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营企业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战略面临新的抉择。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重化工发展的任务重新摆在了面前,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已显示出明显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也充分得到了凸显。因此,如何选择下一步企业发展的战略就显得尤其重大。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涉及行业广泛,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其数量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民营企业寿命短,更新快,资金筹集渠道狭窄,资金不足,缺乏发展动力;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市场影响力小;收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弱,无法在最短的时间里对经济景气变动、金融环境及产业形势变化等做出判断,抗风险能力弱;寿命周期比较短,倒闭者众多,新创立者更多,新旧民营企业的更新速度较快。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依然步履维艰,数据显示:日本、欧洲的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为12年,美国为8年多,中国只有3年,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的运行体系不成熟。
在人口众多、经济落后、技术装备差的背景下,得到发展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同时,多数民营企业已经利用传统技术进入到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产出规模都比较小,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的条件下,企业目标与所有者目标高度一致,民营企业更加富有活力,灵活多变;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管理人格化,管理层次不多,管理权集中统一于所有者手中。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距离较短,多数还具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血缘、亲缘、地缘等,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过程比较迅速。
民营企业人员流动快,缺少高素质人才,无法吸引高级人才的加入,难以支付高级人才所需的薪金。同时,民营企业又会因为老板情结、管理问题、企业文化和福利等问题,无法将内部人才充分利用起来。缺乏稳定、优秀的工作团队,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格局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8年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究及融资策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2016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以下简称“民营企业”)为37.0万户。其中,中型企业5.4万户,占民营企业户数的14.6%;小型企业31.6万户,占民营企业户数的85.4%。
从地区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地区的民营企业户数分别为21.4万户、8.6万户、5.0万户和2.0万户,同比分别增长0.8%、5.8%、6.6%和-18.0%,分别占民营企业户数的57.8%、23.2%、13.5%和5.4%。
从省市来看,民营企业户数占比超过5%的省市有:江苏(12.5%)、广东(10.8%)、山东(10.7%)、浙江(10.7%)、河南(6.1%)和安徽(5.2%),共有20.7万户,占民营企业户数的55.9%。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民营企业34.7万户,同比增长1.8%,占民营企业户数的93.8%;采矿业1.3万户,同比下降11.4%,占民营企业户数的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0万户,同比增长5.9%,占民营企业户数的2.7%。
在制造业的31个行业中,民营企业户数占比超过5%的行业有9个,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0%)、农副食品加工业(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0%)、通用设备制造业(6.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5%)、金属制品业(5.9%)、纺织业(5.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5.2%)和专用设备制造业(5.0%),民营企业户数共占制造业民营企业户数的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