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印刷术

与造纸术一样,印刷术也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步伐。早在隋唐时期,雕版印刷就出现了。雕版印刷虽然较人工手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它依然在人力和材料方面浪费很大。因为每一部书都要重新刻版,大部头的书往往要历时数年;将书印完后存放版片需占大量的地方;出现错字也很难修改。这些缺点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兴盛日益显现出来。作为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宋代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印刷技术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毕昇(约970—1051),湖北英山县人,是一位出色的刻字工人。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版师傅,其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昇。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昇

毕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他的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时,让毕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

毕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版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进一下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毕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他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

活字印刷雕塑

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听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他取经。毕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啊。”活字印刷,就这样发明成功了。

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大约于12世纪传到埃及,而活字印刷术则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埃及以及欧洲。大约在元代时,欧洲人了解到中国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德国古登堡仿照中国活字印刷术制成了用铅、锑、锡合金为材料的欧洲拼音文字的活字,开始了欧洲活字印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