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细辛反佐黄连(散寒清火)
【反佐药性】
细辛,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祛风散寒,化滞止痛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细辛),以利于散发疏解之功。
黄连,在此药对中主要取其清热解毒,燥湿和中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黄连)、姜汁炒药(姜炒黄连)。生药以泻火解毒力雄,姜汁炒药以清热燥湿为胜。
细辛与黄连,前者味辛性温,有小毒,后者味苦性寒,性味、功用均不相同,配伍后可发生变化。辛与苦合,辛不大辛,苦不阴沉;温与寒合,温不大温,寒不大寒。两者结合,有利于病邪透解,不损正气,与单味药之功效、主治完全不同,且能减轻不良副作用。
【独特功效】
本药对辛温不耗津,苦寒不遏邪,有寒能散,有热能清,在表可疏,在里可透。具体有祛风清火、散毒疗疮、安蛔止痛作用。
【临证运用】
本药对常用于风火毒邪,寒热交错之证。如风火牙痛、口舌生疮,蛔厥疼痛等,类似西医的牙髓炎、冠周炎、口腔炎、胆道蛔虫症等而具有下述证候者。
1.风火牙痛
此药对可用于胃有伏火,复感风邪,寒热交错,上循于牙。症见牙痛常作,痛势较剧。药用生细辛2~4g,生黄连4~6g。可煎汤饮服,亦可同时含漱。
2.口舌生疮
此药对可用于肾经虚寒,胃经伏热,虚火上浮,胃热上蒸。症见口舌糜烂,疮面灼痛,反复不愈。药用生细辛2~4g,生黄连4~6g。
3.蛔厥疼痛
此药对可用于蛔虫积滞,寒热不调,腑气不畅,虫动不安。症见呕吐蛔虫,脘腹疼痛。药用生细辛3~5g,姜汁炒黄连5~8g。
【加味活法】
若风火牙痛而火邪甚者,可加生石膏增强泻火清热作用。细辛得石膏祛风清热力强,黄连伍石膏泻火清热尤宏。口舌生疮而热毒甚者,可加人中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细辛得人中白祛浮火而解毒,黄连匹人中白清火败毒力雄。蛔厥疼痛而烦满呕吐,腹痛较剧者,可加乌梅增强安蛔止痛作用。细辛得乌梅安蛔定痛力胜,黄连伍乌梅尤善安蛔下蛔,故柯韵伯说:“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心悟纵横】
细辛配黄连,还可用于治疗咳喘、头痛、鼻渊、喉痹病证。故《本草汇言》说:“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翘、薄又能治风火齿痛而散解诸郁热最验也。”但细辛辛温香烈,有小毒,有损肾伤肝之弊,应用必须得当,掌握剂量,因而《本草别说》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