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孟德命大”
曹洪伤好以后,吊着脸,向曹操提醒说,天天发狂,梦想格虎,迟早要出事的。他把家里人的担忧,嫂子丁氏的愁苦也说了,建议早点回去。
曹操野性正足,哪里肯听?何况,如何追击,如何伏击,如何围击,每次行动都预先谋划,运用策略,捕获的猎物更多。
但是,曹洪的话还是应验了。那天午后,他们十多人将一群梅花鹿包围,故意留出缺口,让鹿群沿着河堤逃脱,他们在后面喧哗追赶。一会儿,群鹿一个个掉进陷阱,但那只九岔犄角的鹿王却跃过陷阱逃脱了。曹操大呼“追赶”,纵马随后,紧追不舍。眼看到了崖边,鹿王打了个踅儿,回头一闪就不见了,他却连人带马掉到崖下。幸好底下不深,又有厚密的蒿草,他只崴了脚,马跛了腿。
曹操追鹿受伤的消息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他的家人被这带着天意加妄猜的传言弄懵了。
这天,正是曹操的祖父逝世六周年的忌日,曹嵩因儿子久猎不归而忧愤在胸,祭了祖庙再到墓园后,跪在坟前的银杏树下默默流泪,瘦长脸上的每一道皱褶都贮满悲戚。用网捕兔路过这儿的邻居“高粱秆”,那个在青石碾上成为曹操密友的人,却像特来恭喜似的走到他面前。
“曹大哥应节哀呀!先祖去世多年,入土为安,不必再为他淌眼泪了!”他把他搀着胳膊拉起来,又在他的膝盖上拍了拍,“先人劳苦,还不是为了后人?如今你家后人不是凡人了,他是上天保佑的贵人。那个九岔犄角的鹿王是一尊神仙,专门下到山林,引诱阿瞒,让他跌进深沟,既不受皮肉伤害,还捡到一卷真经,将来必是王侯,拯救天下苍生。我这几天一直做梦,你家这坟园成天往上冒紫气,银杏树的叶子让紫气罩得雾蒙蒙的……”
“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你有本事,出一个人物来,日后,他的杠子必定打出一个王位,给这坟头争光哩!”他面色轻佻,口出粗言,笑了几声就拧身走了。
接连几天,曹嵩夫妇只要碰见乡人,总会听到这类有关仙鹿、真经、王侯的传说,被他们恭喜的神情所感动。
果然,儿子回来后坦言追赶鹿王跌到沟底却无大碍的事情;不过,他否认臆想的神话,也不相信天命,但他相信“杠子必定打出一个王位”的预料。还有,“捡到一卷真经”倒是非常宝贵的提示,他也有这个愿望,准备苦下功夫读书,寻找有用的真经。
曹操重返洛阳,找到那位为窦武大鸣不平的宋老先生,请他收为关门弟子。宋先生本来就因他的突然隐匿而抱憾,他清楚曹操是受了他的情绪感化才去谋刺张让的。他看重这位不同凡俗的血性后生,为他开了一串驳杂书目,让他泛览群书,不拘一家一派。
“孟德呀,知天命,尽人事,《易》之精义也!”得知狩猎遇鹿引起乡民的传言后,宋先生非常欣喜,他说,其实,冥冥之中,天命是存在的。孔子、孟子都说过天命。孟子说得殷切,实在,更有力量:“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天律!纵观古代平治天下之圣人,自尧舜至汤,汤至文王,文王至孔子,约五百年;而孟子之言至今,五百年左右。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宋先生一字一板地说罢孟子原语,高棱长眉向上挑了几下,眼睛直瞪过来,“舍我其谁。舍我其谁?舍我其谁!”
一连三声,声声有异。
曹操急忙跪倒,伏地叩首。此刻,只有这个动作,才能表示对孟子壮怀之语的理解,对先生殷殷之心的感激。
舍我其谁!昔日慕游侠,欲刺张让;山林逞豪气,企盼格虎,不就是这等气概?
不过,在“平治天下”面前,一时之意气,匹夫之豪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宋先生家里藏书颇丰,他又向亲友借了不少书籍,让曹操广泛涉猎,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靡不极究。
三年后,即曹操十九岁时,宋先生提出,要他注重结交名士,寻觅知音,得到他们的品评。朝廷取士用人有两个渠道:公府征辟和地方察举,主要依据是名士评议,即一种舆论鉴定。
当时名士中最有权威的当数尚书令桥玄了。此人刚毅果断,廉洁自守,身居要职却从未提携子弟宗亲,威望甚高。他善于观察品评人物,也是饱学之士。他和宋先生是有深厚情谊的,但宋先生却不愿引荐弟子。
年近六旬的桥玄须发皆白,体态微胖,见人三分笑意,说话机趣诙谐。孤身找上门来的曹操在他面前无拘无束,二人谈话充满情趣——
桥玄:足下找我作甚?莫非想陪老朽痛饮几杯?
曹操:岂敢!岂敢!晚辈弟子,位卑才陋,岂能与夫子同饮?
桥玄:莫非足下不喜饮酒?酒可是助兴之逸品!
曹操:弟子不仅喜酒,且声色诗酒,样样喜好。然而……
桥玄:(诧异)慢!声、色、诗、酒,如何喜好,可否一一道来?
曹操:出世三月,母亲抱我参加宗庙祭祀,初闻清商之音,我竟在母怀中鱼儿游摆一般跃动起来,奇怪的是一摆一动正合钟鼓的节奏。
桥玄:(惊喜)天哉!快讲!
曹操:父母不喜音乐,视乐工歌伎为贱人,怕我日后染上这种嗜好,设法让我避开郊祀燕射。待我能行会走,乡间锣鼓,民谣俚曲,农人在门首阡陌田间地头且行且唱且耕且哼的散腔俗调,让我十分留意。后来熟悉了典雅凝重的金石之音雅乐,流布民间的悦耳清新摇曳多变的俗乐,二者比较,更喜俗乐。我能记住《但歌》《相和曲》中的许多歌词,日后若有机会,我将缘事而发,即兴填词,然后被之管弦,让它广为传唱,感化世人。
桥玄:(颔首)……色,不好言说,免了吧!
曹操(:微笑)所思所为,皆可对人言,乃弟子心性!谈色何妨?昔日尚游侠慕格虎,性命在所不惜,岂惧身外之名声?
桥玄:壮哉!
曹操:我十六岁娶妻,之前邻居一位叔叔青石碾上教我以手自乐,早就有美女佳人在思幻中为伴。妻之美体让我加倍冲动,婚后沉湎十日,不出新房。妻戏言将牢牢拴我于腰胯,我却想将世间所有美女拴在自己的腰胯上!
桥玄:(震惊)……噫乎哉……
曹操:确实如此,此言出于我口我心。然而,凡俗之人亦知礼义廉耻,我岂能越礼而行?但“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女色的确令人身心愉悦,如花株品类,每一样自有特色,个个不忍丢手。我知晓这为正人君子所不齿,但恐终其一生也不能改此邪念。好色之徒,乃曹操也,让世人嘲笑去吧!
桥玄:(大笑)奇异!诗——
曹操:由于幼年喜爱歌谣,后来习《诗》及楚辞、汉诗,便不难理解。昔时黄帝教民歌于野,庶民有歌,便有了心志寄托。世积乱离,苍生愁苦,士人忧伤,人人得以抒怀。当今天下,黔首百姓,其苦不逊春秋,歌于野的庶民多怀悲戚苍凉之情,《相和歌》之词,沉郁、鲜活、实在,实乃诗中上品,弟子甚爱之。
桥玄:酒,不必言说,对饮一杯就知晓了!
曹操:(起身拱礼,把盏,观酒色,饮毕,为对方斟酒)这是春酒呀!古代佳醇!
桥玄:(笑了)何以知晓?
曹操:《诗》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此酒在周代已很驰名,色清白偏黄,味辣,余甘,有淡香。我在一位亲戚家里喝过,它不易醉人,价钱也不昂贵。
桥玄:只有常饮酒的人才能辨出酒种。足下小小年纪,岂能常常饮酒?
曹操:我虽不常饮酒,但喜酒。我的家乡盛产九酿酒,宗庙祭祀招待亲朋,风味极美,十五岁畅饮之后就上瘾。我们一帮兄弟山林格虎,以猎物在集市换得一些酒来,围火烤肉,酒香扑鼻,饱愣愣醉醺醺之后,仰头展腿,盖天铺地,梦中还在饮酒,不知东方之既白!
桥玄:此乐何极!足下有山林之乐,豪饮之快,可知书山经海中尚有一趣?
曹操:惭愧!弟子虽入学拜师,伏案数载,然所学不过书山一角,经海一瓢而已!不过,书山可仰,经海倒未必可慕。
桥玄:(惊诧)何以见得?圣人之教该舍弃了?
曹操: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的繁衍盛极一时,经学之林中,士子云集;户习经术,士民秉礼。时至今日,士人以穷究章句为荣耀,一典之故,动辄数万言,不少人终其一生不能穷尽一经。礼仪之隆,被世人看重,逼得贫民因丧葬而倾家荡产……
桥玄:(故作高声)因此就反对儒家之言了?
曹操:这须因时势而定。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割据裂国,以兵戬兵。与民生息,无为而治。兼爱尚同,俭为共德。儒、法、兵、道、墨,各有优长,就连壬奇盾甲、卜卦谶语,皆可为我所用!
桥玄(:赞叹)通才!通达!通脱!孟德呀,持经达变,要有过人胆识。三代至秦汉,涌现了大批安邦治国才俊,他们除了英名,还把自己的真知灼见留给后人。不知足下喜欢哪些英才人物?
曹操:我既看重仁政,教化,又要不断用兵,“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我崇尚商鞅的严刑峻法,欣赏他特立独行不顾他人非议的个性。他说:“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我行我素,即使众人、流俗带来的责难将我团团包围,也不能改变我的主张。
桥玄:(震惊)……
曹操:力上国,流惠于民。我问心无愧,即使苍天怪罪,也是无所谓的!
桥玄:孟德乃罕见的血性男儿!
曹操:我仰慕烈士之风!
桥玄:慷慨任气!
曹操:舍我其谁!
桥玄:(停顿,捋须,微笑)来,老朽敬你一杯!
曹操:不敢!弟子敬夫子当宜!
桥玄:我这酒有恭贺的意思。来,同饮同贺吧!
曹操:(主动上前为桥玄斟酒,为自己斟酒后举杯)夫子请——
桥玄:幸甚!幸甚!老朽今见识了一位奇高才俊!孟德呀,我见过的名士多了,没有一个如你这样!当今朝廷,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日趋激烈,天下将要大乱,非命世之才不能安定。慷慨任气,舍我其谁!我等的就是这种人这句话。我已是老迈之人,来日无多,愿将一家老小托付与你!
曹操:(流泪)夫子!
桥玄:(起身走近曹操,二人相拥)就看以后了!我若死去,你路过我的墓旁,如若不用斗酒只鸡祭奠,车过三步,必会腹痛,切勿怪我!
曹操:(破涕为笑)孟德记下了。
桥玄激赏曹操的消息在洛阳和谯县很快流传开来,曹家那帮兄弟分外高兴。他们将桥玄说的“命世之才”和仙鹿保佑曹操的故事联系起来,对于“曹操命大”有了新的理解,认为曹操不光性命有上天保佑,他的命中还有重大责任。因而,十多年后曹操首倡义兵讨伐董卓时,这帮兄弟个个热心响应,很快组建了五千人的军队,曹洪还在一次激战中将自己的坐骑让给受伤的曹操,并说:“天下可以无曹洪,但却不可无孟德。”曹操在多次战斗拼杀中死里逃生,性命得以保全,人们说他的“命大”是上天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