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别好诗有序
余于近贤文章,有三别好焉[1]。虽明知非文章之极,而自髫年好之[2],至于冠益好之[3]。兹得春三十有一,得秋三十有二[4],自揆造述[5],绝不出三君[6]。而心未能舍去,以三者皆于慈母帐外灯前诵之[7];吴诗出口授[8],故尤缠绵于心,吾方壮而独游,每一吟此,宛然幼小依膝下时[9]。吾知异日空山[10],有过吾门而闻且高歌,且悲啼,杂然交作,如高宫大角之声者[11],必是三物也。各系以诗:
其一
莫从文体问高卑[12],生就灯前儿女诗[13]。一种春声忘不得,长安放学夜归时[14]。(右题吴骏公《梅村集》。[15])
其二
狼藉丹黄窃自哀[16],高吟肺腑走风雷[17]。不容明月沉天去[18],却有江涛动地来[19]。(右题方百川遗文。[20])
其三
忽作泠然水瑟鸣,梅花四壁梦魂清[21]。杭州几席乡前辈,灵鬼灵山独此声[22]。(右题宋左彝《学古集》[23]。)
这组诗作于道光三年(1823)秋,序文说:“兹得春三十有一,得秋三十有二”,所言甚明。本年七月,作者之母段氏卒于苏松道其父官署,于是解职奔丧,葬母于杭州。作者自编诗集《破戒草》中有自记云:“自癸未七月至乙酉十月,以居忧无诗。”可知此诗作于七月初五过三十二岁生日之后,同月其母殁世之前。这三首诗分别评论了作者自幼以来就格外喜爱的吴伟业、方舟、宋大樽三家的诗文,写出他们创作的风格以及对自己的影响,对于研究三家的作品,以及研究作者本人的创作和文学思想,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际上作者对吴诗的缠绵悱恻,方文的豪放遒劲,宋诗的清越悲凉,均有所继承和发展。此诗为评论之作,但绝无抽象的说理,而是夹杂着美好的回忆和感受,饱含着深厚的欣慕之情,语言亦形象鲜明,概括三家风格,用传神之笔,有画龙点睛之妙。
[1] 别好(hào浩):特殊的爱好。
[2] 髫(tiáo条)年:童年。因古时小儿留髫发(垂发)而得称。
[3] 冠(ɡuàn贯):古时男子成年二十岁,束发而冠,举行冠礼(加冠之仪式),因称二十岁曰冠。
[4] “兹得”二句:按作者的生日为农历七月五日,此时刚过三十二岁(虚岁)生日,故云“得春三十有一,得秋三十有二”。
[5] 揆(kuí葵):估量,揣度。造述:著述。《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指转述他人之学,作指独创,与此处“造”同。
[6] 三君:指吴伟业、方舟、宋大樽,详下。
[7] “而心”二句:是说三家之诗文萦绕于心、永不遗忘,是因为都是自己幼时在母亲身边所诵习,印象深刻。
[8] “吴诗”句:是说吴伟业的诗出于母亲口授。
[9] 依膝下:指依依于母亲膝下。《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
[10] 空山:犹空谷,《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这里是遁隐深山之意。
[11] 高宫大角:指庄重典雅的音乐。宫、角皆为古乐五音之一,《尔雅·释乐》:“宫谓之重……角谓之经。”郝懿行义疏:“唐徐景安《乐书》引刘歆云:宫者,中也,君也,为四音之纲,其声重厚,如君之德而为重。……角者,触也,民也,其声圆长,经贯清浊,如民之象而为经。”这种解释,除掉所谓“君”“民”附会之说,对宫、角二音特点的描述,尚有参考价值。
[12] 文体:这里指风格。高卑:高下。这里高指雄壮,卑指缠绵。
[13] 儿女诗:缠绵悱恻、儿女情长的诗,这里指吴伟业寄寓身世之感,感情委婉的诗。这只是吴诗风格的一个方面,详下。
[14] “一种”二句:写随父做官居北京,就塾读书,放学夜归之时仍不忘读吴诗。按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作者自嘉庆七年(1802,时十一岁)十月侍父入京,从建德拔贡生宋璠(鲁珍)学,至嘉庆十三年(1808),一直在北京就塾读书。春声,指清丽委婉的吴诗。
[15] 吴骏公:清初诗人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师事张溥,为复社成员。明崇祯进士,官左庶子。弘光时任少詹事。明亡后隐居多年,后被清廷强逼入京,任国子监祭酒。未几,借母病辞归,病死于家。他的诗多寓身世之感,也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之作。以七律和七言歌行见长。早期作品委婉绮丽,明亡后增激荡苍凉之音。有《梅村集》四十卷。
[16] “狼藉”句:写自己任国史馆校对官,精力耗费在校勘上,自觉可悲。狼藉,杂乱不整齐的样子。丹黄,两种颜料,古人校点书籍用朱色,遇误字涂抹用雌黄。
[17] “高吟”句:是说高声吟诵方舟的遗文,感到肺腑中滚动着风雷。
[18] “不容”句:是说无奈方氏已经下世。不容,无可奈何。明月沉天,作者常以此比喻杰出人才的沦落或逝亡。如《秋心》其一:“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19] “却有”句:写方氏遗文有江涛动地的气势。按此句与第二句均写方文的风格,而用这样的话来评价龚自珍自己的诗文,也非常确切,可见作者不仅是方氏的知音,在艺术上风格上受方氏的影响也很深。
[20] 方百川:方舟(1665—1701),字百川,安徽桐城人。寄籍上元(今南京市),为诸生。以时文闻名天下,长洲韩菼评曰:“此于三百年作者外,自成一家者也。”(见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性孤特,笃修好学,年三十七,悉焚所论著而卒。时人辑其遗文,流传后世。其弟即著名古文家、“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方舟在学术、文章方面对方苞的影响很大。
[21] “忽作”二句:写宋大樽诗歌的风格。泠(línɡ灵)然,形容声音清越。瑟,即瑟瑟,本形容凉风嗖嗖之声,杨炯《庭菊赋》:“风萧萧兮瑟瑟。”这里形容水声清冷、悲凉。水瑟鸣,即流水呜咽悲鸣。“梅花”句:写梦魂中经常出现宋诗清丽的意境。
[22] “杭州”二句:是说家乡杭州学界有多少前辈,只有宋氏空灵飘洒的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席,指讲席,讲学之地,犹云学界。乡前辈,家乡前辈。按作者与宋氏俱为仁和(杭州)人,故称。灵鬼,指死去的杰出人才。作者认为奇士死而成鬼神。如《夜读番禺集书其尾》:“奇士不可杀,杀之成天神。”又《辨仙行》:“仙者乃非松乔伦,亦无英魂与烈魂;彼(仙者——杰出人才)但堕落(下世)鬼与神,太一主宰先氤氲。”又《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三有“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句,写庄子、屈原在文学上对自己的影响,可参。灵山,道家称海中蓬莱仙山为灵山。左思《吴都赋》:“巨赑屃(bì xì必细,用力貌),首冠灵山。”这里喻宋氏的诗境。
[23] 宋左彝:宋大樽(1746—1804),字左彝,一字茗香,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有《学古集》、《耕牛村舍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