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知行合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支教成果

(一)支教学校图书室的建立与发展

小学图书室的设立与完善:学校图书室是书刊资料信息中心,也是学生们获得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渠道,健全的图书馆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但是第一年支教活动开展之时,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他们拥有的只是在每间教室前面角落设置的“图书角”。为了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求,我们决定带去更多、知识面更全的书籍,扩大“图书角”的面积,尽可能地给贵州山区的孩子们提供阅读的机会。而之后在2010年构建的农村小型图书室的基础上,支教队创始人朱启平、北京邮电大学王延翔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君峰共同出资购置了图书,无偿捐给毕节市岩口私塾小学。

支教队员们正在将图书分类上架

中学图书馆的完善:大河中学拥有图书馆,但是图书馆的书籍主要以教辅书为主,对课外知识补充度不够,也没有办法对学生构成吸引。并且图书馆一般情况下是大门紧闭,即使开放,学生也被规定只能在阅览室阅读,因此学生并不喜欢去阅览室。久而久之,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够增加阅读量,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我们开始逐步优化学校的图书室。

2013到2015年的支教活动中,启航支教队给大河中学带去了上千本图书和杂志,全数交给了学校,把这些书分门别类纳入学校的图书室之中,扩大图书室的藏书量。除此之外,我们还逐步完善了图书管理制度。在满足了有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我们又开展了读书会,让老师带学生读书,并且教会他们怎么爱护书,怎么修补书。并在读书分享会中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想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读书活动的开展

(二)“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确立

2012年,我们终于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河乡设立了一个常设性的属于北师大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2012年7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河乡官代河村岩口组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分团委书记、岩口爱心支教队指导教师王秀丽老师和当地行政、教育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参加了授牌仪式。三年支教,当地政府和学校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与支持,我们相信有了长期的准备、学校的重视、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我们的支教活动会开展得越来越好,北京师范大学和大河乡在教育和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必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为北师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的实践环境,为大河乡基础教育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从此以后,在此地的支教活动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也会更加正规,更加完善。

(三)支教活动内容的优化

支教活动从最初的只有当地所开设的基础课程,演化到拥有素质拓展课、绘画课、合唱课、朗诵课、心理辅导课、跆拳道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是经过再三考虑得来的。在正式实施前,我们已经做好课程规划,招收所需科目的老师,在学校进行多次模拟课程。六年的时间,我们的改变很大,给孩子带去的也更多,而且改变不会停歇,我们会不断地优化整个支教活动。

(四)目的更明确的家访活动

家访活动是支教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最初家访队员们不知道说些什么,现在已有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家访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传播读书有用的观念;第二是让更多的学生知道有人在关心他,有人会为他分析未来,也让学生家中年老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的孩子是优秀的。

家访学生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