题。

8.魔术引入,提高兴趣

魔术引入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化学魔术,略带神秘地表演给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特殊的化学实验引入方法。如讲解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换时做一个“茶水变色”的魔术;讲解氨气的性质时做“空杯生烟”的魔术;讲解过氧化钠的性质时表演“滴水生火”的魔术等。

9.新闻事件,社会热点

要求教师上课前查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以图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并顺利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如利用“珠江水雷”事件、“天津港爆炸”事件等新闻,引出钠的化学性质。

三、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情境导入时应该注意,情境导入作用的全面性,尽量使设置的情境包含整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情境导入作用的全程性,尽量使设置的情境贯穿于整节课的全过程;情境导入作用的发展性,尽量使设置的情境是最新最近发生和发展的内容;情境导入作用的真实性,尽量使设置的情境真实可靠,不能道听途说,凭空设想;情境导入的可接受性,尽量使设置的情境能让学生接受,不能太极端和太过于暴力,设置的情境更不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从以上所举实例可以看出,具有艺术性的课堂情境导入,在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问题恰当、情境生动、引人入胜,并且内容精练,就能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当然,课堂导入应因时而变,因势而改,争取让化学课堂的导入如春天怒放的花朵,争奇斗艳,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