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厨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鸿雁归来

次候2月24~28日

雨水,恐怕是中国味最浓的节气了。

相传每年正月初九为玉帝诞辰,民间常常有热闹的庙会。旧时北京过年,逛庙会为主要的习俗。如今的庙会,娱乐、购物、品尝小吃,以及民间传统节目样样俱全。逛了一圈,买了艾窝窝。经典的庙会小吃,将味道延续,故事和记忆就会一直存在。

2018年2月的最后一天,眼前飘着细细密密的春雪。外婆说过,三月还有桃花雪,四月还有李子霜,那是桃花雪。

桃花雪,真好听。

早晨,一个平凡得无话可说的春日清晨。

天气濡湿,我照例将燕麦片倒入奶锅中,放到灶火上加热,再放两片全麦吐司进烤箱,趁这空当,想着是不是要做罐罐肉。

古人在雨水时节,会让出嫁的女儿回家看望父母,送母亲一段红绸,炖一罐红烧肉,是女儿们尽孝的节日,没想到罐罐肉渐渐流传开来,一不小心肉香就飘满巷子,成为一道流行的时节美味。

罐罐肉,是猪髈肉加上甘蔗、红枣、桂圆、枸杞等配料,用瓦罐细火慢煨,炖得烂烂的,香甜滋补,饱含了对老人的一片孝心。

丨避湿寒丨

为什么?为什么?你吃它们,有想过为什么吗?

雨水节气,地湿之气渐升,湿气里夹杂着春寒,北方的阴气未尽,虽然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冰冷刺骨,但阴冷的寒凉还在。此时,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生病,要慎重减衣,避免去湿气浓重的地方游玩。

之前,祛湿的方子试了又试,可总是觉得不够,一直没找到一个简单、不伤元气的方子。后来,我有幸拜会一位知名老中医,他说,喝薏米水吧。我心想,就这么简单,尽人皆知的啊。

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喝薏米水,而是需要把薏米炒至表皮略焦黄,每晚睡前取15克,加入200~300毫升的沸水,浸泡一晚,第二天起来空腹喝下,很适合现在的时节,最长可以喝到立冬之日。

中药药材的炮制方法是非常讲究的。薏米未炒之前,性偏凉,经常煮喝容易伤身体元气,炒后性平甚至偏微温,有利于肠胃的吸收,且健脾的作用比生薏米强,还可以治疗脾虚引起的腹泻,即使只是简单地泡水喝,也能释放出所有的能量。

以上是薏米水的单方,下面介绍一个雨水节气祛湿排寒的终极方:炒薏米姜茶。

食材如下:红薏米、芡实、麦子、蜜枣、生姜。

炒薏米方法:红薏米用清水快速漂洗干净,摊开晾干后倒入无油的炒锅,小火,慢慢翻炒至表皮微微焦黄,有明显的焦香味出来。

芡实在明代《景岳全书》中有炒法记载,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麸炒等。在家清炒,将芡实洗净放入锅中,翻炒至微黄即可,炒后性偏温,补脾和固涩作用增强,适用于脾虚之证和虚多实少者。

炒薏米姜茶:取适量红薏米、芡实、麦子、蜜枣、生姜,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煮40分钟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