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Inventor移动应用开发标准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给出了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CT)的定义。

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计算思维涵盖了反映计算机科学广泛性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Abstraction)和自动化(Automation)。它是如同所有人都具备的“读、写、算”(简称3R)能力一样,成为适合于每个人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和一类普适的技能。计算思维体现了面向问题解决的系列观点和方法,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计算的本质和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核心思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任组长的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在其撰写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中对“计算思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认为计算思维的培育是克服“狭义工具论”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其他信息科技难题的基础。

近年来,全球很多组织和机构在通过各种途径在大到大学生的课程,小到中小学生的课程推广和培养学生们的计算思维能力。一批应用随之诞生,比如Scratch、机器人编程、VB(Visual Basic)、App Inventor等。其中,App Inventor是近两年发展最为迅速的应用。

App Inventor是一个基于网页开发Android移动应用程序的平台。借助App Inventor可以把抽象的计算思维具体化,把复杂的编程思想形象化,通过积木块的编程和将计算思维无缝地融入到一个个有趣的App Inventor小项目中,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通过App Inventor编写的应用程序或许不是很完美,但它们却是普通人都能编写的,而且通常是在几分钟内就可完成。学生通过对App Inventor的学习,可快速了解到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计算思维能力,并可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点子变成作品,不仅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最终促使学生爱上编程和计算机科学。

App Inventor在2010年12月被正式对外发布。2013年12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发布了App Inventor 2。截至2016年3月底,这个软件的全球用户达到460万人,注册的国家数达到195个,作品数量达到1400多万个。在2012年11月15日-16日举行的“2012年Google中国教育高峰会”上,哈尔艾贝尔森(Hal Abelson)教授针对App Inventor进行专题演讲及介绍,与会的部分教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终在Google的支持下App Inventor被迅速引入国内。2013年上半年,国内举行了针对大学教师的师资培训班。随后,MIT、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通过三方合作,在广州搭建了国内的服务器。在Google的CS4HS(Computer Science for High School)项目支持下,2014年,全国开展了13期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App Inventor师资培训班;2015年,全国开展了20期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App Inventor师资培训班和1期面向种子培训学校的师资培训班;2016年,全国将开展21期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App Inventor师资培训班和1期面向种子培训学校的师资培训班。2014年和2015年举行的App Inventor应用开发全国中学生挑战赛,2016年将继续举办。2015年6月,广州举行了以App Inventor为主题的“教育与计算思维教育国际研讨会”。目前,App Inventor在国内已经走进众多中学、中职、高职和大学课堂。

本书是一本通过讲解知识点并将其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方法的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用简洁、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概念,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使学生能理解计算思维的真正内涵和体会到学习编程的乐趣。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谷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4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移动应用课程建设项目‘App Inventor移动应用开发’”和“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资助。

为方便教师的教学,本书配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课件、教材中项目的源代码、高清授课视频、综合项目源文件和作业参考源代码文件等(分享网址:http://pan.baidu.com/s/1sk30sxB)。

您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发邮件与作者联系(E-mail:powerhope@163.com)。

编者

2016年4月于长沙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