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物流
人类社会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物流活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便是我国古代对于物流活动的诠释。但物流科学从产生到现在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还是一门新兴学科。
1.1.1 什么是物流
1. 物流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案例1.1】 快消品物流
我们在超市购物时都见过好丽友薯片,那么一箱好丽友薯片自生产地移动到消费地,需要经历哪些环节呢?好丽友薯片的生产厂家位于河北廊坊,薯片自廊坊工厂生产线下线之后,进入廊坊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的成品仓库储存;根据好丽友区域经销商的订单,廊坊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按订单要求将好丽友薯片从成品仓拣货出库,经长途干线运输将整箱好丽友薯片运送到区域经销商仓库;区域经销商再根据接到的各配送中心的订单,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将好丽友薯片配送到本区域内的各个配送中心仓库;配送中心仓库再根据门店订单,将好丽友薯片配送到各家门店,全过程如图1-1所示。这中间包括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这些活动需要统筹规划、紧密衔接才能确保物流过程的高效运转和商品的准时送达。
图1-1 快消品物流
2. 物流与流通的关系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多次提到加强物流基地建设、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那么,物流和流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来看什么是流通。流通是由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从而产生了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后来,又出现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使得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商品流通。
不论是物物交换还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本质都是产品从生产方到消费方的转移。我国经济学家孙冶方认为,“流通是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经过的全部过程”。可以说,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中间包括所有权的转移和实物的转移,会伴随产生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如图1-2所示。
图1-2 流通中的四流与生产、消费的关系
商流包括: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买卖交易以及销售服务等。
物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
信息流包括:订单、物料、客户等信息的收集、传输、分析、应用等。
资金流包括:结算、支付、融资等资金往来。
由此可见,物流和流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物流伴随商品流通而产生,对流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高水平物流服务将会极大地促进商品流通。其区别在于,物流实现的是商品的物理性位移,而流通则包括所有权的转移和实物的转移,会伴随产生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流通将越来越活跃,而持续活跃的流通必然会带来物流需求的增长。作为与社会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的服务业,物流行业将会长期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
3. 流通渠道的演变
【案例1.2】 惠氏奶粉的在线销售
惠氏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惠氏奶粉受到了中国用户的喜爱。惠氏奶粉在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初期,采用的销售模式是传统的线下分销渠道,消费者主要通过超市、门店等方式购买。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北京的一家分销商将其经营的惠氏品牌奶粉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发现销量特别好。之后,惠氏奶粉厂家复制其模式,将惠氏奶粉所有系列全都放到网上进行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相应的给物流管理也带来新的挑战。根据流通过程和方式的不同,流通渠道可划分为传统流通渠道和电子商务时代流通渠道两种形式。
(1)传统流通渠道:商品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通常需要经过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如图1-3所示。
图1-3 传统流通渠道
(2)电子商务时代流通渠道: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范围扩大,流通成本大幅度降低。电子商务从最开始的C2C演变到现在的B2B、B2C、C2C、O2O等,从原来只有经销商、零售商把商品放到网上销售演变成所有的销售主体都可以把产品放到网上销售,形成多样化的流通模式。图1-4和图1-5所示分别为B2C和C2C电商流通渠道示意图。
图1-4 B2C电商流通渠道
图1-5 C2C电商流通渠道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市场是有区域划分的。生产、供货、经销、批发和零售都是有计划的。商品以一定“批量”的形式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逐级转移,物流管理相对简单。但在电商模式下,市场变得没有边界,市场需求量动态变化,需求预测难度增大,且商品通常以“单件”或“小批量”的形式借助“快递”从卖家到达消费者手中,物流管理的难度增加,对物流管理的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1.1.2 物流的功能
【案例1.3】 物流的基本功能
奥运物流是举办奥运会所需的相关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与奥运会的组织准备、开幕举行和相关企业的营销活动全过程相伴随的奥运物流成为了保障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涉及场馆建设,比赛器材、生活物资、奥运新闻器材的报关、报检、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仓储、运输、包装、装卸、配送等活动。
启示
现代物流涉及存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基本功能,并且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功能。
现代物流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其中,运输和储存属于核心功能要素,实现商品的空间转换和时间转换;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保障物流活动顺利进行。
1. 运输
运输是指利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货物从某一地点运送到另一地点,实现货物地域转变的物流活动。运输是物流的主要活动之一,物流的很大一部分功能都是由运输来实现的。运输活动改变了货物的空间位置,因此,运输是增加物品空间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2. 储存
储存是指对货物进行存放、保护和管理。不管什么类型的物资,在加工生产、运输、消费等活动前后,总会产生储存物资的需求。储存增加物资的时间价值,从而能克服供需之间的时间差异。储存是物流系统的重要节点,对于整个物流系统来说,具有缓冲和调节的作用,同时,兼具创造附加价值的功能。
3. 装卸搬运
装卸是指依靠人力或者机械设备将货物装入运输设备或从运输设备上卸下的活动;而搬运是指将货物从某处移动到另一地点的活动,相比较运输而言,搬运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活动。通常,装卸和搬运密不可分,是相伴进行的。
4. 包装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了对货物尽心保护、方便储存和运输、促进销售而采用的材料、容器及辅助物的总称。也指在采用材料、容器及辅助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方法等操作活动。包装一般分为商业包装和运输包装两种。
5. 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指货物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挂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也是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者形状的变化。因此,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过程,是对流通过程起着补充、完善、提供增强作用的功能要素。
6. 配送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最直接地反映了供应链的服务水平,所以,配送作为供应链的末端环节和市场营销的辅助手段,日益受到重视。
7. 信息处理
物流信息在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立物流信息系统,提供迅速、准确、及时、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如今的物流信息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的特点。
1.1.3 物流的作用
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物流可以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或空间价值。
1. 物流创造时间价值
物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
(1)缩短流通时间,创造价值
缩短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时间可以降低物资损耗、增加物资的周转率、节约资金等,更高效快速地满足企业或个人需求。
【案例1.4】 高效物流降低成本
“KYE跨越速运”是一家主营“国内限时”快递业务及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了缩短贸易周期,满足客户对高时效物流的需求,“KYE跨越速运”依托公司自有的夜航全货机以及各机场的航空网络,在国内率先推出“跨省当天达”产品(最快8小时门到门送达)。跨越速运为唯品会提供区域分拨仓JIT补货配送服务。借助跨越速运的高效物流配送,唯品会大大降低了区域分拨仓的库存时间,节省了库存成本,并保障了促销旺季的市场供应。
(2)弥补时间差异,创造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商品供给和商品消费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例如,粮食生产有严格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而人们对粮食的消费则是均匀发生在每一天;再比如,秋天收获的葡萄,通过储存可以在春节期间上市销售。物流弥补或者改变供给与消费的时间差,从而创造商品时间价值的例子还有很多。
(3)延长流通时间,创造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人为地延长商品的流通时间来创造价值。例如,企业针对诸如白酒、普洱茶等商品的存储活动,就是有计划地延长供给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来创造商品价值。
2. 物流创造空间价值
由于社会分工细化,供给者和需求者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这就造成物品在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通常有一段空间差异。由于改变商品空间位移所创造的价值被称作“空间价值”。物流创造空间价值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从集中生产空间流入分散需求空间创造价值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样的效果就是小范围的集中生产可以满足大面积不同区域的需求,而物流就可以通过对商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位移来创造价值。例如钢铁、水泥、煤炭等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都属于这一方式。
(2)从分散生产空间流入集中需求空间创造价值
由于商品的属性各不相同,部分商品只能是分散生产。例如,水果是在全国区域内种植生产的,而需求却相对集中在大城市;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基地分布非常广泛,但却集中在一个汽车制造厂中进行装配,这也形成了分散生产和集中需求,物流便因此取得了空间价值。
(3)从甲地生产空间流入乙地需求空间创造价值
现代社会中,受限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所导致的供应与需求的空间差比比皆是。例如,南方的荔枝、北方的红枣,其生产地和消费地经常不在同一地点,通过物流的调节便创造了价值。
1.1.4 物流的特征
随着物流科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表现出许多新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化
社会分工导致专业化,导致物流专业的形成。物流专业化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存在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物流管理部门可能会从企业中剥离出去成为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公司;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对物流需求的不断加大,物流企业不断出现,它们提供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2. 系统化
物流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着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子系统。整个物流系统的顺利运转离不开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单个子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并不能代表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因此,现代物流科学都是以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作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就是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益最大化。
3. 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物流标准化表现为基础编码标准化,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化,集装模数尺寸标准化,物流单据、票证的标准化,标识、图示和识别标准化等。
4. 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使得物流业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跨境电商的发展更是加速了物流国际化的进程。国际物流业务涉及代理报关、报检、暂存、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方面。
5. 柔性化
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正在逐步缩短,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已成为企业的主流模式。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物流模式。这就要求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6. 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点特征之一。物流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诸如条码技术、RFID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GPS、GIS等技术在物流中的广泛应用,对物流信息进行自动采集、传输、统计与分析,对订单、物料、库存、位置信息进行电子化管理。物流信息化的结果可实现物流过程透明化,物流管理可视化。
7. 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应用。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中有关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自动分拣系统的运行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物流智能化去解决。
8. 绿色化
绿色物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控制物流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和消除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采用绿色能源运输车辆,降低设备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环保包装材料,避免过度包装等。另一方面,是建立循环物流系统,例如建立废旧物品、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所形成的逆向物流系统,促进原材料副产品的再循环、包装废弃物的再循环、废旧物品的再循环、资源垃圾的收集和再资源化等。
1.1.5 物流的分类
按照物流的作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从事物流活动的主体可以进行如下的分类。
1. 按物流的作用分类
按供应链环节,物流可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如图1-6所示。
图1-6 按企业物流活动的作用分类
(1)供应物流
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称为供应物流。对于工厂而言,供应物流是指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采购、供应活动所产生的物流;对于流通领域而言,是指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所产生的物流。
(2)生产物流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及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制作产品的工厂企业所特有的,它和生产流程同步。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的移动、流转形成生产物流。如果生产物流中断,生产过程也将随之停顿。
(3)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与需之间的实体流动称为销售物流。销售物流对于工厂而言是指售出产品;对于流通领域而言,是指交易活动中,从卖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的物流。
(4)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有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种。
①回收物流
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物品实体流动,叫做回收物流。再生产及流通活动中有一些资料是要回收并加以利用的,如作为包装容器的纸箱、塑料筐、酒瓶等。
②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活动,并分别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流活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无用的废弃物,如开采矿山时产生的土石、炼钢生产中的钢渣、工业废水以及其他一些无用的垃圾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但没有再利用的价值,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2.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1)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有不同的划分原则,可以按行政区域划分,如华南区域、华北区域、华东区域等;按经济圈划分,如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等。区域物流系统对于提高该地区物流活动效率、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便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区域物流应根据区域特点,从本区域的利益出发组织好物流活动。
(2)国内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在一个国家境内开展的物流活动。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方面,应该纳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国家整体物流系统的内容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铁道的建设,大型物流结点的配置等;制定各种交通政策法规,如铁路运输、海运、空运的价格确定,以及税收标准等;与物流活动有关的各种设施、装置、机械的标准化;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物流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等。
(3)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物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地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国内物流的扩展和延伸,是跨越国界范围的物的流通。
国际物流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相对于国内物流来说,国际物流在空间、时间和内容等范围上更为广泛。例如,消费者从亚马逊网站上可以选择来自全球任何地方的商品,并由商品所在地的国家通过物流快递公司跨越国界运送到消费者手上。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全球一体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洲际的物资流通越来越发达,国际物流的研究也成为现代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3. 按从事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
(1)第一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提供者自己组织运力向物资需求者送货,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例如,制造企业自己拥有规模较大的运输工具(如车辆、船舶等)和仓库等物流设施,由自己的物流队伍承担物流任务,来实现自己产品的空间位移。
(2)第二方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由物资需求者自己承担所需物资的物流任务,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例如,一些较大规模的商业部门自己拥有运输工具和储存商品的仓库,自己解决物资从供应站到商场的物流问题。
(3)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专业的物流企业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一部分或所有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也称为合同制物流。
(4)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得一定利润。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有效地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