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世界经济发展情况
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二战以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世界范围内的财富不断增长、人口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危机,例如,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等,如何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近30年来,随着一些新兴大国的崛起,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世界自然资源消耗速度迅速加快,国际资源价格波动剧烈,国家之间关于自然资源的摩擦不断、纷争升级,国际贸易秩序也屡遭破坏。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仿佛又回到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所处的时代,政治家、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重新燃起了异乎寻常的崇拜心理,因为充足的自然资源既能够满足一个农业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够保障一国的工业化持续进行,还能够使一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中国转型步入关键时期,资源和环境要素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资源的可获取性和利用方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都将直接影响中国的产业安全、经济安全,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实现,关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重化工业成为重要特征。在过去的10多年间,巨大的需求规模和较高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使得国际自然资源价格日益受到中国的影响,自然资源价格也屡创新高。从资源消耗的角度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大能源消耗国。2006年以来,中国每年大约消费全世界8%的原油、30%的煤炭、30%的铁矿石、25%的氧化铝、40%的水泥,创造了世界4%的财富。中国一些重要资源如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钢铁为45%、铜为60%、铝为30%,能源和资源安全得不到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的增加依赖程度约为60%,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仅为20%。过去的几十年间,重要的生产性自然资源的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的倍数由几倍到几十倍不等。这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