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宗教活动
扬雄来到京师的具体情形,史料记载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据《汉书·扬雄传》的记载,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地来到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问题是,扬雄四十岁那年,王音已经去世了。这以后,担任大司马的有王商和王根,但都不是车骑将军。因此,扬雄来到长安后,是谁把他召为门下史是有疑问的,但肯定是五侯之一、成帝的舅舅。很多学者认为是王根。
来到长安后,扬雄的同乡、蜀地人杨庄此时担任郎官,在成帝面前诵读扬雄的早年作品《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成都四隅铭》等,成帝非常喜欢,认为这些文章写得很像司马相如,由此接见了扬雄,并让他在承明殿待诏。但据《文选·甘泉赋》李周翰注却说杨庄诵读的是《绵竹颂》,这两种记载当然是扬雄自己的自述更为可信。总之,扬雄来到朝廷等待诏命。而这个时候,汉朝的宫廷正频繁地举行各种大规模的宗教祭祀活动,需要为文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来润色鸿业。
成帝比扬雄小两岁,扬雄入京这一年,成帝已经40岁了,即位也已经20年,却依然没有后嗣。十几年来,整个朝廷、整个京师,乃至全国官员百姓,都在为此操心。很多人归咎于成帝初即位时改变了郊祭的地点和仪式,导致神祇不肯赐福。
那么,成帝即位时为什么要改变郊祭的地点和礼仪呢?这说来话长。
古代的皇室祭仪大致上分两大系统,郊祀与庙祭。庙祭是祭祖先的,通常是在园陵旁的宗庙中祭祀;郊祀是祭祀天地、日月、星辰、江河、山川等自然神祇的,通常是在都城的郊外进行。因为天属阳,地属阴,所以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这一古制在武帝时发生了变化。因为武帝每年都要到云阳县的甘泉宫(位于今淳化县)避暑三个月,因此,他就在甘泉宫就近祭祀。祭祀的主神改成了泰一,祭坛就称之为泰畤。除了泰一之外,也祭祀日神与月神。早晨朝拜日神,傍晚祭祀月神,都是拱手肃拜。但祭祀泰一则是沿用祭祀五帝的仪式。
祭祀五帝是秦国的传统祭仪。秦国的都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雍地,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县,历代国君在此地建立了祭五帝的祭坛。早在秦文公的时候,就建造了鄜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秦灵公时作吴阳上畤、下畤,祭赤帝、黄帝;汉高祖刘邦作北畤,祭黑帝。所以,一共是五畤。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初次到雍城,郊祀、礼见五畤神灵,以后经常是每隔三年郊祀一次。
元鼎四年(前113年)六月,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一位名叫锦的巫士,在濒临黄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宝鼎,上报给当时的河东太守。太守上书武帝,武帝即刻派有司勘验。这时,汾阴籍的道士公孙正侍于皇帝左右,乘机上书说,汾阴就是古地理书中的昆仑山东南五千里的神州,是中国的中心,而发现宝鼎的地方则是远古祭地祇的“泽中方丘”。武帝深信其言,于是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迎鼎仪式,将发现宝鼎之处改名为宝鼎(今山西万荣县宝井乡)。到了十月份,武帝来到雍城祭祀,说:“如今上帝由朕亲自祭祀,却不祭后土,与礼不合。”于是东行。十一月甲子,在汾阴脽上建起了后土祠,并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祭地仪式。
从此以后,皇帝通常都是在云阳县的甘泉祭泰一,在雍地祭五帝,在河东郡的汾阴县祭后土。三年中头年祭天,二年祭地,三年祭五畤,每三年轮流一遍。
武帝时期新举行的这么多祭祀仪式,背后都是民间方士在推动。元帝时,中枢开始起用《诗》《礼》博士。在熟习礼仪的《诗》《礼》博士们看来,武帝时期的宗教系统,无论是庙祭还是郊祭,都不是纯正的儒家典礼,不符合儒家古礼,他们对仪式中的祭仪以及在祭仪中体现的精神都颇有微词,但由于是前代君主所立,不好一下子改动。贡禹、韦玄成先从庙祭入手,废除了很多郡国寝庙。但在郊祀系统中,基本遵循了武帝时留下来的制度,隔一年的正月,到甘泉郊泰畤,东至河东祭后土,西到雍地祠五畤。一共祭祀了五次,每次祭祀,路过的地方,都被皇帝普施恩惠,有时是免除田租,有时是赐给牛酒,有时是赐爵,或者赦免罪人。
成帝刚刚即位的建始元年(前32年),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上奏说:
在南郊祭天,在北郊以瘗埋的方式祭地,是就阳即阴之义。古代的天子在其所都之处就近祭祀。以往武帝住在甘泉,所以在云阳立泰畤,在甘泉宫南边祭祀,也是符合“就近”“就阳”的原则的。但是成帝长期居住在长安,祭天却要到长安北边的甘泉,祭祀后土要到东方的河东,这违背了阴阳五行的原理。
而且,大老远地跑到云阳与汾阴祭祀,中途非常艰险。到云阳,要路经长达百里且特别险厄的溪谷。而到汾阴呢,则要渡过黄河,有风波舟楫之危。这都不是皇帝应该冒的险。因为远道而来,经过的郡县都要花很大的精力接待。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像这样“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是难以得到神灵的保佑的,也不符合承奉天道、爱护人民的原则。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在丰、镐郊外祭的天,成王则是在洛阳进行的郊祀,可见古代的明君都是在所居地附近祭天地。因此,建议将甘泉泰畤、河东后土祠迁往长安,希望大臣们讨论这个问题。
成帝把这个提议交给大臣。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认为武帝时的祭仪由来已久,不宜加以改动。而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大臣认为应该按照《礼记》的规定,在都城的南北郊祭天地。于是,成帝就按照多数大臣的意见,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废除了甘泉和汾阴的天地之祠,在长安的南北郊建造了祭坛,并在第二年的正月在长安进行了第一次祭天仪式,三月,在北郊举行了祭后土的仪式。
就在撤销甘泉泰畤改作南郊祭天的那日,大风吹坏了甘泉的竹宫,拔取十围以上的树木百余棵。怎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灾异天气?成帝下诏询问以博学见称的刘向。刘向说:“普通人都不愿意断绝后嗣,更何况是国家的神宝旧畤?甘泉泰畤、河东后土祠、雍地的五畤,它们初立的时候,都是有神祇感应的,并不是随便就立祠的。武帝、宣帝的时候,对它们的礼敬特别恭顺完备,所以神验尤其显著。祖宗所立的祭神的旧位,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贡禹改变了前代的祭礼礼仪,易大传上说:‘不信神的人会殃及三代。’遭殃的可能不止贡禹等人呢!”成帝这时候就已经很后悔了。
建始三年(前30年),匡衡因为多取了四百顷的封地,而且他手下的属官盗取所主管的财物价值十金以上,匡衡因此而获罪,免为庶人。于是很多大臣纷纷说,不应该改变郊祀地点。在扬雄来到京师的前几年,已经开始不断地前往云阳、雍地去祭祀泰畤和五畤。如鸿嘉二年(前19年)春,成帝来到云阳甘泉宫,祭泰畤。到永始二年(前15年)冬十一月,又来到雍地,祠五畤。
永始三年,皇太后下诏说:“武帝时在甘泉祭天,在汾阴祭地,神祇安之,享国长久,子孙蕃延,沿袭到今天。今上宽仁孝顺,并没有大的过错,之所以没有继嗣,原因想来就是将天地之祭迁到了南北郊,违先帝之制,改神祇旧位,失天地之心。我六十岁了,一直没有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下令恢复甘泉泰畤、河东后土祠,雍地的五畤加上陈宝祠一并恢复。
然而成帝还是没有继嗣。实际上,成帝还是太子时,与许妃有过一子,夭折了。即位后,许妃成了皇后,两人有过一女,又早亡。成帝与班婕妤也有过一子,数月后夭折。所以,成帝并不是没有生育能力,他没有子嗣,和神鬼没有关系,真实原因就在于他后期宠信赵飞燕姐妹,而赵飞燕姐妹不允许他接触其他宫女。
赵飞燕本是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想抛弃她,结果她三日不死,才又抚养。成年后,做阳阿公主家的婢女,学习歌舞,取名飞燕。成帝喜欢微服出游,到阳阿公主家,公主举行音乐舞会,成帝对飞燕一见钟情,就召入宫中。后将其妹妹也召入宫,同为婕妤,贵倾后宫。赵飞燕立为皇后以后,宠幸稍衰,而其妹妹则受到成帝的特别宠爱,进为昭仪,居住在昭阳舍。其中庭全用红色,而殿上髹漆,门限都用铜制并镀以黄金,白玉为阶,壁上的横木饰以黄金,镶嵌蓝田璧、夜明珠,饰以翠羽。后宫从没有如此豪华富丽过。赵氏姊妹专宠十余年,都没有生子。
成帝死后,司隶校尉解光曾经审讯过宫廷内的掖庭狱丞、中黄门、官婢和赵昭仪的御者,据他们的交代,成帝和中宫史曹宫生过一个孩子,当时有六个婢女在场。结果曹宫被赵昭仪所逼服毒自杀,六个婢女同日上吊,这个孩子被人从乳母手中抱走,不知去向。成帝也和许美人生过一个孩子,赵昭仪听说了,对成帝说:“你常欺骗我说是在皇后宫中住宿,要是在皇后处,那许美人的孩子是怎么来的?难道你想许美人再当皇后吗?”于是大哭大闹,啼泣着不肯吃饭,说:“你要安置我,让我回娘家去……陛下常对我说永远爱我,今日却变心了,这是为什么?”成帝不得不安慰说:“约好了以赵氏为后,所以才不立许氏为后,让天下没有比赵氏更尊贵的,何必担忧!”然后成帝下诏让许美人将孩子送过来,许美人用一个芦苇编的筐子装着自己的儿子,送到成帝身边。成帝把随身宫女都支走,自己关门与赵昭仪在一起。不久开门,把一个密封的箧及绿色方盒交给掖庭狱丞籍武,让他把箧中的死儿埋掉。籍武在狱楼墙下挖一坑,就将死儿埋在了里面。
如果他们的交代属实,那成帝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祭祀又有什么用呢?
尽管依然没有什么效果,却依然要年年祭祀。永始四年(前13年)春正月,成帝又来到甘泉,郊祀泰畤。三月,来到河东汾阴,祭后土。
这一连串的祭祀活动,需要有人来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