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工业导论(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版前言

广泛意义上说,时装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服饰文化现象。《韩非子》中记载,早在春秋时就有“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汉童谣唱“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皆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时装的追求。一般认为,现代时装起源于西方宫廷服装。17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各阶层在宫廷影响下,兴起追求时新服装的风尚,时装开始由宫廷走向社会。1855年,英国人沃斯(C.F.Worth)在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一种新礼服并荣获金牌,开启了高级服装定制的第一扇门。他首创时装表演,被誉为“世界时装之父”。20世纪初,法国人保罗·波烈把妇女从紧身胸衣里解放出来,奠定了欧洲现代服装的基调。1914年夏奈尔发布“夏奈尔套装”,1924年迪奥发表“新外观”女裙,均极大地推动了时装的设计和创新。以前,时装大都是指女装,直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男装协会提出TPO(时间、地点、场合)概念和美国人倡导“孔雀革命”,时装逐渐扩展至男装。中国于20世纪初在上海出现时装生产,现代中国时装业从此逐步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时装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时装同于服装又超越服装。服装是以面料、款式、色彩三要素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而时装则在三维空间以外再设法体现时代意念,蕴含着设计者与穿着者在时间上的一种文化交流和认同。时装因传播而流行,因流行而扩大。在当今多元性消费文化中,时装设计者要有跨界的视野,既要穿越历史时空,汲取传统的文化元素,又要关注当下博采现代文明的成果,还要洞察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现代时装设计离不开高等学府的培养。

《时装工业导论》阐述的主要是现代时装,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时装工业也称为时装产业。本教材是编者基于对时装教育的基本认识,以浙江理工大学“时装工业导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汲取兄弟院校及美国纽约时装学院相关教材的优点,以国际、国内时装产业发展为大背景编制而成。作为时装设计、时装工程、时装营销等专业的一门导论课程,其编写思路和特色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从内容上看,本教材梳理了时装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国际环境,揭示了时尚流行机理,论述了时装产业结构、市场营销以及时装教育等,让学生能从时装大环境、时装大设计、时装大工业和时装大营销的观念出发,正确认识时装的本质,因此,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角度看,教材的实施紧密与产业相联系,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避免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任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教学有理论、理论应用有案例、实战演练有项目。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根据时装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要求,教材体现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本土化耦合思维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实业型人才的目标。由于时装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建议不仅在课堂中进行案例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性教学,还要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市场进行社会实践。

本教材由郭建南担任主编,孙虹担任执行主编,朱伟明为副主编,全书由郭建南统筹、孙虹统稿;编写分工如下:绪论由陈强提供素材,郭建南完成编写,第一章由朱伟明编写,第二章、第六章由张姣编写,第三章由须秋洁编写,第四章、第八章由任力编写,第五章、第十一章由刘丽娴编写,第七章由孙虹编写,第九章由蔡建梅编写,第十章由朱俐编写,第十二章由陈伟央编写,第十三章由李萍编写。杜华伟、朱伟明负责教辅光盘的制作,何凌帆负责书稿的校对工作。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此外,杜钰洲先生拨冗为本书作序;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特别得到知名女装品牌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总裁张华明先生以及杭派女装品牌浙江名莎服饰有限公司总裁贾朱喜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一致谢!

《时装工业导论》一书涵盖内容丰富、涉及产业链广泛。但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产业演变频繁,创新、创意日新月异,限于编者的水平和视野,许多方面难以概全或始料不及,有待日后完善。

编 者

201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