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急危重症学术经验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邓铁涛教授治疗昏迷的学术经验

1.学术思想
邓铁涛教授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一切生命活动。神机病变常见于中风、痉证、脑肿瘤、脑积水、颅脑外伤、中毒等病变过程中。在伴有神志异常的同时,还多伴有神机运行受阻,所主司的肢体、五官的感觉功能严重障碍。脑窍贵在清灵通利,一旦闭阻,则脑神失养,神机不运而变证丛生。如因痰火痹热闭阻清窍,火扰元神者,则可出现神识昏迷、烦躁、谵语、抽搐等症;因痰湿闭阻清窍,元神被困者,则可见神志模糊,语言不清,甚则昏不知人等症;或卒冒秽浊之气,浊邪害清,清窍闭塞,元神混乱,则可见卒然昏不知人,口噤或妄言,面青肢冷等症;对于昏迷患者急救由于患者意识丧失,邓老除了运用中药治疗外,尤精于用点舌法治疗昏迷病人。
2.验案举隅
(1)吴某,男,26岁。初诊:1985年9月17日。
病史:1985年9月15日早晨6时半左右,患者入砖窑内进行清理工作,50分钟后被工友发现晕倒在窑内,昏迷不醒,急送来本院急诊室抢救。查体:颜面粉红,唇红,呼吸浅促,节律快慢不等(每分钟20~40次),脉搏120次/分,血压140/70mmHg(18.6/9.3kPa),心率120次/分,律齐。头颅躯干四肢均无创伤,双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迟钝,颈软。西医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按常规抢救1日1夜,未见转机。遂于9月17日上午邀邓老会诊。
诊查:患者昏迷不醒,呼之不应。面色瘀黯,面目浮肿,全身肿胀,肌肤灼热,呼吸喘促,痰涎壅盛,戴眼反折(瞳仁瞧下瞧内,仅见瞳仁边缘),口气臭秽难闻,二便闭塞不通。舌瘀黯,苔厚浊,脉洪大而数。邪毒犯肺,逆传心包,痰毒蒙心,闭塞清空,昏迷不醒。因患者喉头水肿,吞咽反射消失,无法插管鼻饲,故采用下述特殊服药法。处方:
①安宫牛黄丸1个,用清水10ml化开不停地蘸点于患者舌上,干则加冷开水搅匀继续点舌。
②生大黄30g、崩大碗30g、苏叶15g,煎水取汁200ml,再加紫金锭3片,溶化后作保留灌肠。1日2次。
二诊:9月20日。3天内经用安宫牛黄丸5个,6次灌肠后,病者体温降至37.5℃,痰涎明显减少,已停用吸痰机,解除心电监护,压迫眶上神经有痛苦表情,角膜反射及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患者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病有转机,治守前法,用牛黄粉每日1g溶水点舌以取代安宫牛黄丸;灌肠法同前。
三诊:9月21日。病者之尿液检验发现真菌,此乃湿毒之邪蕴留下焦,浊气上蒙心窍,药量尚轻,未能胜邪,腑气未通,毒未全祛。故加大牛黄粉之用量,每天2g溶水点舌;灌肠改用二方:上午用苇茎30g、桃仁12g、冬瓜仁30g,煎水取汁200ml保留灌肠;下午用生大黄30g、崩大碗30g、鲜车前草30g如法灌肠。
四诊:9月23日。患者已有吞咽反射。处方:
每天1剂,鼻饲。
灌肠用前方药。
五诊:9月25日。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双肺啰音消失,呼吸平顺,已能睁开双眼,神志复苏,生理反射存在。小便常规及心电图恢复正常。病入坦途,遂转入病房继续调治,未再会诊。
【原按】
本案仅着重记录了抢救昏迷病人的中医治法。初次会诊时,因喉头水肿,吞咽反射消失,无法鼻饲,似已无法下手用药,但细分析,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舌为心之苗”,况且五脏六腑都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与舌相联,于是确定舌上给药法;又因患者是吸入煤气而中毒,煤气乃温毒之邪气,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再逆传心包,蒙闭心窍;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能打通腑气,使邪毒从下而解,有助于通窍,故选用中药灌肠之法。
【编者按】
患者面色瘀黯,全身肿胀,痰涎壅盛,高热、昏迷,这是毒盛病危之重候,急须清热解毒,祛痰通窍,牛黄丸实为首选。故令其用水化开点舌给药,这是邓老多年之经验。又因患者二便闭塞不通,全身肿胀,舌苔厚浊,这是湿毒之邪弥漫三焦,充斥脏腑内外之恶候,若不迅速排解,邪无出路,正亦难复,故重用大黄、崩大碗灌肠,意在去郁陈,通利三焦,清热解毒。加入苏叶一味,在于上应肺系,开发水之上源,疏利上下,使热毒痰湿从下而解。经过3天抢救,病者由深昏迷转为浅昏迷,痰涎壅盛之候消除,此时改用单味牛黄粉重用点舌,是因病已有转机,如再过用芳香走窜之药,有伤其正气之弊,一味牛黄,药重力专,足能解神明之困。与此同时,将重点转移到灌肠用药上,并加大淡渗利湿、活血通腑之药,意在通利下阴二窍,使湿邪热毒从下而出。当病者进一步苏醒、能鼻饲给药时,则用温胆汤以清化热痰,合菖蒲、远志、羚羊角骨以通心辟浊。证治相合,故效。
(2)陈某,男,62岁,中医师。1984年5月9日初诊。
病史:患者于1984年5月8日晚洗头时突觉右侧上下肢活动无力,继而出现失语,右侧上下肢体偏瘫,神志昏迷,即请当地卫生所值班医师检查,体温37.8℃,血压21.3/14.7kPa,神志昏迷,被动体位,体胖,面赤身热,双瞳孔等圆等大,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颈软,肺气肿征,双肺底可闻小湿啰音,心率104次/分,律不整,右侧上下肢体弛缓,巴宾斯基征阳性。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平素嗜烟酒。起病后曾请附近医院神经科医师会诊,拟为“脑出血与脑血栓相鉴别,建议暂不宜搬动,应原地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医院作CT进一步确诊”,因所在地为工厂卫生所,鉴于设备及医疗条件所限,治疗上颇感棘手,遂请邓老会诊。诊查:症如上述,烦躁,间有抽筋,气粗口臭,喉间痰声漉漉,大小便闭,口唇红而干,舌红绛,苔黄厚干焦,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中风证。
辨证:直中脏腑,肝风内动,痰瘀阻塞清窍。
治则:平肝息风,豁痰化瘀开窍。
处方:
①安宫牛黄丸每天一粒半,其中一粒内服,余半粒用冷开水10ml调匀,用棉枝频频点舌。
②针泻太冲(双)。
③中药:
每天1剂,连服4天。
第2天由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较明显,故加强抗感染,肌注青霉素80万U、链霉素1g,每天2次,连用1周。
二诊:5月13日。患者神志转清,喉间痰鸣消失,呼吸平顺,口臭略减,失语及右侧上下肢偏瘫如前,大便自起病后闭结,舌红,苔黄厚干,脉弦滑。血压18.7/12kPa。
处方:
①安宫牛黄丸用法同前。
②大黄30g,煎水200ml低位保留灌肠(灌肠后约1小时排便3次,量约1000g)。
③中药:
每天1剂,连服4天。
5月17日外出到某医院作颅脑CT检查(CT号为2116),意见为:大脑左半球底部和内囊部位血肿(大小约5.5cm×3.6 cm×6cm)。因病情稳定,经家属要求于5月17日转某中医院住院。住院期间,中药用安宫牛黄丸、温胆汤,西药用能量合剂,醒脑净等。
三诊:6月6日。神清,体倦神疲,语言不利,右侧肢体偏瘫,二便自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证属气血两虚,脉络瘀阻。改用益气养血、祛瘀通络。拟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
每天1剂。另加服猴枣散早晚各1支,用上方为基本方加减作善后调治近1年。1985年6月6日颅脑CT复查意见为:大脑左半球血肿吸收后空洞形成。现患者仍健在。生活基本能自理。
【原按】
本例起病急,病情重,属西医急危重症,该病死亡率高,治疗上颇为棘手,且病发于基层,搬动对病者不利,遂请医就地治疗。邓老认为,脑出血,可按中医中风病辨证论治,而此类病人临床上往往有昏迷不醒,牙关紧闭等现象。给治疗用药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情况下,可根据病情选择用点舌法以清心开窍。
【编者按】
中医治法素有内外治疗多种手段,尤适合于急重症之抢救治疗。如本例初起肝风内动明显,即针泻太冲以助药效。后见腑实便闭,运用釜底抽薪法,用大黄保留灌肠,使大便通畅,下通上清,诸症遂减。邓老用安宫牛黄丸点舌法,通过舌头吸收药物,开辟了抢救昏迷病人的给药新途径,经临床观察,点舌后昏迷患者痰涎分泌物明显减少,对促进患者复苏,争取治疗时间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抢救昏迷病人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该法是根据“心主神明”,“心开窍于舌”的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所创造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是尚要注意对脑出血神志昏迷者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借鉴现代医学技术如呼吸机,循环支持等技术,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及规避医疗风险的前提下,拓宽中医药的治疗范围,提高中医药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