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漫画
现代漫画前传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走进任意一家综合性的书店,都一定能找到漫画书的分区。即使足不出户,在便利的网络服务之下,我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大量的漫画作品,漫画已然成为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也正因为漫画对流行文化的渗透,我们很少意识到现代漫画并非总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漫画的连续叙事、对话气泡、连载性等特征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因此,在正式讲述现代漫画的历史和发展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艺术中蕴含的漫画之苗,探寻漫画在成为大众文化之前的踪迹。
连续叙事
连续叙事就是以一种特定的顺序呈现一系列图像,通过图像呈现的先后顺序去讲述一个故事或传递某种信息。这种连续叙事的手法最早出现在雕塑、挂毯、油画等载体上,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才逐步应用到书籍插画中,然后发展成漫画、图画书。
图拉真柱
图拉真柱(Trajan's Column)位于意大利罗马奎里纳尔山边的图拉真广场,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为纪念达契亚战争(Dacian Wars)凯旋而立,据传该柱由大马士革建筑师阿波罗多洛斯(Apollodorus)建造,于公元113年落成。图拉真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如卷轴般覆盖柱身的浅浮雕(bas-relief):围绕着柱身,从左至右,从柱底至柱顶,分别讲述了两场战役,但是由于政治宣传的目的,内容更多强调的是纪律性的整军过程。图为摄于1896年的图拉真柱。
摄影/Conrad Cichorius
摄影/Wknight94
图拉真柱的两侧本来坐落着两个图书馆,传说馆内收藏有图拉真皇帝在达契亚战争下达军令的卷轴。研究希腊和罗马古迹的意大利建筑学家菲利普·科雷利(Filippo Coarelli)指出,当时这些传令的卷轴可能是图拉真柱螺旋上升的图像叙事的灵感来源。图为图拉真柱外观特写。
贝叶挂毯
贝叶挂毯(Bayeux Tapestry)创作于11世纪的英国诺曼王朝,是一幅描绘了约50个战役场景(这些战役从1064年持续至1066年,以黑斯廷战役为高潮)的刺绣品。作品上的每一个场景都绣有文字,指示了参与人物的名称,并简要地描绘了战役的情况。
1
2
3
《穷人圣经》
Biblia pauperum,意为“穷人圣经”,是一种由大主教Ansgar开启的图画圣经传统,中世纪后期在欧洲广泛传播。不同于其他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插图本圣经,《穷人圣经》将图画作为书的主要内容,配有简短的文字或者不配任何文字,以便将基督教的教义传给不识字的信徒。同一页书中每幅图画的人物对白都通过卷形框(scroll)表达:卷形框内含有文字,从画面上看就像是从人物的嘴里吐出来一样。这种卷形框可以说是现代漫画对话框的前身。
成书于15世纪的《穷人圣经》内页
《浪子的历程》
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被认为是最早的漫画艺术家之一,因为他的作品《浪子的历程》(A Rake's Progress)展示了最早应用在油画中的连续叙事手法。这个作品由八幅油画组成,每幅画讲述一个故事的场景,八幅作品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主人公Tom Rakewell从富商那里继承大量财产,终日挥霍无度,一掷千金,吃喝嫖赌,最后被关进了监狱,死于医院。
作品/A Rake's Progress
尽管连续叙事的存在由来已久,但这一手法并没有成为一股潮流,这主要是因为雕塑、油画、挂毯等艺术载体在当时条件下很难批量生产,每一个作品都是孤品,受众和观众都不广泛。因此,当活字印刷术出现之后,大众传播成为可能,文字和图画的印制变得独立,印刷品、出版物逐渐将插画作为评论政治和社会的辅助工具,插画大大地丰富了出版物的可读性。插画的需求越来越大,占据的篇幅也越来越大,人物也开始有了对白。
作品/Le Chevalier Cygne(1880)
对话框:从卷轴、旗帜到气泡
对话框是现代漫画书用来指示人物说话的一个图形工具。在艺术史上,它有多种表现形式。
对话轴
对话轴是艺术作品中表示对话、歌曲或其他类型的声音的符号。早在公元前650年,中美洲的艺术家就已经在其艺术作品中使用这一符号,一直到16世纪西班牙征服中美洲的土地为止。与此同时,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画家也有应用这种符号。
考古发现,中美洲遗迹中找到的公元前650年制作的奥尔梅克陶瓷缸封口处就绘有对话轴(speech scroll)。图示的鸟嘴处带出两条状似喇叭的线条,线条指向几个字符“3 Ajaw”,据说这是一位统治者的名字。
作者/Madman(2001)
在墨西哥特奥蒂华坎的迭盘堤特拉遗迹群(Palacio de Tepantitla)壁画上绘有一个棍子球球手,一个对话轴像是从球手的口中飘出一样,形状接近抽象化的卷轴,状似问号。
作者/Madman(2001)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画家是中美洲文明之外最早使用对话轴的艺术家。与中美洲艺术中的对话轴不同的是,欧洲的对话轴表现形式更像真实的卷轴,像飘浮在画面中一样,更有立体感。这种对话轴在哥特艺术时期普遍流行起来,而在这之前,如拜占庭艺术中,如果画面人物有对话,大多数都是像注解一样画在人物附近。
作品/Annunciation艺术家/Andrés de Melgar
纵观西方的图像艺术史,为图画上的人物设定对白的做法至少在13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直到16世纪早期这种做法才在欧洲变得普遍起来。早期欧洲的印刷物大多与宗教题材相关,17—18世纪,人们开始关注政治和社会生活。为满足人们对社会生活日益增长的关注,大量的杂志和报纸涌现,对卡通式插画的需求越来越大,作者通过插画中人物的对白表达观点的做法也越来越常见。
创作于1775年的英国漫画,以美国独立战争开始阶段的“波士顿之围”为主题
创作于1807年的美国政治漫画,讽刺托马斯·杰斐逊执政期间颁布的《1807年禁运法案》
对话气泡
对话气泡最开始出现在18世纪单页印刷的海报上,后来又不再流行。一些艺术家,如英国漫画家乔治·克鲁克汉克(George Cruikshank, 1792—1878)将对话轴转变成对话气泡,但是对话气泡不久之后就被其他艺术家舍弃了,当时的艺术家仍然认为将对话放置在漫画格子之下是更好的做法。对话气泡后来重新流行是因为美国漫画家理查德·F.奥特考特(Richard F. Outcault,1863—1928)所创作的卡通人物“黄色小子”(The Yellow Kid)以及以他为主角的一系列漫画的流行。另外,进入20世纪之后,漫画产业也变得越来越规范,漫画元素如说明、注释、对白的使用也更加统一。
瑞士漫画家鲁道夫·托普弗(Rodolphe Töpffer,1799—1846)是19世纪初漫画界的重要人物,19世纪中期对话气泡不再流行,他就把承载对话和注释功能的文本放置在图画之下,由于图画简练、文字诙谐,他的作品在欧美大受欢迎,不断再版。
艺术家/Rodolphe Töpffer
作品/Loo in the Kitchin or, High life Below Stairs(1779)艺术家/George Cruikshank
作品/Whitlock the Second or Another Tarnish of British Valor(1808)艺术家/George Cruikshank
作品/Grand Expedition or the Commanders in Chief Watching Each Others Motions!!(1809)艺术家/George Cruikshank
作品/Old Bumblehead the 18th trying on the Napoleon Boots - or, Preparing for the Spanish Campaign(1823)艺术家/George Cruikshank
漫画连载形式的确立
据说于1825年到1826年出版的讽刺杂志The Glasgow Looking Glass是最早包含连环漫画的出版物,后来为了扩大受众,更名为The Northern Looking Glass,使得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再局限于英国的格拉斯哥城,漫画戏谑地讽刺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获得很多读者的共鸣。之所以称其是最早的连环漫画是因为这里的作品基本包含了现代漫画所常见的元素,如图画、注释、说明、对话气泡、娱乐和讽刺性、连载性等。
Ally Sloper's Half Holiday是最早以一个主人公为固定角色的周刊连载漫画,首次连载于1867年的英国幽默杂志Judy。这份杂志在工薪阶层非常受欢迎,以至于1890年同类型的杂志Comic Cuts和Illustrated Chips也相继创刊,从此在英国杂志中连载漫画变成一个传统专栏。
Illustrated Chips第298期封面(1896)艺术家/Tom Browne
Ally Sloper's Half Holiday的漫画封面艺术家/Gilbert Dalziel, Charles H. Ross, W. Fletcher Thomas
而在美国,R.F. Outcault创作的《黄色小子》(The Yellow Kid)系列虽然不是最早将对话气泡、图像连续叙事结合起来的作品,但是他的作品由于极度受欢迎,读者群体非常大,非常具有影响力。鉴于其影响力之大,说他引领了连载漫画形式的发展也不为过。
右边的漫画格子中,黄色小子的衣服上写着“Hulla gee!You ought to see de odder kid say I didn't do a ting to him”作品/The YELLOW KID'S R-R-R-REVENGE;Or, How the Painter's Son Got Fresh.(1898)艺术家/Richard F. Outcault
现代漫画
漫画的基本形式确定之后,一直缓慢地发展着。彼时漫画的类型非常单一,基本延续连环漫画《黄色小子》的创作思路,漫画情节大多是从日常生活出发,主人公基本上是调皮捣蛋的小孩或不成熟、神经质的大人。漫画中最重要的分镜设计也非常中规中矩,每个格子大小相同,横纵对齐排布。漫画形式和主题没有太大的突破,大多数都依附杂志而存在,作为这些纸质媒体的辅助内容,又因为依附这些媒体,在漫画篇幅上没有太多选择。20世纪早期的漫画就这么走进了死胡同,直到1938年Action Comics第一期的出版——超人(Superman)这个历史性的角色初次登场,并在往后近100年里长盛不衰。
作品/THE YELLOW KID AND HIS NEW PHONOGRAPH(1896)艺术家/Richard Outcault
黄金时代(1938—1950年)
Action Comics由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DC漫画的前身)出版,超人这一漫画角色的出现以及不久之后取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功,让Detective Comic嗅到了超级英雄这一题材蕴含的巨大商机。在此后的1939年至1941年间,Detective Comic以及其姐妹公司All-American Publications共同推出蝙蝠侠(Batman)、罗宾(Robin)、神奇女侠(Wonder Woman)、闪电侠(Flash)、绿灯侠(Green Lantern)、鹰侠(Hawkman)、绿箭侠(Green Arrow)、海王(Aquaman)等超级英雄。同时代的Timely Comics(漫威漫画的前身)为了抗衡Detective Comics,也紧随其后,在1939年推出了超级英雄角色霹雳火(Human Torch)、纳摩(Namor)等。随后又推出了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等超级英雄。虽然这两家漫画出版社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出版公司,但根据当时的漫画发行量,20世纪40年代最成功的漫画书是福西特漫画(Fawcett Comics)出版的《惊奇队长》(Captain Marvel)。
Wonder Comics漫画杂志封面艺术家/Will Eisner
Wonderworld Comics漫画杂志1939年第3期封面艺术家/Will Eisner & Lou Fine
Planet Comics漫画杂志1940年第3期封面艺术家/Will Eisner
DC漫画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角色
超级英雄题材的出现和发掘切合了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残酷和随之而来的人们对正义的质疑,以及对救世主似的人物的精神渴求,都反映了在对超级英雄漫画的巨大需求上。人们亟须通过文化作品坚定自己对正义的信念,哪怕只是虚构的故事。1939年至1945年间很多超级英雄漫画的封面直接刻画了某个超级英雄将纳粹士兵打得落花流水的场面,对当时包括同盟国士兵在内的漫画读者来说是巨大的精神鼓舞。
连载于1942年至1945年的America's Best Comics漫画杂志封面
超级英雄漫画的流行带动了整个漫画行业的发展,专门刊载漫画的漫画书越来越受欢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超级英雄题材式微,为了保持读者兴趣,很多出版社砍掉超级英雄故事,开发其他题材,如西部牛仔、科幻、浪漫爱情、犯罪、恐怖等。其中Dell Comics获得迪士尼授权,以迪士尼的动画人物为角色制作漫画,如米老鼠、唐老鸭等。另外,MLJ Comics在1941年发行的Pep Comics第22期推出的漫画人物阿奇·安德鲁(Archie Andrews)也带动了“青少年幽默”(teen humor)题材的流行。
漫画杂志Young Romance第11期封面艺术家/Jack Kirby
漫画人物阿奇·安德鲁出现在漫画杂志Pep Comics第36期艺术家/Bob Montana
Crestwood Publications旗下的漫画杂志Young Romance第1期封面艺术家/Jack Kirby
好景不长,1953年美国成立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翌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出版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书中指责漫画出版社出版的恐怖、暴力、犯罪等题材的漫画诱导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大漫画出版社被传唤,就青少年犯罪问题参加听证会,漫画行业受到极大的冲击。1954年漫画准则管理局(Comics Code Authority, CCA)成立,漫画行业内部实现自我审查制度,大量的恐怖、犯罪题材漫画被腰斩。
白银时代(1956—1970年)
漫画准则管理局成立之后,被撤下的恐怖、犯罪漫画的市场份额马上就被其他相对更温和的题材所占有,其中描绘浪漫爱情的漫画大量涌现。
在漫画准则管理局设立的“漫画准则”(the Comics Code)之下,除了浪漫爱情题材之外,各大漫画出版社敏锐地意识到此时正是重新推出超级英雄角色的大好时机——超级英雄题材所宣扬的正义力量、惩奸除恶、保卫星球等情节非常正面,与青少年犯罪问题联系不大。
1956年,DC漫画在Showcase第4期率先推出了新版的闪电侠,结果大获成功,绿灯侠、原子侠、鹰侠等超级英雄的故事也陆续被重启。1960年,DC漫画将当时旗下几个最知名的超级英雄角色集结到一起,组成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这些被重启的超级英雄除了保留了名号之外,服装、故事发生地点、角色性格都有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对超级英雄超能力的解释和设定——黄金时代的超级英雄拥有的超能力只是简单的神奇力量(magic),而到了白银时代,超级英雄的超能力有着虚构式的科学解释。
1956年至1960年,在DC漫画的努力下,超级英雄漫画又重新流行起来,时任Atlas Comics(20世纪50年代的漫威漫画)掌门人的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留意到其中正义联盟故事销量奇佳,于是效仿正义联盟,推出类似的超级英雄联盟——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与同时代的其他超级英雄不同,神奇四侠在人物性格设定上开创性地加入了复杂的人性,比如虽然身为超级英雄,但在英雄面具之下,他们也需要承担生而为人的失败、恐惧、心魔等,又比如蜘蛛侠(Spider-Man)、X战警(X-Men)、绿巨人(Hulk)等被刻画得带有反叛、焦虑的性格,这些角色特质与当时的反文化风潮相符,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追捧。
漫威漫画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角色
青铜时代(1970—1985年)
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世界延续60年代激进的社会思潮,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的影响持续发酵,让人们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幻灭感:到底什么值得相信,什么值得看重,未来在哪里?漫画作为通俗文化产品,可以说是以读者的脉搏为风向标,反应迅速的漫画出版商在原有的超级英雄故事基础上,开始加入更多黑暗的故事情节,尤其是与现实世界相关联的社会事件,如种族问题、药物滥用、酗酒、贫困以及环境污染等。
这种“黑化”的故事发展,最早的例子是DC漫画的绿箭侠。20世纪60年代末,在大批超级英雄“再创造”的过程中,绿箭侠的作者丹尼·奥尼尔(Denny O'Neil)决定让绿箭侠经历一次人生的剧变,使他从腰缠万贯的商人变得一文不名,却转变成为社会底层市民和弱势群体出力的街头英雄。新的绿箭侠形象既保有超级英雄原有的强大力量感,又有着贴近人性、贴近普通人的市民感,使得绿箭侠一改之前半红不紫的状态,自此在漫画读者中人气大增。
漫画的故事情节越来越黑暗、越来越沉重的趋势还体现在,这一时期的漫画首次打破了某些重要的、长期存在的角色不可被写死的定式思维。其中,最著名的是1973年Amazing Spider-Man第121和第122期的出版,漫画中将蜘蛛侠的女友格温·斯黛西(Gwen Stacy)设计成被反派绿魔(Green Goblin)杀死。
除了漫画内容深度的发掘,漫画内容的尺度也有所放宽。事情缘起于1972年,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找到漫威漫画的主编斯坦·李,希望漫威推出一个以毒品滥用为主题的故事,斯坦·李以蜘蛛侠为主角写了一个揭示毒品危害的漫画剧本。当时漫画准则管理局认为无论内容是什么,提到毒品的漫画都不能予以出版,斯坦·李不顾漫画准则管理局的反对,坚持出版这个故事,结果这个漫画收到了大量积极回应,漫画准则管理局的态度和规则逐渐变得宽松。
这个时期一个重大变化是,漫画书不再是使用便宜纸张和油墨的、随意能在报摊买到的廉价文化产品,而是有相当价位的、在专门的漫画书店特供的、以核心漫画读者为主力消费群的出版品种。这种漫画店特供的分销方式也使得一些独立、小众的漫画出版商有机会进入市场,打破了只有几家强势漫画出版社占领全部市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