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弱、形气不足和生机蓬勃、发展迅速两个方面。
1.脏腑娇弱,形气不足
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阴”是指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体质嫩弱,御邪能力不强,不仅容易被外感、内伤诸种病因伤害而致病,而且一旦发病之后,病情变化多而迅速。小儿脏腑的形气相对表现为不足,其中以肺、脾、肾三脏尤为突出。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小儿肺常不足,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表,外邪犯入,不管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进入,均先侵袭肺脏。因此,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疾病发病率的前列。
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常常因为暴饮暴食或过食寒凉,损伤脾土,脾运化失常,则易发生呕吐、泄泻、腹痛、厌食、食积、疳证等脾系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小儿先天禀受之肾精,须赖后天脾胃生化之气血不断充养,才能逐步充盛;小儿未充之肾气又常与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显得不相适应,因而称“肾常虚”,肾虚则难以资助他脏,小儿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易出现五迟、五软、解颅、遗尿、尿频、水肿等肾系疾病。
2.生机蓬勃,发展迅速
小儿为“纯阳”之体,主要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小儿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和功能发育等方面。小儿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迅速的发育就越明显。
小儿的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和脏腑之气清灵、疾病易于康复两个方面。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明代儿科医学家万全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故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抵御疾病能力低下,容易被外邪侵袭。邪从口鼻肌肤进入,肺卫受邪,易于发生流行性感冒、咳嗽、哮喘、麻疹、水痘等疾病;饮食不洁,邪从口入,脾胃受邪,易于发生泄泻、呕吐、痢疾等脾胃病。而时行疾病一旦发生,又易于在儿童中互相传染,造成流行。
小儿不仅易于发病,而发病后又易于传变,主要表现为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患病,病之初邪气易盛而表现为实证,但由于正气易伤而虚,可迅速出现正气被损的虚证或虚实并见之证。因正盛邪却或复感外邪又易于由虚转实,而虚实夹杂之证在临床也很常见。
小儿由于“稚阴未长”,故易见阴虚阳盛,表现为热证;又由于“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寒热和虚实之间也易于兼夹与转化。例如,风寒外侵之外寒实证,可迅速入里化热,形成里热实证。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患病之后,易于传变,但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机体发育迅速,其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修复再生能力强。故小儿患病之后,疾病恢复常常也比成人快。然而心阳虚衰、阴伤液竭、惊风神昏、内闭外脱等危重证候,需尽早预防和发现,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