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史地考论](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01/26078801/b_26078801.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飞虎云梯兵与董四墓碉房
距离圆明园护军营西侧不远的金山董四墓一带有飞虎云梯兵用以演练工程的建筑设施。
乾隆十二年,金川战争打响后,清军屡战不利。乾隆十三年,皇帝令于金山董四墓一带山湾内(南、西、东三个方向)仿照金川居民居住之碉房建造三处死碉房(上无屋顶、窗亦为假窗、山坡上侧之围墙亦缺),用以作为训练云梯兵的设施。
在这里,乾隆皇帝先后训练出善于攀爬、攻城的飞虎云梯兵两千名,并先后分批发往前线。战争结束后,又将此云梯兵分批安置于香山一带山湾之内。
乾隆十四年健锐营建立后,曾广泛建造碉楼,作为记功和训练攻城的设施,学界多有人将金山碉房误认为香山碉楼;亦有学者以清末文献或地图称金山碉房为“昭”,以为此处建筑为藏族佛教建筑。
实际上,将此处建筑样式与金川地区现存古代藏式碉房(碉房用于居住,而附于碉房的碉楼用于祭祀、储存,而独立建造于险要之地的独栋碉楼则用于瞭望和防守)比较,可以看出此处建筑并无实际的居住功能,样式与藏民居住之碉房颇似,知此处碉房既不同于香山健锐营碉楼,亦不同于香山昭庙、青龙山(万安山南侧)之方昭、圆昭,而是乾隆十三年用于训练飞虎云梯兵的军事设施。
不过,清代董四墓一带位置似为圆明园镶红旗护军营范围之内,健锐营成立后,其具体使用情况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