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锐营碉楼数量辨析
健锐营八旗范围内碉楼数量,官方文献记载并不一致。乾隆的《钦定日下旧闻考》一书即有三种说法,其书卷一〇一载:
静宜园东四旗健锐云梯营房之制:镶黄旗在佟峪村西,碉楼九座;正白旗在公车府西,碉楼九座;镶白旗在小府西,碉楼七座;正蓝旗在道府西,碉楼七座。
静宜园西四旗健锐云梯营房之制:正黄旗在永安村西,碉楼九座;正红旗在梵香寺东,碉楼七座;镶红旗在宝相寺南,碉楼七座;镶蓝旗在镶红旗南,碉楼七座。
如此,则健锐营东四旗(左翼)碉楼32座,西四旗(右翼)碉楼30座,合计62座。另外,静宜园南楼门外八旗印房,“四隅皆有碉楼一座”。如此,则健锐营八旗碉楼共计66座。
而同书卷七三则云,健锐营“碉楼六十八所”,该书卷一〇二则云,健锐营八旗印房周围的四座碉楼,加“东四旗、西四旗各营碉楼,共计六十有七”。
也就是说,一部史书对健锐营八旗碉楼的数量出现了六十六所、六十八所、六十七所三种说法。
《钦定日下旧闻考》作为乾隆皇帝敕命修纂的历史地理文献,历来为北京史研究者所重视;那么,为什么对当时史地记载素称准确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在对乾隆十四年碉楼数量的记载上竟存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呢?
再查清代国家政书《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其《工部·营房·京师营房》载:
左翼建四层碉楼十四座,三层碉楼十八座;右翼建五层碉楼二座,四层碉楼十座,三层碉楼二十四座。
碉楼数量总计68座。《光绪顺天府志·京师志八·兵制·健锐营》也有完全相同的记载。
可见,健锐营范围内建有碉楼的数量,几种官书的记载基本相同,多数认为,系六十八座,其六十七所、六十六所的记载,很可能出于统计上的失误。
而对健锐营左翼碉楼的数量,《钦定日下旧闻考》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顺天府志》的记载是一致的,即32座,但是,这些文献为什么会出现对健锐营右翼碉楼数量6座的差别呢?
很显然,《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顺天府志》将香山静宜园南楼门外的八旗印房四角的4座碉楼统计到了右翼碉楼范围之内,同时还把正黄旗的那2座5层碉楼也统计进来。
可知,《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〇一记载健锐营碉楼66座,没有将正黄旗2座5层碉楼计算在内,而卷一〇二记载碉楼数目67座,则应属计算失误,因为无论按哪种方式计算,都不会出现健锐营内67座碉楼的情况。
除以上所说的68座碉楼外,团城土城门内尚有“碉楼七处”。
七处碉楼建造在团城土城门围墙之上,其形制为联体式,与金川人居住的碉房样式、董四墓处乾隆十二年碉楼样式极其相似,而与健锐营范围内各碉楼样式不同——健锐营内68座碉楼基本呈单栋独立建造,系仿金川哨卡碉建造的。
健锐营碉楼分布、规制表
正是因为样式的不同和特殊建造地点的选择,各官方文献记载都没有将其计算在内,即便乾隆年间编订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将其著录,却也没有将其计算到碉楼数量中,而是归在卷七三的《官署》目中,作为团城附属建筑了。
综上,健锐营的碉楼数量准确表述应为:健锐营八旗范围内独立形制碉楼,共68座;合土城门内碉房形制碉楼7处,则健锐营范围内共有碉楼7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