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我国视频侦查发展历程
我国视频侦查工作,是在公安科技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其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视频侦查的发展脉络。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速,公安机关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公安机关提升工作水平提供了新的着力点。1995年5月,全国公安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强警之路”,为我国公安事业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重大决策与号召,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先决条件。
自2003年起,公安部不断将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引入纵深,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技术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组织开展在城市出入口、主要道路和路口、公共复杂场所、易发案部位、重点要害单位、社区等部位,安装电子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同时经过先期试点,初步确定北京、苏州、杭州、济南四种建设模式。2004年6月,公安部和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北京等21个城市开展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步铺开。2005年公安部确立全国22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同年10月,公安部科技局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现场会,部署了“3111”试点工程。这些试点城市涵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大中城市、中小城市、区和县,在探索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充分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09年8月,公安部在河南召开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经验交流暨农村技防工作现场会,全面总结了自2003年以来开展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随后,公安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意见》,从完善基础、深化应用、健全机制三大方面提出了八项具体任务,对引导工作方向、突出工作重点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公安部办公厅和科技信息化局先后印发《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与《全国公安机关图像信息联网总体技术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2011年10月,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会在广东深圳召开。2012年7月,全国公安机关视频监控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在广东广州召开。
为解决视频全国大联网需求的配套问题,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于2012年6月正式颁布实施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公安部一所等多家单位与国内安防专家共同起草的《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1),不仅对实现全国视频信息的互联互通确定了国家标准,还为跨区域大规模联网及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标准颁布实施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平安城市”项目建设中得到普遍推广与应用。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大中城市都已经建成了相对完善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并形成网络,为开展视频侦查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准备与可靠的设施基础。各地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经过实战检验和不断完善,各地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视频侦查工作体系,体制与机制日益健全,应用技战法也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