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综合技能训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教师基本技能

第一节 三笔字技能

一、规范汉字的书写与三笔字教学

汉字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汉字经历各种书体演变之后,在唐朝逐渐走向成熟,为北宋方块活字印刷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汉字书写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规范就是统一汉字的形体标准,每一种文字都有统一的形体标准。正字法就是指汉字的形体标准的使用规范,即使用文字的规范,也是汉字规范化的结果。汉字规范的标准是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该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异体字中的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稿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该表实际淘汰异体字1027个。字形以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该表共收字 7000个。推行规范汉字是国家的一项语言文字政策,有关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都是由政府部门批准发布的。因此,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都应遵照使用,合乎规范标准。

书写规范汉字与三笔字教学是为了准确地辨认和书写规范汉字,提高汉字的书写技能,学习和掌握汉字的笔画、结构和笔顺的基础知识。三笔字是研究规范毛笔、钢笔(包括圆珠笔)、粉笔三种常用工具的书写方法和技能。中国的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发展,各种书体各种风格、流派琳琅满目,看之令人目不暇接。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条符合教师特点,以实用为主并在较短时间内具有一定效果的三笔字书写方法。

毛笔字是改变我们平时的书写习惯,影响钢笔、粉笔书写风格和掌握书写技巧的关键所在。如果毛笔字书写过关,在掌握练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钢笔字就不困难了。粉笔字与钢笔字在书写技巧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钢笔字写得规范、美观,粉笔字自然会不相上下,这从大量的现实事例中可以得到证实。钢笔字的教学和毛笔字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学毛笔字,待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学钢笔字,这样进步会更明显一些。虽然钢笔字从实用的角度看比毛笔字用途大得多,但由于毛笔字书写对钢笔字有借鉴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不把钢笔字的教学放在首要位置。粉笔字是教师常用的课堂教学用字。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因为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情感和知识上的共鸣,除了教师的分析讲解、举止表情以外,板书的优劣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说,规范、工整、漂亮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教师传授书写规范汉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好粉笔字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缺少的专业基本功。那么如何写好粉笔字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粉笔字和钢笔字在书写技法上的关系就更直接了。只要写好钢笔字,粉笔字就会水到渠成。所以在粉笔字书写中只介绍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二、三笔字之间的关系

1.三笔字书写技法的差异

三者书写技法的差异主要在于书写工具的不同和工具性能的差异,工具性能的不同必然导致它们书写技法上的差异。毛笔因为其性能软,用笔讲究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各方面都有一整套的技法和理论体系。钢笔因为其性能偏硬,在用笔的难度上相对而言就小多了,用笔的技巧上也不如毛笔那样复杂,在用笔轻重的处理、快慢节奏的处理、线条的美感表现处理、线条分割处理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粉笔字在技法处理上只是执笔方法和姿势与钢笔字书写不同,其他方面基本一样。

2.三笔字之间的联系

首先是书写媒介即书写对象的一致性。无论是毛笔、钢笔还是粉笔都可以书写各种文字,在中国基本上是以书写汉字为主。其次是表现功用的一致性。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都能加强教师写字用字的规范化和教学书写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都能在各自的特定环境里起重要作用。另一个功能就是都能在实用的基础上提高到艺术的高度,都同样具有审美功能,给人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性情。在书法领域里,它们只有工具的差异,而较少审美的差异,只是反映的程度不同而已。这与硬笔书法在人们心目中所占的地位有很大关系。粉笔是特殊的工具而不应等同视之,但不可否定其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三、三笔字书写技能

教师是否能写一手规范工整而美观的汉字,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威望,学生有模仿老师书写的习惯,教师的书写不规范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认真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技能,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要求。因此,熟练掌握三笔字书写的技能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重要职业技能,更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1.书写要求

笔画清晰,字形端正。在书写毛笔字、钢笔字或粉笔字的时候,每一笔都要书写清楚,合乎笔顺的规范,不能随意增减笔画或倒插笔画。避免把字形写得歪斜,应力求字形的端正。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要力求标准规范,工整匀称,不能任意变动笔画的组合搭接关系和位置,不能随意变动构件的位置。应当符合社会认可的规范,不能随心所欲。对字形的把握应该达到工稳的程度,而且对于汉字内部的构建要匀称排布,避免过挤或过于松垮。在工整的基础上达到熟练美观,和谐统一,熟练主要指对汉字常用字的书写要快速,且合乎规范,一些常用字要力求写得熟练快速而和谐统一。美观是从汉字书写的艺术性来讲,小到每个字,大到整篇或整版文字都要写得清晰、规范、和谐,符合大众的感官审美取向。

2.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二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小字和小幅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是指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身直就是身子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臂开的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足安是指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宜交叉。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3.执笔方法

执笔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正确的执笔方法是由手的生理结构和运笔达意的书写原则决定的,要求执笔稳、运笔活。如果一开始就能正确执笔,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写小字或五寸左右大小的字为例,历史上大家公认比较符合生理特点和利于运笔的是唐朝陆希声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擫是用大拇指按的意思,拇指前端按住笔管。押是食指第一指节压的意思。钩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中指第一节指肚钩住笔管。格是挡住、外推的意思,用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推挡笔管。抵是小指推、托无名指以加力。在上面执笔的基础上,同时竖掌,逐步做到腕平肩松,指实掌虚。通过五指协调配合,达到执笔稳,运笔活。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总之习惯成自然,自己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轻松自然的执笔方法。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会写到熟练,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三笔字技能主要通过自己阅读一些有关书籍后进行模仿和书写练习。重点是训练粉笔字和钢笔字的写作,有能力的学生适当进行一些毛笔字练习,学会书写一手好的三笔字特别是粉笔字,学会板书设计方法,为自己的教师教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临摹练习

虽然临摹是学习三笔书法的捷径之一,但临摹不是整篇誊抄,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中。临摹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确有所得,若心无所动,就是浪费时间。通过临摹来理解、消化别人创作的书法形象。从形式上看,临摹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字;从本质上看,这确实是训练形象感受能力的极好手段。临摹得越像,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观察得越细,说明感受能力越敏锐。两个字放在一起,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这样敏锐的眼力,应是每个师范生必具的基本素质。总之,临摹是一种思索、一种比较、一种记忆。

学好钢笔字和毛笔字必须在临摹好的书法帖、范字上下工夫,临摹字帖是唯一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摹帖,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笔照着字帖上透出来的字一点一画去描,要求描写的字笔迹不要越出字帖上字的笔画轨道。如果摹写的是毛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走字帖上字的笔画中线;如果摹写的是钢笔字帖,则描写的笔画应与字帖上字的笔画完全重合。这样,久而久之,就可以学到字帖上字的行笔轨道和字形结构。先得“形似”,追求“形似”,对初学书法者有很重要的意义。形似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基本上反映了字的外部形态,临摹书法帖如能达到初步形似,就具备了初步的形态美。因为供临写的书法帖,都是经过时间考验,被一致公认为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如果临写不能达到形似,扭曲了对象所表现的美,变了形,就失去了字的真实性,美也就不存在了。不断地追求“形似”,可以深化对字的规律、技法的认识。临帖学书,起初是不会懂得书写规律的,也不会真正懂得用笔的方法,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没有经过实践的验证,心中还是没数。只有在长期追求“形似”的实践中,才能一步步地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熟练地掌握技法,并能鉴别优劣。至于从临写一种帖,扩展到临写多种帖,从求得对一种帖“形似”,到对多种帖“形似”,进而对各家有所扬弃,达到似又不似的独创程度。但是归根到底,这还是从“形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老老实实地在“形似”上下苦功,切不可忽视这紧要的第一步。临帖当然要追求“神似”,但也只有做到了“形似”,才能进一步求得“神似”,不通过“形似”这座桥,是断然到不了“神似”的。“神似”反映的是字的内在、本质的东西,是活的传神点。在书法学习中,只能通过不断地提高“形似”,才有可能达到“神似”,“神似”是“形似”量的积累。为了求得“神似”,在书法临写中,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琢磨,在形态的细微处做到少失以致不失。这样就能逐渐地趋于“神似”。宋代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他不但能画出竹子的生动形态,而且能画出竹子的神韵,他的体会就是“成竹在胸”。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仔细观察和刻苦练写的精神。所谓“神来之笔”,必然是这二者的结果,绝不可能从偶然中得来。

练字时还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神入静界,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帖、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初学写字时为了便于把握字的结构和字的大小,应该在画有格子的纸上练习,充分利用格线来认识和把握方块汉字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类型。练字的途径,应以摹帖、临帖方法为主,在临摹过程中逐步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初学者平常不仅要注意单字的练习,还要重视整体谋篇。在单字重心处理的基础上,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节奏和谐、呼应严谨。练字要经历一个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和形成书写技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练习时间难以保证,效果不明显。这时,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练字意志品质,就会出现弃笔停练、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练字意志品质的锻炼,用耐心、恒心、信心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做到忙中抽闲,天天写、天天练,持之以恒。

中国的书法历史悠久,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它凝聚了自然之灵气,它创造了线条艺术美,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书为心画——它是心灵的艺术。自然里的一切充满了生命运动的节奏,而古今的书法家们不断从大自然中寻求灵感,创造书法之美,抒发心中情感,形成了中国书法独特的美学特征。中国的书法不仅实用、还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书法有益于养心,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和艺术修养,是师范生修身养性、培养师德、提高综合素质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