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要说:序跋和致辞(汤一介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9章 钟祥斌《企业文化论》序

东方思想,特别是中国儒、释、道传统思想中,有一显著异于西方思想的内容,即是存在着一普遍和谐的观念,认为世界是一和谐有序、生化不息、浑沌无分的统一体,不仅自然界是和谐的,而且人与自然、人与人以至人的身心内外也应该是和谐的。普遍和谐是宇宙的根本精神。中国哲学或东方思想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和谐,体证和谐而超凡入圣。

普遍和谐观念的现代意义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越来越走向与自然对立的道路,征服自然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东西方交流不断加深,甚至掌握了毁灭地球、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但是,由于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心多孤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环境污染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相伴而生的种族、地区、国家之间的冲突、仇视以至残杀,愈演愈烈。现实促使人们反思,以往代表人类物质进步和精神成果的指导原则、方法论主张,是否出现了问题,存在着偏差,从而实践上引发今天的隐患。世界上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认为,目前世界分崩离析局面的出现,与和谐观念的不被重视有很大的关系。

东方思想中始终存在的普遍和谐观念,在社会分化、个性独立日甚的今天受到日益广泛的注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说东方的普遍和谐观念不存在任何问题。在我看来,由于古代思想家过分强调了和谐,这就使东方各民族不能使人与自然充分分化出来,成为认识的对象,对自然界加以深入地探求,进而成为一科学理论。即使在古代有这样的和谐观念,同样也没有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可操作的系统,非常复杂。

我以前也多次讲过,未来社会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前者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即外部环境的问题,对自然界究竟应采取何种态度;后者是如何在一种有效原则下,解决个人以及国家间的利害冲突。我们已经有了人和自然对立、对抗的严重后果的切实感受,也认识到了传统和谐观的不足,如何发掘传统的资源为今天服务,非常迫切。

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诸亚洲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有别于欧洲的现代化模式,同时在经营决策管理诸方面,具有许多不同于西方企业经营的特点。其经济上的迅速崛起,以至今日呈现出的强劲上升势头,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日、韩诸国又是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内的港、台自不待言。考察分析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其共有的特征,方法上又各具时代性、民族性的色彩。这就说明,普遍和谐的观念在经过分化后,对于社会的成长有其积极的意义。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的过程中,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民主建设的完善,是现代化应有的内涵。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直接推动者,素质的高低反映着社会文明的一个侧面。社会不仅要求企业提供高品位的产品,遵循童叟无欺的销售原则,同时,其产品也要尽力满足人们精神上要求。这样,质量、价格、外观、造型诸要求,即是真、善、美精神的体现,而普遍和谐又是真、善、美的统一。一个真正的好的企业,我以为更多地表现为生产经营者对真、善、美的自觉。能有这种自觉,事实上也是在实践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个人身心内外的和谐,总要比在仇视、对立、冷漠的环境中的人容易得多。把小范围的局部的和谐推向社会,说明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越了产品的限制。

钟祥斌同志从文化观的角度,把思想资料的分析和个案研究结合起来,探讨了企业存在的具有规律性和一般原则的问题,以及在文化建设中的意义,这是值得肯定的、有价值的成果。我对企业文化本无研究,因索序于我,感谢他的诚意,略赘数语以应命。

原刊于《企业文化报》,199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