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八尾猫》签约完成
第一十四章:《八尾猫》签约完成
这一日的朝阳很美。
顾江河走到那片废墟边上的时候扭头便能瞧见东方的巨大长河,而后到了早操过后那长河便在黎光中逐渐变得绚烂起来。
阴云从东天上以一字横向排开,往西便是层层叠叠的云连绵。娇红的光芒从东山之外投射进云层之中,直至六点五十三分将横陈在天上的云河映照得彤红。
那横接南北的云河中也稀稀点缀着洁白或金灿的云朵。
最后,东山上的满天红霞褪去,灿灿的河流一点点向东方推移而去,直至金日跃出云的长河,那一刻,满天的金光刺目,天地大明。
早读时,顾江河坐在位子上透过教室的窗户看着那云河在黎光中一点点变化,他心生欢喜,于是拿了记录句子的小本本在写字描绘这场朝霞。
却不想英语老师向阿姨看见了他在写东西,因是走过来好奇地问他在写什么,“我能看吗?”
顾江河笑着没有拒绝,她于是拿了本子翻看,先是看了前面顾江河摘抄的一些诗词说顾江河对诗词很感兴趣,而后终于翻到了最后顾江河对东云的描绘。
顾江河于是指着东天上还残存绚烂的云河叫她看,她说,“你很有做文人骚客的潜质。”
之后向阿姨同顾江河说了几句话,问他借她上次在顾江河桌子上看到的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那本全注音的《诗经》。
“方便借吗?”
向自己的学生借书,向阿姨有些小心翼翼的模样。
顾江河自然是愿意借的,他很喜欢有人找他借这些已经不再被公众广为流传的古文书籍。
公认的,中国诗词的发展有两个源头,一是屈原在楚地写下的《楚辞》,二便是这《诗经》。
有这么一句话:不读诗,无以言。
这“诗”,指的就是现在的《诗经》。
诗经有辞目的全本是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的十五国风更是被认为是诗经的精髓。
顾江河至今还是第一次碰到有人主动同他借《诗经》去看,就算之前借《楚辞》的胖虎也是因为他推荐才借去看了会会。
而向阿姨既然借《诗经》去看必然是要看全部的,且也不会有一个长时间的借阅。
众所周知,女性的英语老师一般都是拥有着较好气质的,向阿姨自然是不例外的,但是可能只有顾江河才能感觉得到向阿姨良好的素养。
因为咱这向阿姨身材较宽,在顾江河看来,身材是向阿姨的气质被众人直接感受到的唯一阻碍。
美貌多生气质,但顾江河始终认为,长相平凡的人拥有素养所生的气质是会比容貌所生的气质更为美好的。
而对于女性而言,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极为实用。
周日的下午是高中生难得的休息时间,但这一日顾江河可没得休息。
打印电子合同,签字,把纸质合同扫描成电子合同,并且还要扫描写好的大纲,还有身份证的复印件,各项信息的表……
在复印店直直忙活了两个多小时顾江河才终于整理好了一份已经签名过的电子合同,将之发给木子李后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八尾猫的传说》签约完成,因为顾江河银行卡级别较低的限制,两百万买断费将在十天内分数十次汇进顾江河的账号内。
同时,木子李提醒了顾江河一句,签约完成,杂志社也将直接支付约定的买断费,有合同在,顾江河务必保证《八尾猫》的内容质量、完整并在即日起的一年内完稿。
对于此顾江河倒是胸有成竹,《八尾猫》一书虽说内容丰富但是说到底只有二十四万字而已,更何况他已经有了余下的八个故事的素材,大纲也已经有五个了,只要拿笔随时都能写。
一年,写完余下的二十万字还是很轻松的,也应该是为了《八尾猫》的质量,长安杂志社才会给出一年这么充足的时间。
说完了《八尾猫》的合同问题,木子李将之前谈好的《八尾猫》前三章的长安杂志社和十里杂志社的稿费转进了顾江河的银行卡。
看着两万八千六百块钱的到账信息,顾江河第一次感觉到了拥有万元资产的不同。
心理上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
以前找父亲拿的钱花起来大手大脚始终花的心慌,而这次,将近三万块钱的资本,这股踏实真的令人心旷神怡。
“你写的那篇《雨幕》文因为这两天跟你的其他文稿谈合约于是被压了一下,本来前天就该在公众号进行发布的。主编决定今天晚上八点把你的《雨幕》和《日月浮生记》在公众号发出,而《写给我的江南小城》这首则要等到下周五新一期的杂志发行后发布。”
木子李这么一说顾江河这才记起来《雨幕》这篇文来,没想到爱佛僧将在今晚发布。
也不知这篇同名文将会收获多少粉丝量,也不知是否有人打赏让他再挣点零花钱。
过了一会儿顾江河收到了银行卡汇款二十万的进账信息,同时木子李那边也发来了一张长安杂志社的两百万转账发票,余下的一百八十万将在之后十天内不同的时间段分成数批进账。
顾江河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这张电子发票截屏了,之后又把《八尾猫》的签约出版合同中关于稿费、出版费的内容和手机银行卡内近二十二万的余额截了两张屏。
顾江河自然不会世俗到将其发动态、朋友圈去炫耀,他是决定要通知到自己的父母。
虽然顾江河家里人基本上都知晓顾江河有写过小说,但顾江河一直不曾明确告知过他们自己有一直在坚持写文。
他并不乐意将一项没有成就的事业告诉家里人,即便而今真的小有成就了他也并不想家里人知道。
但是,那一双人在外务工多年很辛苦。他即便花钱大手大脚也是能够知晓那一双人所付出的艰辛。
且这些年因为反腐而造成建楼数量骤减,许多农民工失业或再难以拿到以前一般的高薪价格。
反腐倡廉顾江河自然是极为推崇的,但诸多事因果纠缠,很难去评断其中好坏。
顾江河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告知父母的原因是因为有了这两百万,那一双人不说不用再工作起码不用再为了工活卑躬屈膝、任劳任怨了。
“喂,这时候打电话来是有什么事吗?”
电话接通,那头传来顾江河老父亲还算雄厚的嗓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