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多次就特色小镇建设做出重要指示。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这是首份国家部委颁发的有关特色小镇专项政策文件。此后,截至2018年11月,国家相关部委局针对特色小镇专项政策发文多达18份,这表明国家对特色小镇的重视程度。有关特色小镇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那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讨论小城镇的发展。

地理学分析特色小镇的相关理论是关于城镇体系的理论,最基本的是中心地理论,它是分析不同层级城镇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我曾与学生联合发表过一篇文章,分析中国不同规模城市数量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原因,发现非市场因素在1949年后起着重要作用,如三线建设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对城镇地域等级结构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政府的作用,其中不再仅仅是行政命令,还有宏观经济手段。如今特色小镇的建设,也能看得到政府的作用。中心地理论基本上是效率优先的原则,例如K3体系是市场效率,K4体系是交通效率,K7体系是行政管理效率。如今,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是中国城镇体系建设目标的一部分,如何将多元目标,分解到特色小镇中,是一个地理学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值得警惕的问题,如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市场化不足、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苗头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通过研究来加强理性思考、引导合理发展。然而,迄今鲜有文献从理论层面探讨特色小镇的相关理论问题,也少有报告对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过程和案例进行实践刻画。由曾国军教授等主编的《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9)》,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当前特色小镇的前沿思考。概括起来,该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视角多元。本报告既有介绍中国特色小镇整体发展状况的总报告,探讨特色小镇概念体系、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的基础理论篇,基于专家组评审、政策传递流变和政策工具不同视角的政策研究篇,“互联网+”特色小镇创建路径的专题研究篇,还有知名特色小镇成败剖析的典型案例篇,体现了该报告研究视角多元。

素材丰富。本报告收集了大量详实的研究资料,对国级与省级特色小镇分布的梳理、特色小镇类型的划分、国家部委和省级特色小镇专项政策的剖析等,能够从评选、创建、运营、管理、考核全周期指引特色小镇的实践活动。

可读性强。本报告作者主要来源于高校研究人员和特色小镇主管部门领导,视野开阔、结构合理、用词凝练。考虑到受众来源及需求的广泛性,报告既注重对特色小镇经验的总结,提炼出理论,也采用朴实的语言对相关理论进行大众化解读,将抽象理论具象化,适合于对特色小镇研究有兴趣的高校师生、政府管理人员和咨询规划人员。

总结而言,特色小镇涉及国家战略和民生大计,是一个兼具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的重要话题。《中国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9)》以及将连续出版的特色小镇蓝皮书系列,不仅能够从理论视角弥补经验认知不足、为特色小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还能对新型城镇化实践类型研究的有效补充、进一步丰富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研究体系,且能为后期政府相关部门规范特色小镇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因此,期待特色小镇蓝皮书付梓面世!

是为序。

2018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