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属江苏)人。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徐霞客幼年好学,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因此他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22岁那年,他头戴母亲为他缝制的远游冠,肩挑简单行李就离开了家乡。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他不愿入仕,便专心从事旅行。30多年的时间,他游历了16个省,东到普陀山,西到腾冲,南到南宁,北至蓟县盘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徐霞客旅途中备尝艰险,风雨作伴、野果充饥、清泉解渴,甚至还3次遇到强盗,多次遭到生命危险,但都没有改变他游遍神州的决心和壮举。
有一次,他到湖南茶陵云嵝山,听说山中古木参天,还有一座古寺,景色幽美。但因为山中有老虎吃过和尚,现在已经荒无人迹了。村民劝他不要去送死。他却连夜进山,与几个带路山民,拿起器械,打着火把,冒着滂沱大雨,走了10多里,终于找到那座古庙,完成了考察。
徐霞客
还有一次,他准备游览湖南茶陵麻叶洞时,当地老百姓告诉他洞里有神龙虎怪,从来没人敢进去。徐霞客向来喜欢搜寻奇险美景,于是决定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索者。他出高价找到一个向导,可是临到洞口,向导听说徐霞客是个读书人,并不懂法术,吓得转身逃走了。徐霞客只得与仆人擎着火把钻进洞里。原来洞底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楼台亭阁,有的像倒挂的莲花,有的像倒立的梁柱,还有的像飞舞的禽鸟,都焕发出异样的色彩。直到火把快烧光,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走出山洞,洞口围观着几十个村民,还以为他们被妖怪吃了呢。徐霞客告诉老百姓,洞里没有妖魔,而是各种各样的石灰岩地形,地理学上对此有个统一名称,叫喀斯特地貌。徐霞客以亲身的实践和科学的道理,解开了当地人心中的疑团。
更可贵的是,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240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60多万字经过后人整理,编成了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他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而《徐霞客游记》也因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