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讲艺术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天才画家达·芬奇

下面这行字是不是很别扭?别着急,把它放到镜子前,你就可以轻松地读出来了。

有一位伟大画家留下的笔记都是这样写的,而这些笔记得拿到镜子前才能认出来。这个伟大的画家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我们当然不是因为他能写这种反字,就说他伟大,而是因为他特别能干,做任何事情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从右到左地写字,我想大概是因为他天生就是个左撇子。

列奥纳多·达·芬奇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他比拉斐尔出生得早,去世得晚。达·芬奇最擅长的活动中当然包括绘画。直到今天,也有人认为达·芬奇是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画家。除了绘画,他还有许多其他爱好,这些活动也占据了他很多的时间,所以尽管他寿命很长,却只留下了很少几幅画。

在著名的巴黎卢浮宫艺术博物馆里,保存着达·芬奇的一幅名画,这幅画就是《蒙娜丽莎》。几年前,曾经有人从保卫森严的卢浮宫偷走了这幅画,这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世界各国的报纸都用巨幅标题报道了这件事情,就像报道一位国王去世,或是一艘巨轮失事一样。好在后来这幅画又被找了回来,重新放回了卢浮宫。不过小偷至今还没有被抓到。

《蒙娜丽莎》画的是一位意大利的贵族妇女。她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那微笑是如此微妙,仿佛画家的画笔当初稍有一点变动,它就会消失不见了。蒙娜丽莎的微笑简直让人难以捉摸,她好像是在对看不到的对象微笑。

这幅画就是达·芬奇最出名的肖像画,名为《蒙娜丽莎》。目前为止,这幅画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肖像画。在构图上,这幅画以正面的胸像代替以往画家画肖像的习惯——描绘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画像。这样的构图呈倒金字塔形,使得人物看起来更加端庄、稳重。

除了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外,这幅画中还有不少细节值得我们关注。画中人物形象看起来是那么饱满,一点都不像在厚纸板上刻出的人物那样扁平,恰恰相反,她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达·芬奇之所以可以把人物画得这么惟妙惟肖,是因为他知道如何运用阴影和光线,他还懂得怎样处理明暗之间的过渡。应该说,达·芬奇是历史上第一个知道怎么运用这种绘画手法的画家。

接下来,我们看看画中的背景,也就是蒙娜丽莎身后的画面。背景是自然风光,由山谷和河流组成。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在看风景时,总会发现远处的景物比近处的景物模糊许多。这是因为有空气存在的缘故,尽管空气是透明的,但隔得越远,你透过它看到的事物就会越模糊。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确伟大,他在画自然风景时就注意到这种现象,远处的景物总是画得模糊一些,这样一来,画中的风景看上去就像真的在远处一样。忘了告诉你,达·芬奇也是历史上第一位采用这种模糊画法的画家。

达·芬奇还有一幅画也很有名,如果人们像对待《蒙娜丽莎》那样,把这幅画保存在美术馆里,它肯定也会得到人们的格外关照。不幸的是,这幅画却被单独放在了意大利某个修道院的一间低矮潮湿的屋子里,导致它因严重受潮至损坏。不得不说,这幅画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画作之一,为什么人们不把它放进美术馆呢?因为这是一幅壁画,谁也没法移动它。

这幅画叫《最后的晚餐》,画中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围坐在长桌边,(《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耶稣十二门徒中的犹大出卖了耶稣,所以耶稣才会受难,最后被钉在了十字架上。据说在那之前,耶稣已经知道有门徒背叛了自己,所以他在一次晚餐时,故意跟所有门徒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将要出卖我。”)达·芬奇所描绘的,正是耶稣刚刚讲完“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将要出卖我”时的情景。

你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对于这些门徒来说,听到有人要出卖他们深爱的“主”,也就是被他们视为上帝之子的耶稣时,该是多么的恐惧。达·芬奇通过刻画他们的姿势、手势和面部表情,精准地体现出了每一位门徒在听到个消息时有怎样的感受。

想要在静态的画面中表现人物的情感是很困难的。画中的人物不能说话,他们没法讲出自己的感受。因此画家必须通过刻画人物思考时的表情,来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据说,在创作这幅画之前,达·芬奇拜访过许多聋哑人,了解他们在激动、兴奋、恐惧或者愤怒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有了这些拜访的收获,他在画画时,就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出画中人物的情感了。

《最后的晚餐》完成之后没过几年,画面的颜料就开始剥落。一个原因是画在干石灰上的。米开朗基罗和其他的壁画画家一般都是在刚刷过的石灰墙上作画。那样颜料就会渗透到湿润的石灰中去,除非石灰墙全都脱落,否则壁画绝对不会从墙上掉下来。你或许还记得我之前说过,这种绘画叫做“湿壁画”。可是达·芬奇喜欢尝试新的绘画方式,于是他选择了在干石灰上画《最后的晚餐》,但画面的损坏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这幅画名为《达·芬奇自画像》,由达·芬奇创作于1513年左右。它被公认为达·芬奇的最后一幅画。画中,达·芬奇披散着的长头发和胡须连在了一起。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头发和胡须的线条十分流畅。你能想到这是用红色粉笔画出来的画吗?

《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的颜料出现剥落之后,其他画家便对其进行了修补。因此,没过多长时间,达·芬奇这幅优秀的画作中,很大一部分都被那些低水平的画家们用拙劣的画面遮盖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修道院的教士们又在墙上打了一扇门,而门的顶端刚好在这幅画底部的中间部位。因此,他们打洞的时候,震动了整座墙壁,也震落了这幅图上很多的颜料。

这是达·芬奇创作于1495-1496年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整个画面以耶稣为中心,总共分为五组,每三个使徒为一组,每个人都有一个表现内心情绪的动作或表情,如犹大十分紧张地向后退,手里还捏着钱袋,钱袋里面放着出卖耶稣得到的30个银币。

再往后,拿破仑率领军队占领了意大利,他的一些士兵竟然把这间屋子当成了马厩!这些士兵为了找乐子,居然比赛丢靴子,看谁能用靴子砸中画里出卖耶稣的犹大。

岁月流逝,这幅了不起的画作损毁越来越严重,最后几乎就要完全消失。好在这时出现了一位机智的意大利人,他发明了一种技术,可以将掉下来的东西重新粘在墙上,再也不会脱落。而且,他还试着擦掉了那些低水平的画家们自作主张的加工。现在,这幅画的整体状况,可要比它几百年前的样子好多了。

这幅《岩石中的圣母》是达·芬奇于1483-1490年左右创作的油画。画面呈现金字塔形,或者说三角形:从圣母的头顶,到天使的衣角,再到耶稣的左手。三角形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到现在为止,三角形构图依旧是最常用的构图方法。

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两幅作品之外,达·芬奇一共还有三四幅画作。其中一幅叫做《岩石中的圣母》,画面上,圣母玛利亚抱着圣婴耶稣坐在地上,小圣约翰和一个天使坐在旁边。他们周围有许多洞穴和黑色的岩石。通过岩石的缝隙,我们还可以看到颜色明亮的蓝色瀑布和绿色植物。

和同时代的人相比,达·芬奇对花草树木的了解更加深入。他的学生鲁伊尼有一幅画是以一种花来命名的。那幅画中,一个年轻女子拿着一支耧斗菜花,所以这幅画也就叫《耧斗花》。画中的女子也有淡淡的微笑。鲁伊尼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但跟他的老师达·芬奇相比就差远了。达·芬奇真是举世无双的天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