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十六国.第3部:十国兴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败梁饥南凉拓疆土,夺大位吕纂称天王

398年九月,投奔王乞基的杨轨在廉川(今青海省民和县)驻屯,招募汉胡一万余人。王乞基对杨轨说道:“秃发氏才高兵强,也曾是我以前的主人,我等不如前往投奔。”杨轨接受,并派人前往南凉的廉川堡,向秃发乌孤归附。秃发乌孤接受了杨轨的归附。不久,杨轨被羌酋梁饥打败,逃往零海(今青海湖)一带。杨轨后来袭击了鲜卑乙弗部,并占据乙弗部领地。

再说南凉国主、西平王秃发乌孤听闻杨轨被梁饥击败,对群臣说道:“杨轨、王乞基向孤投诚,卿等不快速前往营救,反而被羌酋梁饥打败,孤甚惭愧。”平西将军浑屯欣然说道:“梁饥没有远谋,可一战而擒也。”然而群臣大都认为梁饥太强,不赞同出兵。不久梁饥又攻打西平郡(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平人田玄明以城拒守,派人到南凉送子为质,请南凉出兵援助。秃发乌孤决定出兵攻打梁饥,但群臣大都犹豫不决。这时那位弃家来投的左司马赵振说道:“杨轨刚刚遭败,吕氏还很强大,洪池岭(今甘肃省武威市南)以北不可图也,洪池岭以南五郡(广武郡、西平郡、乐都郡、浇河郡、湟河郡)应当夺取。大王若无开拓之志,臣不敢多言,大王若想经营四方,此机不可失。一旦让羌人得到西平,必将华夷震动,这对我国一定不利。”秃发乌孤听后,大喜道:“孤当然要抓住此机,建立功勋,岂能坐守这个穷山谷?”秃发乌孤又对群臣说道:“如果让梁饥得到西平,其必倚仗山河之险,就不能再控制他了。梁饥虽然勇猛,然而号令不整,容易对付。”与群臣商议完毕,秃发乌孤即发兵攻打梁饥,梁饥兵败退守龙支堡(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秃发乌孤再次发兵攻打,梁饥单骑逃往浇河(今青海省贵德县)。这一战,秃发乌孤杀死及俘获数万人。秃发乌孤后来任田玄明为西平郡内史。

秃发乌孤击败梁饥,还得到不少人前来归降,领地也得到扩大。乐都郡(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太守田瑶、湟河郡(今青海省化隆县)太守张裯、浇河郡太守王稚等纷纷献出城池向南凉投降。洪池岭以南的羌族、匈奴族数万落也向秃发乌孤归附。十月,后凉驻防兴城(今青海省民和县东南)的建武将军李鸾也献出城池向南凉投降。十一月,逃往零海的西平公杨轨、王乞基率部众数千户来到金城,再次向秃发乌孤归降。

十二月,秃发乌孤决定由西平王改称武威王。399年正月,秃发乌孤又将都城迁往乐都。秃发乌孤还对各地镇守将领重新进行部署:命兄弟西平公秃发利鹿孤镇守安夷(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西),广武公秃发傉檀镇守西平,叔父秃发素渥镇守湟河,秃发若留镇守浇河,堂弟秃发替引镇守岭南(洪池岭以南),秃发洛回镇守廉川,堂叔秃发吐若留镇守浩亹(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东)。对夷夏各族的俊杰,秃发乌孤都依才录用,无论是在朝廷身居要职,还是在郡县担任太守县令,都能人尽其才。

面对秦凉一带的西秦、后凉、北凉等国,秃发乌孤开始考虑下一步用兵目标。秃发乌孤问群臣道:“陇右、河西之地,原本只有几郡,现在竟分裂成几个国家,而以吕氏、乞伏氏、段氏最强。孤欲对外用兵,众卿以为当先攻哪家?”杨统说道:“乞伏氏本来就是大王的部属,将来也一定会前来归附。段业是一位白面书生,不足为患,且近来与我国结好,攻之不义。只有吕光年老昏庸,太子懦弱,吕纂、吕弘虽然有才但相互猜忌。大王若派浩亹、廉川两部轮番攻打,吕光一定疲于奔命,至多两年,其必兵劳民困,姑臧可图。如果姑臧被夺取,则乞伏氏、段氏不用攻打就会前来投降了。”秃发乌孤听后,大喜道:“说得是。”

 

不说秃发乌孤意气风发准备夺取凉州,且说北凉国主、建康公段业于399年二月,在都城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正式称凉王,改元天玺。北凉王段业又颁诏任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尚书右丞。段业称凉王,也就是从此有了国号,他这个国号与吕光建立的后凉国号相同。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妨赘述一下南凉、北凉国主的称号。南凉国主秃发乌孤于397年正月改元建南凉时,还没有敢称凉王与后凉吕光对抗。秃发乌孤一开始自称的爵号是西平王,也就是一个郡王。后来于398年十二月改称武威王,虽然仍是一个郡王,但武威郡已是后凉都城所在的郡,可以说越来越接近称凉王了。再看看段业,段业于397年五月改元建北凉时,自称的爵号是建康公,也就是一个郡公。现在却于399年二月正式称凉王,表明与后凉天王吕光公然对抗,吕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吕光决定派太子吕绍、太原公吕纂率兵前往征讨。

四月,吕绍、吕纂率部到达张掖。吕纂的兵马可以说是后凉后期最强的兵马了。北凉王段业担心不敌,连忙派使前往乐都,向南凉国主、武威王秃发乌孤求救。秃发乌孤派骠骑大将军秃发利鹿孤与杨轨率兵前往援救。有了南凉来援,北凉王段业决定出城迎战吕绍、吕纂。沮渠蒙逊劝阻道:“秃发乌孤虽然派兵来援,但其所派的杨轨一直有野心,可能会仗恃兵马的强大,觊觎我们的国土。而吕绍、吕纂深入我国,将兵马置于死地,不可抵挡。现在我们是不战有泰山之安,战则有累卵之危。”段业听从了沮渠蒙逊的建言,固守城池不战。吕绍、吕纂不久果然撤兵,而秃发利鹿孤也班师南返。

吕绍、吕纂回到都城姑臧后,其父天王吕光的病越来越重。十二月,六十三岁的吕光觉得病情更重,决定安排后事。却说吕光有五子:吕纂是庶长子,吕绍是嫡长子,还有三位分别是吕弘、吕纬、吕覆。吕弘是常山公,曾镇守张掖,后来被北凉逼迫回到都城姑臧。吕纬是陇西公,职位不明。吕覆于394年被任命为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西域大都护,镇守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随着北凉的建立,吕覆已被后凉隔绝。现在吕光决定自称太上皇帝,而将天王位传给吕绍。吕光还任太原公吕纂为太尉,常山公吕弘为司徒。吕光还语重心长地对吕绍说道:“现今国家多难,三邻(南凉、北凉、西秦)正在窥探我国。朕死之后,由吕纂统领六军,吕弘掌管朝政,你只需清静无为,将重任交给两位兄长,或许可保无事。如若互相猜忌,则萧墙之变,早晚发生。”吕光又对吕纂、吕弘说道:“永业(吕绍别名)没有拨乱之才,但其是嫡长子,所以继承大统。现在外有强敌,内部人心不宁,你们兄弟应当和睦相处,方能保证国祚长久。如果互相谋图,则大祸转眼到来。”吕纂、吕弘哭着答道:“儿臣不敢。”吕光似乎还不放心,又抓住吕纂的手,告诫道:“你性情粗暴,让朕非常担忧。你要好好地辅佐永业,不要听信谗言。”就在当日,吕光病逝。新任天王吕绍秘不发丧,吕纂得知后,强行推开小门,来到宫中,大哭不已。吕绍见后,非常害怕,干脆对吕纂说道:“兄长功高年长,应当继承大统。”吕纂假惺惺地说道:“陛下是嫡子,臣岂能冒犯。”吕绍坚决让位,吕纂也坚决不接受。

吕绍当时年纪幼小,让位之心应当是真诚的。不久,吕绍的堂兄弟吕超前来挑拨吕绍与吕纂的关系,吕绍仍然不为所动。却说吕超是吕光兄弟吕宝之子,时任骠骑将军。吕超对吕绍说道:“吕纂多年统领六军,威震朝廷内外,先帝驾崩,他并不悲哀。臣见他昂首阔步,必有异志,应当尽早铲除。”吕绍倒还记着先帝吕光临终之言,反对向兄长下手,说道:“先帝之言,犹在耳边,岂能忘记。朕年纪尚幼就担此大任,正要依靠两位兄长以保国家安宁。纵然他们图朕,朕将视死如归,也决不加害于他们。卿不要再说了。”一日,吕绍在湛露堂接见吕纂,吕超手执佩刀,侍立一旁。吕超不停地用目光示意吕绍下旨让他将吕纂拿下,吕绍就是没有理睬。

吕绍没有对两位兄长下毒手,而两位兄长终于对其行动了。司徒吕弘派尚书姜纪去对太尉吕纂说道:“主上暗弱,不能担当大任。兄长德高望重,为社稷计,应当担当大任,不要拘泥于小节啊。”吕纂看到吕弘支持他,决定谋夺王位。当天夜里,吕纂带领数百位壮士,翻越姑臧北城,攻打广夏门。吕弘则带领东苑的部众,用大斧砍开中城的洪范门。当时左卫将军齐从正驻防在融明观,发现情势不妙,连忙上前问道:“什么人?”众人答道:“是太原公(吕纂)。”齐从厉声说道:“国家正在大丧,主上刚刚继位。太原公不走正道,夜闯禁城,是想作乱吗?”说完抽出宝剑向吕纂砍去,竟砍中了吕纂的额头。吕纂的左右侍从一齐上前,将齐从擒获。吕纂对左右侍从说道:“他是忠义之士,不要杀他。”这时天王吕绍也得知吕纂开始谋反,随即派虎贲中郎将吕开带领禁军在端门迎战。那位劝吕绍除掉吕纂的堂兄弟吕超也带领两千士兵前来增援。岂料士兵都害怕吕纂,竟不战而溃,吕纂得以从青角门登上谦光殿。天王吕绍逃到紫阁自杀身亡,吕超则逃出姑臧南下广武(今甘肃省永登县)

太原公吕纂政变成功,天王吕绍自杀,但吕纂竟不敢登上天王位。吕纂发现兄弟吕弘手中也有重兵,一时不敢自称天王。再说谋杀吕绍的想法,最先就是吕弘提出的,吕纂决定让吕弘登上天王位。吕弘对吕纂说道:“永业作为年幼的弟弟却登上大位,众人心中不服。所以我才违背先帝意志,将其废黜。我们这样做,已经很对不起黄泉之下的先帝。如果我再越过兄长登上大位,那就违背我之本意。”吕纂还觉得不能马上登上天王位,又让吕弘出宫对众人说道:“我们兄弟今天所为,是先帝有遗诏的。”群臣心里都有数,哪个先帝都不会颁下这样的遗诏,但在这样的情势下,也不敢有异议,都说道:“只要国家有主,谁敢不从?”吕纂于是登上天王位,改元咸宁。吕纂任吕弘为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由常山公改封番禾郡公。

那位砍向吕纂额头的左卫将军齐从被带到吕纂面前,吕纂说道:“卿敢砍朕,岂不过分?”齐从流泪说道:“隐王(吕绍死后被封为隐王)是先帝册立继位的。陛下虽然应天顺人,但我仍然没有想通。那时我只恐陛下不死,谈不上过分。”吕纂听后没有生气,还赞赏他的忠义,对他很好。吕纂不仅没有责罚齐从,还准备赦免吕超。当时吕超已经南下广武郡,投奔叔父吕方。吕纂派使来到广武,对吕方说道:“吕超实为忠臣,义勇可嘉,只是他不识国之大体,不懂权宜之变。朕正要倚仗他共渡难关,可将朕之心意告知他。”吕方向吕超转达吕纂的话,吕超上疏致歉,吕纂恢复了他的爵位。

就在凉州的后凉走向衰败之时,关中的后秦皇帝姚兴正励精图治,西征东伐,使后秦逐步走向鼎盛。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后秦又发生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