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一些也无妨——让我们对自己好一点
提升个人价值的方法
某个周末,我和朋友聊天。
“恩庭,你有什么愿望?”
“我希望变成超级大富豪,哪怕一天也好。”
那周,我连续接待了好几位哭穷的来访者,不由得生出这种妄想。真的,如果上天允诺我能做一天的富豪,我一定竭尽全力搬出巨款,送到那些被房贷、生活费、学费等问题折磨的年轻人手上。在经济压力面前,任何安慰和鼓励都显得苍白无力。眼看就要囊中羞涩、食不果腹了,说一句空话能有什么用呢?
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要受到遗传等生物学因素和各种社会心理学因素的影响。金融危机、失业、提前退休等问题造成的经济压力属于社会心理学因素。假设你因生活所迫借了一笔贷款,由于利息猛涨而无法偿还,或者房东突然有一天要涨房租,此时,你肯定满脑子都是钱的问题,其他事情都会被你迅速抛在脑后。这时如果雪上加霜,你的父母欠下了一屁股债,那么作为子女的你所承受的精神压力简直超乎想象。
我们医院有一位30多岁的女同事,她在童年时赶上韩国金融危机,家境瞬间变糟。长期以来,她把那段变故视为自己的过错,总是自责。金融危机是韩国社会体系的病,不是我们能够人为预防得了的事情;而且金融危机发生时,她还只是个学生。那场变故明明不是她自己的过错,她为何要不停地贬低自己、厌恶自己呢?如果任由这样的自我厌恶情绪发展,那么以后当别人慢待她时她就不会伤心,当然,也就很难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遇到问题时,即便我们无法马上解决,也要先从态度上加以注意,不要随意慢待自己。最了解我们价值的人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都认为自己毫无价值,那么别人更不会认可我们的价值。让我们偶尔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吧。因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保护、安慰和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职业不代表身份
在减肥诊所工作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与20多岁的年轻人交谈。在导致年轻人无法通过饮食疗法成功减肥的原因中,绝对少不了的一个就是就业压力。如今在韩国,很多人都面临求职难题,大多数人又都是合同工,即便眼下有工作,也无法保障未来,都是走一步算一步。还有些朋友痛哭流涕地说:“我寒窗苦读这么多年,父母也为我累弯了腰,可不是为了这么个没有保障的打工活儿……”
非正式工、合同工如果想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就得转为正式职工,但现实是韩国社会并没有太多这样的通道。许多年轻人在无奈之下患上了心病,而我也总是苦恼如何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是改善韩国的社会结构,可惜这不是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
一般来说,公司在聘用员工时主要考虑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个岗位、是否能适应公司的体制,并且会在进行一系列测试后才决定是否录用其为合同工。让我们改变一下视角吧。抛开公司的角度、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这个合同期也是你的一段测试时间。你可以用合同期测试这个公司是否适合自己、看你在这里能学到多少东西。换句话说,能够利用合同期的不仅仅是公司。如果你觉得自己总是在“被动地完成任务”,就很容易无精打采;但如果你变换主体,觉得自己是在“主动地完成工作”,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价值。
很多人把“合同工”“正式职工”“非正式工”之类的标签等同于自己的身份。也有人悲观地认为,如果做不成正式职工,人生就完蛋了。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大部分人都要经历“合同工”这个阶段。就连人人艳羡的医生职业,人们也要经历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的阶段才能获得这个职业;即使是再小的医院,也会给新人设立三个月的实习期。
合同工只不过是你进入社会的必要阶段而已。合同工不是一个人的“价值”或“尊严”的代名词。谁说被聘用为“合同工”,人生就是“合同人生”;被聘为“正式职工”,人生就是“正式人生”?没有人可以这样说。自我的价值和尊严属于上层概念,是相对的;而职业属于底层概念。我们不要把这二者混为一谈。只有懂得了这一点,你的自尊心才不会受伤。
生而为人,我们都面临同样的现实条件,即“明日不可期”。非正式工终有一天能变成正式工,正式工也随时可能失业。在这样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持有不慢待自己的态度才最重要,这种态度比如何成为正式工重要得多。
现在还不是放弃的时候
在我们父母成长的年代,韩国社会不像如今这样竞争激烈,而且遍地都是机会。与父母一代相比,现在年轻人的生长环境十分不利,很多年轻人在还没开始尝试之前就放弃了。这种现象在韩国衍生出“七抛世代”的网络用语,用以指代“放弃七样事物的一代”。一个人到底要放弃什么,才能成为“七抛世代”呢?你只要上网搜索一下便知,“七抛”是指抛弃恋爱、结婚、生育、住房、人际关系、梦想和希望。
为什么这些年轻人还没开始就选择“放弃”?在被放弃之前先放弃,就像为了守护自尊心而先抛弃自尊心一样,是极其愚蠢的行为。每次听到多才多艺的年轻人说“我没有房子,结不了婚”“我个子矮,谈不成恋爱”“我还没找到工作,其他的想都不敢想”,我就感到万分惋惜。
“我没有房子,结不了婚。”
“我有债务,不能生孩子。”
不要用这种人云亦云的话断送自己的未来。消极思维一旦扎根,就不容易消除;只要局势稍有不利,它就会冷不丁地跳出来。你没有必要给自己的人生烙上消极的烙印,从而阻断无限的可能。
“没有房子”“个子矮”“还没有找到工作”之类的说辞其实是“不想再受伤”的另一种表达。说这种话的人是在用“回避”和“否定”的防御机制来消除不安。人的大脑习惯于追逐熟悉的事物,一旦挫折和失望变成家常便饭,大脑就会认为“这些是能够忍受的”“我们是能够坚持的”。即使打破现状的机会来了,你还是想继续沉溺于不安的现状中。因为比起为了打破现状而经历又一次新的挫折,那个不安但熟悉的现状会让你感觉更自在。由此可见,消极思维引起的无力感是多么可怕。
你要知道:假如我不尊重自己,那么谁都不会尊重我;假如我不珍惜自己,那么谁都不会珍惜我。如果想摆脱现状,想拥有不同的人生,那么请停止对自己的指责和否定。“痛苦”是别人射向你的第一支箭。
假如我不尊重自己,
那么谁都不会尊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