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拯反佐药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白芷反佐黄柏(散风疗疮)

【反佐药性】
白芷,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祛风除湿,解毒止痒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白芷),以利于疏解湿毒。
黄柏,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其中生药(生黄柏)以泻火解毒力胜,炒药(炒黄柏)以清热燥湿力强,炒炭药(黄柏炭)以清热止血为良,但此药对中少用盐水炒药(盐水炒黄柏),因其泻肾中相火力专之故。
白芷与黄柏,药味、药性截然不同,药效亦有差别,一为辛温,一为苦寒,一为祛风止痒力胜,一为清热泻火为优。两药相合,辛苦互杂,既可祛寒祛热,又可祛风祛湿;寒温共兼,既可治表治里,又可治气治血,与原单味药大有区别。
【独特功效】
本药对辛温不伤阴,苦寒不损阳,在表之寒之湿之风能散,在里之热之火能清,在上之病可治,在下之疾可疗。具体有调中治痢、解毒疗疮、祛湿除痹、清带止痒作用。
【临证运用】
本药对适用于湿邪内蕴,久郁化热,湿热交阻的病证。如赤白痢疾、湿疹瘙痒、湿热痹痛、带下阴痒等,类似西医的细菌性痢疾、急慢性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宫颈炎、霉菌性阴道炎等而具有下述证候者。
1.赤白痢疾
此药对可用于胃肠湿热壅滞,肠中脂膜受伤。症见痢下赤白,腹痛阵作,里急后重。药用生白芷4~6g,炒黄柏10~12g,血痢明显者宜用黄柏炭12~15g。
2.湿疹瘙痒
此药对可用于湿热内蕴,久郁化毒,外溢肌肤。症见丘疹、丘疱疹、脓疱,多呈对称分布,抓破后流滋、糜烂。药用生白芷5~8g,生黄柏10~12g。既可内服,又可外洗。
3.湿热痹痛
此药对可用于湿热内阻,复感风邪,内外合邪,流注骨节,气血阻滞。症见骨节肿痛,皮肤色红,活动不利。药用生白芷5~8g,炒黄柏10~12g。
4.带下阴痒
此药对可用于湿热下注,带脉损伤。症见白带色黄,绵绵时下,阴痒难忍。药用生白芷4~6g,炒黄柏8~10g,热毒甚者则用生黄柏10~12g。
【加味活法】
若赤白痢疾而赤多白少者,宜加白头翁或黄连增强清热止痢作用。白芷得白头翁或黄连止血痢之功尤强,黄柏伍白头翁或黄连善疗血痢热痢。湿疹瘙痒而风毒甚者,可加蛇蜕增强搜风解毒作用。白芷得蛇蜕祛风止痒力胜,黄柏伍蛇蜕清热搜风、解毒止痒兼顾。湿热痹痛而痛势较剧者,可加秦艽增强清热利湿、祛风止痛作用。白芷得秦艽祛风胜湿止痛力优,黄柏匹秦艽善治热痹肿痛。带下阴痒而反复不愈者,可加椿根皮或墓头回增强清热解毒、除带止痒作用。白芷得椿根皮或墓头回除带止痒力雄,黄柏伍椿根皮或墓头回清热解毒止带力宏。
【心悟纵横】
白芷作用广泛,表里内外上下诸病配伍得当,均可应用,故能散寒,能通窍,能破血,能止血,能止泻,能消外疡等。黄柏善治中下焦诸病,能清热,能燥湿,能泻火,能解毒等。两药相合,除用于上述病证外,还可用于泄泻、鼻渊、鼻衄、崩漏、便血、痈肿疮疡等病证。故《本草纲目》说:“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达上,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神农本草经》说:“(黄柏)主五脏肠胃结热,黄疸,肠痔,止泻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