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杨家小传

杨福魁,字露禅,一曰禄缠。河北省(昔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幼时至河南陈家沟从陈长兴学习太极拳术。陈立身中正,不倚不靠,状如木鸡,人称为“牌位先生”。其时从陈习拳者,皆陈族人,异姓惟杨与其同里李伯魁二人而已。 故陈姓颇歧视之。因是杨居陈家数载无所得。一夜杨醒,闻隔院有哼哈之声,遂起越垣,见广厦数间,哼哈之声即由此出,乃破墙隙窥之(迄今古迹尚在),瞥见其师正教诸徒拿发诸术,大奇,自是每夜必往窥。与李互相结纳,悉心研究,功乃大进。后陈命杨与诸徒决,徒皆败北,陈始惊杨为天才,遂尽受其秘术焉。

杨归,传授同里之人,从学者者甚众。当时称杨拳为化拳,或曰绵拳,以其动作绵而能化也。后至北平(昔北京),清代王公贝勒等,从其习学者颇多。旋为旗营武术教师。性刚强,勿论何门何派,均喜与比试。尝身负一小花枪,及一小包裹,遍游华北诸省,凡所至之地,闻有艺高者,辄拜访与之较量;即有人自认弗敌,亦必强与之较,但未尝伤人。因武艺高超,所向无敌,故世称“杨无敌”云。

杨生于嘉庆四年,卒于同治十一年。生三子,长曰锜,早亡;次曰钰;三曰鉴,皆能传父业。杨之生平轶事甚多,兹摘录数则于后:

杨于广平时,尝与人斗于城上,其人不敌,直退之城墙边缘,足立不稳,身随势后倾,将坠落。于此千钧一发之际,杨忽于二三丈外陡跃而前,攀握其足,得不坠死。

杨善用枪杆。物之轻者,经杆一沾濡,可即起,无稍失。其救火,辄以杆头拨墙垣,使火势不致蔓延。且能在马上不用弓弦,仅以手指投箭,百无一失,亦绝技也。

一日天雨,杨坐堂上,见其女捧铜盆自外入,比及阶,帘未揭也,而苔痕泞滑,女足适跛蹶,杨即一跃而出,一手揭帘,一手扶女臂,女既未仆,而盆中之水,亦竟涓滴未倾。其功力之神异,即小见大,于此可见一斑矣。

又一日,杨钓于河畔,有外家名拳师二人,适于杨之背后过,因素震其名,独不敢与之当面较,今见杨正垂钓,以为有机可乘,拟从杨后推其背,使颠覆溺水,以损其名。乃相约蹑足左右,同时疾趋以为进袭,讵杨眼梢特长,已早审知有人暗算,于二人手猛力到时,遽以含胸拔背,高探马一式之法,惟见其背一隆,首一叩,二人同时被掷河中。乃曰:今日便宜汝等,否则若在地上,将欲再加一手。二人闻言,仓皇泅水而逝。

钰,字班侯,人皆呼为二先生,生于道光十七年。幼随父习太极拳术,终日孜孜苦练,不间寒暑。然其父犹不使少息,且备受鞭挞,几至逃亡。性刚强,善用散手,喜发人,往往出手见红。被击者常跌出三丈六尺之外。其功力火候,备臻上乘。惜不愿多传门人,以致曲高和寡,终成绝调,良可慨矣。卒于光绪十六年,遗子一,名兆鹏。

鉴,字健侯,号镜湖,人呼为三先生,晚年人呼为老先生。生于道光二十二年。练功亦在幼时,其父严厉,终日督视,不使少怠,以致身心疲敝,不能胜任。曾拟雉经数次,幸均被觉未果。可见当时练功之刻苦精神,卒能成其大名。性较兄柔和,从业者甚众。教习大中小三种架子皆备,其功刚柔并济,已臻大成。当时他派中有善用刀剑者,与之交手,健侯仅以拂尘挫敌。每一搭手,多被擒拿,处于背势,而不能进其身。又善用枪杆,任何劲力,均可发于杆头,他人枪杆遇之,无不连人带杆同时跌出。其周身皆能发人,而发劲辄有一笑一哈之顷。且善发弹,发无不中,三四弹在手中,往往能同时射击三四飞鸟。尤奇者,止燕雀于彼掌心中,不能飞去。盖因鸟类在将飞前,两足必先下沉,沉后得势,方可耸身上飞。杨能听其两爪下沉之劲,随之往下松化。则燕雀因无力可借,故不能耸身飞去。由此可知彼听劲与化劲之灵敏奇妙,绝非他人所能望其项背也。晚年练工,常在卧时,衣不解带,倏忽即醒。夜深时,侍者常闻其卧床作抖动之奇声。卒于民国六年,无病而逝。在临危前数小时,得一梦兆,知将死,呼家人及生徒至,一一叮嘱,届时沐浴更衣,含笑而终。有三子,长曰兆熊,次曰兆元(早亡),三曰兆清。

兆熊,字梦祥,晚年字少侯,后人呼为大先生。生于同治元年。七岁时即习太极拳术,性刚强,亦喜发人。善用散手,有乃伯遗风,功属上乘。拳架小而刚,动作快而沉,处处求紧凑,其教人亦然。因好出手即攻,学者多不能受,故从学甚少。彼对于借劲、冷劲、截劲、凌空劲,确有深功,惜不愿多传,故知之者稀。卒于民国十八年,有一子,名振声。

兆清,字澄甫,后人呼为三先生。生于光绪九年,性温和,幼时不甚喜拳击,年将弱冠,始从父学。父在亦未深研拳中奥妙,父逝后,顿起觉悟,日夜苦练,终负盛誉。各种功夫,却由自研而得,诚绝顶聪慧之天才。如能在幼时悉心从父学习,则其造就,当不在乃祖下矣。身材魁梧,外软如棉,内坚如铁,引人发人,均臻上乘。其教人多属大架子,以求姿势大开大展,适与乃兄相反。因性情和顺,从业者众,誉遍南北。卒于民国二十四年。有四子,长曰振铭,次曰振基,三曰振铎,四曰振国。

综之,今人言太极拳,无不推崇杨氏,著者述杨氏三代祖孙小传于此,有世代隆替之兴感。大凡艺事,往往一代逊于一代,拳术亦然。以杨氏论,则露禅可谓登峰造极,莫与之京。然传至其子已较逊,传至其孙而愈逊。今少侯、澄甫子,亦各得遗传,幸其子孙,克绳祖武,黾勉有加,则杨氏令名,得以保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