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二者的深度融合,形成并发展出包括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六种主要类型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这表明互联网技术创新应该依托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这一本质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应该在金融框架下接受监管,也表明了其同时具有引导资源配置等金融的基本功能。

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金融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表现为金融资源需求旺盛,但体制内金融资源供给渠道不断减少,正规金融供给增长不足。在中国农村社区特殊的社会网络下,现有农村金融体系难以突破中小企业与农户“难贷款”和金融机构“贷款难”的双重矛盾。如何解决农村地区资金使用的痛点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现有农村金融市场中,传统型金融机构仍是发展的主力,从市场定位、经营规模、业务构成等性质和特征来看,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均属于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其在市场定位、经营规模、业务构成等方面优势独特,对满足农村居民的资金需求影响重大。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及信息通信技术,通过数据搜集、分析、挖掘、处理上的优势,在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微企业等主体的资金需求上成果显著,促进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已成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型金融并存是当前金融市场的写照。但是以往研究多集中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定义、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未将其与传统型金融机构结合起来探讨,也缺乏对二者关系的梳理,即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对互联网金融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本书将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结合讨论,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否会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为读者厘清二者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关系。基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提出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解决措施和优化方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满足与金融市场的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现实意义。

本书力求概念简明易懂,原理阐述清晰,影响分析全面,政策涵义明确。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可明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正向和负向影响,深化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该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对梳理成果进行了述评,同时对全书的研究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第二章,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影响的理论支撑。本章厘清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内涵、互联网金融相关理论、互联网金融理论与传统金融理论的梳理比较、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等。第三章,我国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该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趋势、问题及应对措施,梳理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的基本特征、发展模式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我国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影响因素及主要的问题分析。本章分析了我国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机构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存款、贷款、支付业务等方面,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与机遇。第六章,国际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及经验借鉴。本章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手机银行业务模式的基础与困境,并总结了肯尼亚、菲律宾、南非等国手机银行业务模式的经验。第七章,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建议。本章结合前面章节的介绍、分析,提出对传统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网点资源、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技术、产品与服务创新、从业人员素质、风控、政府监管等多方面内容。

本书的编写者是具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其研究方向多为农村金融。同时,部分优秀的研究生及本科生也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收集及撰写工作。本书各章作者如下:第一章,刘艳、任石;第二章,宋坤、王楠;第三章,刘艳、何婷;第四章,臧敦刚;第五章,罗雨柯、艾思静;第六章,臧敦刚、何婷;第七章,臧敦刚、刘艳。全书最后由臧敦刚统一定稿。

本书的筹划、写作前后经历一年,各位编写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由于数据较多、编写时间较紧张等,不当之处甚至错误之处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

臧敦刚

四川农业大学201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