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梦幻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1章 生而汉化如天授

第二十章:生而汉化如天授

周四傍晚,顾江河在学校门卫处收到了长安杂志社发来的最新一期的杂志。

长安杂志社在上海立社两年许,而后两年来以上海为根底呈辐射状在长江三角洲地域发展。但而今仍是只在江浙一带负有盛名,而毗邻浙江的JX省除却靠近长江流域的县市有所发展外,像顾江河的小城这座江西内地小县城,不论是学生还是文学爱好者,大多都不曾听闻过《长安小说杂志》。

兴许只有个别书店报社对其有所耳闻。

《长安小说杂志》一般两百页的页面,基本是四十篇文打底,八十篇封顶,而这一期兴许是为了推广公众号的缘故,加上诗作一共足足八十四篇文,两百四十页的足量内容。

《长安杂志社》之所以两年就在江浙等地打响盛名,凭的就是丰富的元素内容和颇为廉价的价格。

绕是八十四篇文两百四十页的加厚本,也仍然是十二块钱的公开售价。

顾江河拿回班上时好些人就问他什么书,顾江河没说上面有自己写的文,只是回答说是小说杂志。

有人举手要借看,顾江河表示得自己先看。

而后一个晚自习顾江河就坐在那从头到尾粗略看完了这本期刊为24的《长安小说杂志》。

顾江河写的那篇《雨幕》武侠文被刊载在“江湖”栏目第一篇的位置,而《写给我的江南小城》则也被刊载在最新一个栏目“繁星”的首页。

“繁星”一栏第二篇便是那篇《十月因沐风见赠》的古体诗,其后多是一些简单押韵了的古体诗和几篇泛泛的现代诗。

而今对古诗的划分分两类,一类是“近体诗”,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格律诗,如律诗、绝句。另一类就是顾江河常创作的“古体诗”,这一类公众了解并不多,但若是说出其中一些名篇人们大多都会愕然,如李青莲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乐天的《琵琶行》《长恨歌》,这些都是古体诗。

像顾江河一开始接触古体诗,他早先并不知道这些诗作的划分,以前也从来不去注意这些,只是单纯的去背诵了。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课本的原文注解中并没有说明这些古诗所列数的形式。

高中人教版的语文选修课本里倒是有一本简单概括过“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也比较笼统地说明了一下近体诗格律的“平仄”“押韵”要求,但只是简单的一个概括,并不适合学习诗歌创作。

而这本书说是选修,但比选修远不如,更像是学校发给学生们的杂书,老师不讲,学生不看……

在顾江河认为,高中十数本“必修”“选修”语文课本中,大抵只有这本“诗体介绍”的书才需要被高中语文老师们教授讲解。

至于必修的课文和古诗词,老实说,大多语文老师都讲不出个所以然,只会照本宣科,起不到任何作用。

语文不同于英语,英语是外文,需要一个长久时间系统的学习才能积攒到足够的“单词量”和“语法量”,其中“口语句式”也是极重要的一个点。

而语文不同,对于国人而言,语文系统性的学习只需要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可以了,哪怕是只在小学阶段系统性的学习也是可以的。

因为国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系统的学习语文了,无论是方言还是普通话,亦或是混杂着外文的中文,这都是在学习语文。

也就是国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听到的言语和看到的言行,以及在学生党所接触到的文字书本过程中,这都是在学习语文。

可以说,对于国人而言,语文已经融入血液里了,生而汉化如同天授。

而幼儿园及小学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就如同是将之前的一系列学习汇总、整理,然后码列成一个清晰的而又抽象的语文体系在学生们的潜意识,这样也就可以更加适应之后在初高中乃至社会上对语文的分散学习。

所以,不说初中阶段不需要去循规蹈矩系统地按照小学语文课本的教授方式去学习语文,起码对于已经拥有对语文有明显认知和判断力的高中生而言,这是不必要的。

当然,一个系统性的流程是需要有的,毕竟对于高中生三年的求学生涯而言,这条流程是一个很符合发展特性的规范化学习体系,而无需像无头苍蝇不知目的。

这也是为适应应试教育的必要性。

但照着课本念诵教习其中内容是不必要的,因为这个流程对于高中生而言早在小学时候就已经很清楚了,要如何去学习语文课本内容,这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

像有些人说的:语文我学不学,都是那些分。

对于一大部分人而言确实如此,无论是否认真去学习语文,在语文这一科目上的分数大多时候都稳定在一个很普遍的分数线上。

所以只会照着课本呆板而生硬教习其中内容的高中语文老师是没有能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

老师存在的意义就是教授学生们他们不会的,而像语文课本的系统内容,难道不是谁都有两个眼睛一颗心?

能坐到高中生的教室里,这个脑子要是还对语文课本内容懵懵懂懂那就真的是有问题了。

不要说古文古诗词这些较为抽象的文学性作品难以理解,课本注释和文言文图解不是放在那里等待报废的。

所以一个不能够教授课本内容之外知识的语文老师,无论这个人拥有着多良好的素质和多令人钦佩的人品,在语文教习上,这个语文老师就是没有能力的。

语文课本终究系统,其中内容的组成只会是很粗浅的知识面和极深刻的文学欣赏体系,在这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东西值得语文老师去了解和学习并教授给自己的学生。

在顾江河认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政史地这三个方面一定不能是盲区。

历史不说精通但一定要入门,政治不说要如政治家一般说出一针见血的话语但一定要比较笼统地了解时政并能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评判能力,而地理方面,不说有独到而深刻的认知,但对于其中人文文化和地理特貌一定要有一个广泛的感知。

拿初高中都会学习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为教授这篇课文的高中语文老师,你不说是红学大家,但对这一篇文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出处《红楼梦》的剧情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要从这一篇《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引申出来《红楼梦》剧情伏笔、人物简介、时代影响等方方面面,不说要细致地讲述到曹雪芹八十回《石头记》的原意和高鹗四十回续文的区别原因,起码要能够讲出林黛玉进贾府时一系列人物表现的原因和后续,如泼皮破落户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表现出来万般关切模样的原因和其在全书中的人物个性。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应该站在讲台上只凭一双眼睛和一张嘴。

若是对其中内涵了解不足而无法进行一个良好的引申,那也可以凭借多活了数十年的阅历讲述与之相关的事情,启发自己的学生们能够真正对这篇课文产生一个极深刻的感知。

认知是纵观前因后果,而感知则是只问内里好坏。

顾江河的高中经历了三个语文老师,一个年级换一个语文老师。

高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姓黄名利亚,年轻,也有干劲,也许因此而火气算是蛮大。

虽说她的课堂较之其他中年大叔的课堂要富有活力,但她终究被局限在系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学质量因而也只能说是泛泛。

而且因为初为老师的缘故,面对愈发懒惰麻木的学生渐生火气,于是也曾数次对一教室的学生发火。

顾江河记得曾有次他写了一篇名为《曾擂天地响》的作文,风格极度夸张玄幻,绕是他这个认为没有偏题也被她当堂点出。

她的表情和言语对顾江河的这篇作文极为不屑,这使得顾江河对这位语文老师的感官大变,已不复当初上课侧耳聆听的模样了。

顾江河高二的语文老师就属于那种虽然性子温文尔雅但只会照本宣科地教习课本内容,顾江河即便对这位老师又再大的好感也难以赞同“他课教得好”等话语。

而顾江河现今高三的语文老师应算是三个语文老师里最有心的一个了。

虽然这位黑黑老师的话语有些愤世嫉俗之嫌,但在顾江河认为,他是三个语文老师里唯一一个真正有超脱课本教习一些东西的。

就如黑黑老师曾经有花费数节课讲述过“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差别,更是对古诗词的赏析进行过一个极为细致的分析。

但败在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听进去了一些东西的大抵只有一两个对古诗词极为感兴趣的学生了。

顾江河想,若是以后有机会,他倒是想尝试一下去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按他自己的想法去教导一些东西。

不过,这起码也得等个十年八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