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研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针灸甲乙经》序曰:“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气血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中国传统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文化,其诸子百家皆以“易”为根。而中医学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亦以“易”理为宗阐述己论,针灸同“运气”、“方脉”之学一样,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源远而流长。针灸医学史可谓一部中华民族史。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昔扁鹊曾“砺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救虢太子尸厥;华佗针膈俞,以治曹操头风,皆千古针灸佳案。针灸学是在早期“以痛为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得益于以“易”为宗的中国主流文化长养而不断发展。《黄帝内经》的问世,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针灸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灵枢》中针灸学内容最多,尤其对经络系统的论述,较之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更加完善而基本成熟,为后世针灸学术发展的理论基础。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问世,标志着针灸学经络腧穴及其理、法、方、穴、术理论体系的确立与形成。后经唐、宋不断传承与发展,迨至明《针灸大成》等书的问世,标志着针灸学术与临床发展为鼎盛。然而,清廷医者原本重药轻针,至清末竟废止针灸,加之近代西方列强文化侵略和国内少数学者政客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影响,使中国文化遭受鄙视,而针灸学术更是屡受摧残,自此针灸医学走向衰落。以致目前针灸学术发展不仅与现代科技水平存在很大距离,且与整个中医学术发展进程相比,也有不可否认的差距。

针灸医术至精至巧,非精心研习莫得其术。针灸作为中医学治疗方法,对临床各科病症都有独特疗效,如能悟其精妙,理法方术准确,往往法简而效捷,尤其对某些疑难病症常能彰显神奇绝妙。不幸的是,经过了近代历史针灸学术的长期衰落,传统针灸学的深奥理论很少整理发掘,学术研究更是鲜有进步而徘徊不前,中医针灸疗法在近代主要是以一种治病技术在民间低水平传承和使用,以至于针灸临床理法方术,至今仍未完善如中医方脉临床理、法、方、药一体的完整理论——临床模式水平,而难以全面发挥针灸疗法的临床优势,使中医针灸学科长期处于方脉临床的从属地位而被边缘。不过是由于针灸简、便、廉、效的特点,使多数水平低劣的施针者可得“以痛为腧”之功,进而良莠不齐的针灸技术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施针水平,使得目前社会只能将针灸这种高深医学,定位于一般躯体疼痛的简单镇痛方法,形成针灸这种理论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中医学术和优势疗法的真正价值甚少体现,长时期在一般性疼痛替代治法较低水平上徘徊的局面,针灸因此而囿于“废理存术”的窘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继承和发掘中医药学遗产工作中,针灸学术也得到复兴与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为针灸事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繁荣与普及。特别是经历20世纪70年代“一根银针治百病”潮流后,以至于目前从乡村卫生到各级医院,从专业中医到某些非中医者,从专业医疗到社会保健,甚至出国谋生大军,几乎无不混迹着“针灸”者的形影。然而,针灸的这种普及虽使得针灸学术影响不断扩大,但只为针灸使用营造了较低水平的繁荣。

近年来,人们的现代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西方近代医学高度发展,为人类医疗和健康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分析与解剖方法注重局部,忽视整体的局限性或缺陷,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以致医、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某些治疗措施的副作用和远期危害几乎无法避免。同时,现代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也给中医方脉的正常运用与临床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束困。人们渴望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疗法,成为当今治病保健的理想选择。因而古老的中医针灸已经日益为国内外所重视,并以其诸多优势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迫切需求。这无疑为针灸学术进一步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对现代针灸学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和发掘传统针灸学理论,全面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进一步发挥针灸治病优势,提高针灸学的临床价值,正确引领中医针灸学术的健康发展,业已成为所有专业针灸学者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然而,就目前针灸图书市场来看,针灸古籍千篇一律,令学习者一时难悟真谛;现代针灸专著总以教材为主,往往不求甚解,脏腑经络腧穴理论浅尝即止,以致治疗用穴只能按图索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针灸学科优势难以体现。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针灸治病与保健的特色和优势,本着专业性与实用性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编著此书,名为《针灸学研读》,希望对专业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对针灸学习者从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指导,庶可为今后中医针灸学术发展与临床整体水平提高有所贡献。

本书编著,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上主要以《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传统针灸理论典籍为依据,结合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曲衍海先生针灸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突出了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针灸临床实践的特点。全书计绪论及正文六章,分为上、下两篇。绪论详细阐述了针灸医学发展的历史,并客观地分析了针灸学术的现状及其历史原因。上篇为“经络腧穴篇”,主要为针灸学基础理论,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重点解读传统经络与腧穴理论,阐述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系统及其腧穴和经外腧穴的具体内容。下篇为“辨证治疗篇”,为针灸临床的具体应用,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介绍目前临床常用针灸治疗方法,阐述针灸作用和治疗原则以及辨证配穴方法,并对针灸临床急症和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病证及其辨证与具体针灸治疗进行详细论述。此外,附录还介绍了针灸按时间取穴针法,以供爱好者学习与参考。全书体例统一,图文并茂,内容上体现了针灸学理、法、方、穴、术的系统性,既突出了对传统中医针灸经络与腧穴理论深入探讨,又重视现代针灸临床诊疗实践应用,是从事专业针灸学习和临床工作以及针灸教学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全书编著利用临床工作之余,历时四年有余完成,其间得到诸多专家学者、老师及学生们的关心、鼓励与帮助,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所限,著述时间紧张,书稿虽经多次整理审修,亦不免错误与不妥之处,恳请海内外同道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是为莫大勉励和支持。

曲生健

2013年9月于山东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