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的人如何选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制订好你想要的目标,其实选择只有一个

你究竟想实现什么:制订正确的目标

制订一个正确的目标是我们做所有事情的基础,只有按照一个既定的目标行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让自己取得成功。我们不仅要为人生制订一个明确的目标,还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坚持不懈的奋斗。

在大自然中,有一种毛毛虫专门在松树上结网筑巢。一到晚上,它们就会集体到外边寻找食物。一群毛毛虫排成长队出去觅食。

法国一位昆虫学家曾经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一天,他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排成一排的毛毛虫引到花盆的边沿上,让这些毛毛虫围成一个圆圈,然后把可口的松叶放在花盆中间。结果,毛毛虫一个接一个绕着花盆边沿开始转圈圈。每条毛毛虫都紧紧跟随着前边那条毛毛虫,却没有一条毛毛虫去想,它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整队的毛毛虫绕着花盆转了七天七夜之后都因饥饿而死去了。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像上边这个实验里的毛毛虫一样,看起来很努力,总是在不断地向前进,然而由于没有给自己制订正确的目标,奋斗到死也没有找到终点,没有找到目的地。

不制订正确的目标就很难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也就很难获得什么作为和业绩。你在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制订正确的目标,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这样肯定会不利于工作速度的提高,更不可能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如果你想提高目前的工作效率,努力让自己达到更广阔且更有价值的高度,那么首先要制订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家都知道,猎豹是公认的自然界捕猎高手,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捕猎高手,是因为在准备捕猎之前,它每次都会先确定一个明确的捕猎目标然后再开始捕猎。

美国凯萨集团创始人凯萨说过这样一句话:“太多的事实表明,除非你能给自己的人生制订一些有意义的目标,不然你是没办法让生活更加有意义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你不主动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你就很有可能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甚至错误的事情上。”话虽然说得比较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制定的目标上,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并用正确的方法评价自己做得怎么样。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完成生活中的每一个任务。

制订目标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不然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收获不到什么。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狙击手,如果看不清靶心,就算能够摆出正确的姿势、用的力道再准确也没有多大意义。目标清晰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是我们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的基础。清晰的目标还会给你的行动增加动机,让你总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工作,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一个商学院的学生集体到野外登山,为了让登山活动更有意义一些,老师预先把一面红旗插在登山途中一个隐蔽的地方,对学生们说:“我在这座山上插下了一面红旗,你们现在就出发去找它吧。谁最先找到,这面红旗就归谁。”于是学生们开心地出发,去寻找红旗了,可他们越找越累,最终累到不行,失去了找红旗的兴致,三五成群的在山石上坐了下来。老师见状让大家集合起来,对大家说:“我现在把那面红旗放在了下一座山头的山顶上,从这里到那儿有四五条路径,你们分成三组,自己选一条路,哪一组能最先到达目的地,哪一组就能拥有这面红旗。”听完老师的话,三组学生各选出了一名队长,这三位队长观察了周围的环境,各自选了一条路出发了。这三组学生先后接近山顶,就在他们接近山顶的时候,都发现了一面红旗,所以每个队都得到了一面红旗。这时候老师告诉大家:“山上的红旗就是我们登山的目标,你们的行动要用明确的目标来指引,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到处乱跑,你们就不会完成自己的任务。”

要想树立明确的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地了解自身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成功大师希尔说:“我们的目标不能放在真空里,因为目标会引导我们把注意力全都放在解决问题或者掌握机会上。你必须和自己的需要、希望相结合之后,看看需要留意些什么。”同时,随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欲望和需要可能也会时刻发生变化。所以,经常审视自己此刻的需要,修订我们的目标和活动清单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之一,每隔几个星期就回顾一次我们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我们的目标才不会偏离我们的需求方向。

如果我们想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沙漠中分不清方向的人只能白白地在沙漠中转圈却走不出沙漠,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无聊的生活。对身处沙漠中的人来说,选定方向才是新生活的开始;而对奋斗中的人来说,确定目标也是成功的起点。

只有面对未来才能制订出伟大的目标。但是如果这个目标和现实的距离太遥远,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很容易把握不住一些机会,并且意识不到失去机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知道人类有一个普遍的心理,那就是如果工作了很长的时间,自己也觉得做到了应有的程度,还是没有看到一定的绩效和成果,就难免会觉得焦躁不安和厌倦,顺便也会对手中的工作失去兴趣。如果到了这种地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就很难再调动起来了,工作自然也会止步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设定分段目标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把大的目标按阶段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相对于大目标来说,小目标更能随时看到工作的成绩,它更容易让你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对每个人来说看到成效都是最好的激励。而在你逐渐完成所有小目标的同时,你也就慢慢地靠近了自己最终的大目标。犹太人的圣经《塔木德》中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明白明确奋斗目标的重要性的犹太人就非常成功。

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之后,你还要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订目标的时候考虑的只是“什么”的问题,但是实现目标还需要考虑“如何进行”的问题,其中盯住目标是最关键的,所以只设定目标是不够的。只有紧紧围绕着自己的目标,按照自己制订的实施计划,集中全部精力,努力实现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如果你随意地去做一些散碎的工作,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没有任何效果。

有一天上课,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三只猎狗一起疯狂地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见状钻进了森林的一个树洞里。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但是没多久之后,树洞里居然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到另一棵大树上。在树上,兔子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兔子的三只猎狗。兔子也因此逃脱了猎狗的追赶。故事讲完后,老师问:“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有人说:“兔子不会爬树。”还有人说:“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直到所有的同学都说出了自己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老师才说:“还有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到,猎狗不是在追土拨鼠吗?那么土拨鼠呢?”

老师其实想用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猎狗追逐的目标是土拨鼠,但是他们却被突然冒出的兔子吸引了注意力,并且忘了自己原来的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努力的过程中经常会半路冲出一只“兔子”,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扰乱我们的视线,导致我们不得不中途停歇下来,或者走上另一条路,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来追求的目标。

比如,本来准备修改自己的设计作业,却发现自己的妆画得不太好,于是潜心研究起了化妆,忘记了自己设计作品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最终只得交上一个自己都不满意的设计。

大多数人在纷繁复杂的人世,白白混了一辈子,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而有目标的人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所以他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并且最终走向成功。

在人生的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很容易失败的。许多人都具有信心、能力和智力,他们所缺乏的只是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或者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道路。你如果想更快地获得成功,出人头地,那么就为自己设立一个精准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全力以赴,那么你就会获得成功。

专注很关键:改善我们的自然注意力

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用尽全力,把我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了我喜欢的事业上,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法布尔说:“看来你是一位想要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不仅爱科学,还爱文学,我对音乐和美术也十分感兴趣,我把时间平均分配在这些事情上,可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哪一件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你试着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再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一个人的精力十分有限,把精力分散在多件事情上,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只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因为一下子想做的事太多,最终导致一件事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什么收获也没有。

不甘平凡?没关系,只要你的需求是合理的,并且非常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就会帮助你满足你的需求,实现你的目标。把精力全部放在一件事情上,全身心地投入并希望它能成功,有了目标,你就不会感到疲惫。不要让你的精力分散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心于你已经选定的那个目标,把其他的事放弃掉就可以了。

你应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工作和学习都围绕着这件事情来展开。你的精力越集中,工作起来就会越容易。同样,工作的时候,你应该把精力都放在你所从事的事业上,不管你要做什么工作,都要用心地去经营。当你看到这些努力所带来的成果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十分惊喜的。

不管是谁,如果能善于分配自己的精力,不把它分散到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去,他就有希望取得成功。但是有许多人却东学一点、西碰一点,因此白白浪费了一生,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在这一点上,蚂蚁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它驮着一颗米粒,跌跌撞撞地往前走,一路上不知碰到多少阻碍、翻过多少跟头,才好不容易到达自己的洞穴。它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就是:“只有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地努力,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聪明的人懂得在一件事上倾注所有精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聪明的人还比较擅长利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在生存竞争中去争取胜利。

有经验的园艺家,都会把许多能够开花结果的枝条剪去,这看上去好像很可惜,但是园艺家们知道,如果想让树木茁壮成长,能结更多的果实,就必须把这些多余的枝条剪掉,不然,它带来的损失,会比损失这些枝条大上许多倍。

园艺家们为什么要剪掉这些将要开放的花蕾呢?它们也能开出美丽花朵呀。这是因为剪去其中绝大部分的花蕾,才能把所有的养分都留给剩下的一两朵花蕾,这些花蕾会开成特别漂亮的花朵。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像培植花木一样,把所有的精力分散到许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还不如瞅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件事上,这样才能拥有成功的事业。

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就要拿起剪刀,把所有希望不大的选择都剪掉。就算是有些选择已经稍具成效,也必须忍痛剪掉。一些人失败了,不是因为他们的才能不够,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他们把精力分配给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从不知道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欲望全部剪除,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一个最重要的花蕾”上去,那么我们将来肯定会惊讶地发现竟能开出那样美丽的“花朵”,结出那么丰硕的果实来。在某一方面拥有一个十分熟练的技能,要比在各方面都有些技能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一直在这一个方面下苦功夫提高自己,一直在找自己的缺陷,并用各种方法来补足缺陷,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相反地,一个在各方面都有些技能的人,一定会忙不过来,一会儿学学这个,一会儿学学那个,不管哪个都没有学到熟练的地步,当然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是每个人获得成功的资本。而许多人忽视了只有提升自己的目标和必须聚精会神地面对自己的每一个任务,才能把自己的任务做得得心应手,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的道理。

如果你询问一个人:“你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是什么?”他会回答你:“我还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最适合做什么,但是,我知道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一生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我总会得到些什么的。”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他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难道聪明人为了挖掘金矿或石油会翻遍整个地球吗?要知道,如果你总是没有方向地四下张望,到头来肯定什么也收获不了。如果我们没有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那么最后我们得到的也不会是明确而具体的成就。只有方向明确并且全力以赴去做了,我们才会有所收获。蜜蜂可能并不是落在鲜花上的唯一昆虫,但它却是唯一一个采到蜜的昆虫。如果我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没有明确定位,那么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没办法和客观环境进行很好的结合,知识储备就没办法成为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

伊丽莎白·沃德说:“一个工作目标明确的员工,对自己在公司中的发展有了多大的把握啊!从此,一个员工的工作有了意义,他的声音、服装、表情和行动一下子变得让人刮目相看起来。我想,我一眼就能认出那些在公司中忙碌充实的员工,他们带着一种强烈的自尊自信意识。而一个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么发展的员工,从来不会在职场中一帆风顺,更不会获得成功。”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卡莱尔曾经说过:“每一位员工——特别是那些希望自己能够从主动到卓越的员工,应当这样想:就算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到一个工作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反过来讲,无论生命多么强大,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后也会一事无成。不断滴下来的水珠,可以滴穿最坚硬的岩石;湍急的河流一路潺潺地流淌过去,身后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每位员工都应当有让事业更出色的目标,这是因为:如果你精通一件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可以比其他所有人做得都要出色,就算这件事是种植青菜,如果你花了所有的心血来精心照料并且最终种出了最好吃的青菜,那么,你就是“青菜学”的专家,并因此得到大家的认可。

被切成两截的蝾螈,前面一段向前爬,后面一段向后爬。很多目标游移不定的人就好像蝾螈一样。这种见异思迁、摇摆不定的人从来不会获得成功。

歌德曾经说:“你适合站在哪里,你就应该去站在哪里。”这是给那些三心二意的人最好的忠告。不管你是什么人,如果不趁年轻的时候培养自己集中精力做事的好习惯,那么以后就不会获得什么大的成功。一个人最大的损失,是把他的精力分散到很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每个人都只有有限的能力,想要样样都精通,是很难办到的。你若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牢记这条定律。

不妨现在就养成制订计划的习惯

有些人一天到晚都在忙,但办事的效率却低得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前一天多准备几分钟,到第二天就会少几小时的麻烦。”可见提前做好准备,对提高一个人的办事效率以及获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凡事都提前做好准备,每一天都能够很轻松地完成你的目标。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以前那种“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代年轻人的想法。无论什么事情,都得有准备才行。这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体生了病,医生要给病人治疗,就必须先经过检查、验血、照X光等诊断,然后才能进行治疗。做事之前首先要计划周全,早早地做好准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做事之前什么准备也不做,临时抱佛脚,就很难让事情获得圆满成功。

幽默大师林语堂应邀做过很多场演讲,但是他不喜欢事先未经安排,由别人临时让他来一场即兴演讲,他说这是强人所难。他认为只有经过事先充分地准备,内容才会充实,才能算得上一场成功的演讲。

对于一个像林语堂一样擅长演讲的语言大师来说,没有准备的演讲都做不了,何况我们这些资质平平的人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做好每件事,到需要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苏格拉底曾经说:“没有经过考验的人生是一文不值的。同样,没有做前期准备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

成功人士都善于定位自己的人生,他们都知道自己要实现哪些目标,标注好优先级别,并且就这些目标做一个详细计划。为什么要制订一个详细计划呢?因为百密一疏的计划是没有用的。被大象踩死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被蚊子叮到的可能性却很大。

蚊子就是你会疏忽的地方,你的计划一定要尽可能地详细,要把所有要做的事都列下来,并按照标注好的顺序排列,按照顺序来完成计划表里的每一件事。

许多作家创作作品的时候,规定自己每一天需要创作多少字数的内容,需要搜集多少信息,需要查阅多少资料,并且把需要完成的具体字数确定下来,把它分割成一个个的小任务,每天照着计划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固定的任务。

你应该知道,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但是,事先列好了计划,可以为你确定做事架构的优先顺序,让你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你需要完成的任务。

在人生当中,你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但是你肯定有办法去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计划就是一个排列每件事情重要程度的办法。把优先顺序排列出来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不确定哪件事先解决,哪件事后解决?

现如今这个世界,我们确实是看不透将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未来展现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形态,谁也不知道。目前我们是没有办法看透未来的,但是我们依然不得不展开我们的工作计划,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解决问题一般都是以人的意志为主的。要这样做、那样做,是我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解决问题。这就会产生一定的确定性,因为问题确实有解决的可能。

成功人士为什么能够实现自己的计划呢?当然这其中肯定不只有一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彻底执行才能实现计划。如果仅仅是制订了计划或者只对问题进行了思考,那么什么都不会实现。为了要实现计划,就要有许多事情的互相配合,由此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果有耐心地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可以实现之前制订好的计划了。

一定要记住,做每件事之前都要制订计划,制订好了计划再行动,成功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没有计划的行动是所有失败的开始。

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果要问一个人怎样来规划自己的未来才会比较合适,我想很少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社会发展非常快,这就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但又什么都做不了,在这种反复的肯定、否定、自我怀疑中失去了许多很好的发展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获得成功的人总是少数。那么,还用不用做人生规划?人生规划又该怎么做呢?其实做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时候,你不应该只限于自身的喜恶,要看到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顺应潮流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在人生规划中,有长期计划,也有短期计划,你可以从未来我在这个时代中将是什么样的角色,我将会做什么出发,为自己制订一个长远的目标。而近期的目标则是要看到你目前的发展情况,着眼于当下,思考按照现在的这一条路线走下去会怎么样,怎么才能和理想的那条道路相结合?所以,我现在该怎么做?答案是了解制订计划的步骤。

制订计划应该遵循以下步骤:

1、明确你的目标

制订计划之前,你首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希望做某件事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最好能够从细节着手确定你的目标,计划的内容包括时间标准、最终目的、实现效果等要素,比如:在两个月之内写完一部10万字的小说,并得到读者的好评;或者,周末这两天看完某部电影,并且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影评。要记住,你的目标如果不明确的话,光有计划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如果你的目标不明确,制订出来的计划也会缺乏可实施性和可度量性。

2、确定完成这个目标可以分成几步完成

制订好明确的目标之后,也并不一定就可以开始做计划了,可能你已经发现了,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不行的,因为它看起来好像不太好实现,特别是你制订的计划周期比较长的时候,这种感觉会很明显。对于一个大目标,想要把握从开始到实现的整个过程是不太容易的,所以,你得把这个大目标分解一下,把它分成几个小部分。比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在两个月之内写完一部10万字的小说,并得到读者的好评。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几步: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做一个小说的框架;

用6周的时间来撰写小说的主要内容;

用剩下的时间修改小说,完善小说的细节;

好了,分成了几个步骤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现在离我们最近的那一步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列出小说的框架。这个任务看上去就比较具体而且容易完成了。

3、细化你的计划

成功地把计划分成几个小步骤之后,还不足以保证完全实现你的计划。下面我们来讨论制订计划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可实施性和可度量性。先来看看这两个术语的意思:

可实施性指的是这个任务有着明确的定义,是可以实施的,这包括了该任务的实现条件、实施者、需要的时间、最终的效果。比如:完成前期设计的前提下,由小王来实现第一个模块,时限是三天,实现后的模块的功能包括哪些内容,这就是一个可实施的任务。而三天之内实现第一个模块,就不是一个可实施的任务。

可度量性指的是这个任务的目标有一定的量化指标,可以衡量你的计划是否实现了。比如说你在制订学习计划,那么在一个月之内读三本书,就是一个可度量的任务,而在一个月之内读几本书,就不是。

了解了什么是可实施性和可度量性之后,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计划细化了。拿出你刚才划分好步骤的计划书,把每一个步骤细化成一系列的可实施和可度量的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列表,这个列表上有一个总体目标,还列上了几个比较关键的步骤,有很多的可实施和可度量的任务。这样的计划就显得很容易实施了。

4、为你的计划标注明确的时间

当你的计划书已经初见规模之后,你或许会发现这个计划书还缺点东西,那就是每一个细化任务的时间点。注意,这个时间点和前面的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并不是一个概念。完成时间是一个时间段,比如:5天。而时间点是一个精确的时间,比如:5月12日下午3点。好了,了解了这一点,现在就开始给你的计划标注上时间点吧。这一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每个任务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而且它们可能还有相互交叉或者重叠的情况。而这些具体的情况,经常是因人而异,因目标而异的。所以没有一种通用的办法来标注明确的时间点。不过有一个比较不错的办法或许可以帮助到你:可以按照项目的进度,一天一天地往后安排,即使这样做,要想合理地安排时间点依然是一个不容易的任务,但至少可以让你的任务有一个大概的头绪。

5、建立追踪机制

建立一种追踪机制,就是说你要采用某种措施,随时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进行到了哪一步,哪些任务已经完成了,哪些任务正在进行中,哪些任务的实现可能会有困难等等。这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常见的追踪机制是在任务列表中给每个完成的任务前面打上一个对号,在每一个遇到问题的任务前面画一个叉,完成一个任务就用笔划掉。

这个方法听上去有点简陋,但它确实十分有效。

制订好计划之后,你可以按计划行事了。记住,如果你不去实施上述计划,再好的计划也帮不了你。

请首先确定你能做好的事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灿烂的过程,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过客,要做怎么样的过客,那是每个人的选择。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不是每件事都像你想象的那样,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事物或许背后就暗藏了某种危险。因此,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要用心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多衡量利弊,这样做事才能收放有度。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因为头脑发热而干了一些糊涂事,事后才追悔莫及。所以,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利大还是弊大,把每一点都考虑清楚,这样才不至于后悔。

三国时期,刘备就是一个容易盲目冲动的人,做事不计后果的行事作风也是他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大意失荆州的典故: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不久,命令他的弟弟关羽镇守荆州。为了夺回荆州的土地,东吴发动了对关羽的进攻,骄傲自大的关羽,中了东吴的圈套,最后被东吴俘虏并斩首。刘备听说这个消息之后,悲痛欲绝,立即就决定用重兵进攻东吴,为他的弟弟关羽报仇。当时蜀国才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并且蜀国最大的敌人是曹操而不是孙权。诸葛亮、赵云等老臣都劝说刘备暂时不要攻打东吴,刘备本来已经有些犹豫,但此时张飞赶到,斥责刘备忘了桃园结义的情谊,说自己要亲自为关羽报仇。张飞这一斥责,更坚定了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决心,他决定起兵攻打东吴,谁再劝说就斩了谁。刘备以为自己兵多将广,可以一举歼灭东吴,没承想这一战反中了东吴的圈套,被东吴火烧联营八百里,大败而归,带着剩下的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到白帝城。没过几天,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和丧失关羽、张飞两位兄弟悲痛的刘备,郁郁而终。蜀国在这次战役中也损失了许多的将领和兵力,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感情用事,明明做不了的事,自己非要凭借感情去做,但感情不一定是正确的,很可能只是一时的感觉,如果冷静下来想想,你就会发现之前的想法太愚蠢了。在做事的时候,理性肯定比感性有用,不要被其他因素干扰,专心地思考这件事本身,确定你能否做好这件事。

猴王在它的猴王国里执政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他没有发布过一次命令,没有理过一次政事,大臣们对这件事都表示不解。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猴王平庸无能,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有的认为猴王可能还是很有治国能力的,但又不知道猴王的葫芦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药。一天,一位大臣趁猴王高兴的时候,用一个故事试探猴王,说:“从前有一只鸟飞到南边的小山上,五年来从来不展翅,也不鸣叫,在小山上一直一动不动,一声不吭,这是为什么呢?”猴王笑了笑,机智地答道:“这只鸟五年不亮翅,是为了专心长羽毛和翅膀;不飞翔也不鸣叫,是为了沉下心来体察民情。虽然它现在还没有飞翔,它一旦飞起来就会冲上云霄;虽然它五年不鸣叫,鸣叫起来就会一鸣惊人。”

半年后,猴王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下子废除了十几种不得民心的政策,杀了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起用了一些有才能的将士来治理国家。猴王国的政治渐渐变得清明,国力日益强大。几年前还乱七八糟的猴王国,竟被它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蓬勃发展的王国。

你一定觉得猴王很聪明。是的,一开始猴王悄悄地隐藏起自己的才能,不动声色地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最终一鸣惊人。可有些人却不赞成猴王的这种做法,他们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这种在还没有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急着树立威信、横冲直撞的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点火”是很容易的,但“点”对地方是关键。要想让“大火”烧掉陋习,你需要先花些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实情,找到这些陋习。当然,只有沉下心来才能真正了解实情。如果你敲锣打鼓地去抓小偷,那肯定是抓不到的。猴王的聪明之处在于:在别人还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收集到了最真实的资料,然后再找准位置放上一把大火,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如果你不了解真实情况,那么千万不要盲目行动。

其实,除了猴王值得学习以外,更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那些在猴王“平庸无能”的时候仍然能坚守清廉和爱民的大臣。在有些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的领导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能力平平,这时你会和其他同事一样自私偷懒、抱怨吗?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这很可能是领导为了考察下属的忠诚和自制力故意制造的假象。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自己一直以来的积极状态——高昂的工作热情、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提高绩效的主动性,这才是你能做好的事。等到领导了解了真实情况后,你一定会获得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我们之所以会冲动地做出一些另人后悔的决定,很多时候是因为在当初做决定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利益因素的干扰,只看到了自己可能会得到的一点利益,而没有看清利益背后的危险。当你没有能力达到想要的结果时,就不要强行去做,因为你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到时候既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合理又明确的职业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成功的事业是谋划出来的,事前不做好职业规划就很难获得成功。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崇尚谋略和事前规划历来具有重要位置,在政治、军事、商业等诸多领域,都有非常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谈到个人的职场规划领域,我们会发现,职业规划尚未被普遍重视,虽然职业规划直接关系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败,但是了解职业规划的具体理论和技术的人却很少。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在哪些职业领域你最有可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你一生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事业高度,为了达到这个高度,不同阶段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第三,你用怎样的策略和具体的行动方案来保障各阶段目标的顺利达成。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业规划,也就是说通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谋划来助其获得美好前途,这个过程就是职业规划。

职场生存与发展的学问是你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一项职场生存核心技能。尽管3000多年前姜太公就曾经告诫我们说“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但是绝大多数人对关系自己一生发展的重要问题仍然不够重视,了解得也不是很多,有些人甚至怀疑人的职业生涯是否能够被规划。

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从小学开始就会逐渐地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规划在我国台湾教育部门认定的人生十大基本能力中,排在第三位!但是,在我国大陆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我们才刚刚起步!此前,很少有人在进入职场之前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近几年,我们国家才开始重视对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教育部提出高校应该把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但是在师资、专业度、实用性等方面却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和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职业规划教育可谓任重道远!

不慎重的职业选择就跟赌博一样。许多事业有成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因为他们具有某种特殊的天赋,而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整体的规划。在社会中,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做职业规划;他们觉得做职业规划太麻烦了;他们没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和计划;他们把目标制定得太长远,这样就不可能马上看到结果,从而导致他们丧失了勇气。

世界上只有3%的人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把它写了出来,还有10%的人有职业规划但是并没有落实到文字上面,而是把它放在脑子里,剩余的87%的人都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自己的生活完全被别人掌控着。

的确,我们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我们没办法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它,给它一个具体的方向,这样,我们的职业生涯才不会偏离得太远。很多年轻人都忙着了解什么样的职业才是有前途的职业。他们所理解的一份职业比另一份职业更有前途,意味着从普遍意义上来说,能够获得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或者收入水平会比另一份工作更高一点。但是,具体到每个人,想要确定哪一份职业更有前途,所需要了解的情况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擦亮双眼。

另外,在选择职业方面,我们要问自己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个工作适合我吗?一份职业也许有前途,但是却并不一定适合你。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分析一个行业的收入水平是不是很高,更重要的应该是分析自己在这个行业里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人生总是充满了矛盾和缺憾。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发展空间其实是有限的,但是那些发展空间广阔的行业却并不适合自己。我们的兴趣毕竟是广泛的,而且我们还有许多潜能没有被开发出来,社会能够给我们提供的事业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只要耐心地分析和寻找,我们总能在兴趣、前途和适合自己的职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寻找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就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现实可行的工作之间的平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价值评估体系——一份合理的职业本身不是单一的(比如收入水平),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价值体系。我们把兴趣放在价值判断的首位,是因为它对于未来发展的影响很大,但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我们年轻的时候也许有许多浪漫的想法,比如喜欢旅行,但是,可能没办法依靠旅行生活;也许还对摄影着迷,但是并不确定摄影技术能不能养活自己。

所有选择的标准都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我们所要做的是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机会的平衡点。不妨可以拿出一张白纸,做以下工作:

1.把自己所有的兴趣爱好列出来,放到纸的左边,这个名单可能很长;

2.按自己偏好的强度把它们进行排序;

3.把位居末位的几项去掉;

4.把自己能够选择的职业列出来,写在纸的右边,这个名单也可能相当长;

5.按市场价值对它们进行排序;

6.把位居末位的几项去掉;

7.把左右列表进行对比,找到一些匹配的内容。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共同点可能很多;

8.把共同点的单子也一一列出来,再做第二轮的筛选。

如果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生涯的全部内容,了解选择后可能遇到的困难,仍然对它充满热情,仍然爱它,觉得这个职业是适合自己的,那么就选择它吧!既不要受热情欺骗,也不要仓促行事。任何一个正确的决策都是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平衡考虑之后的产物。我们必须考虑到现实和未来,在选择和被选择之间做出无数次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选出适合自己的职业。

启动环境:当心偶然事件的力量

成功学专家拉尔夫曾经说过:“挫折是成功的前奏,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是生活的失败者,把挫折当成人生财富的人,才会走向成功。”成功来源于一个人的态度。每一个成功者都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但他们并不认为这叫作失败,他们也不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成功,所以最后他们成功了。或许我们在执行规划的时候,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偶然事件横空出世来阻挡我们执行自己的计划,这时候,我们就要当心偶然事件的力量。坚持自我,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偶然事件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挫折容忍力”,也就是说能够忍受挫折的打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来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也是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众所周知,迪士累利是一个杰出的演说家,但是他在国会下院的首次演讲却是以失败告终的,并被人戏称为“比阿德尔菲的滑稽剧还要厉害的尖叫声而已”。面对自己那充满学识的演说屡次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苦恼的迪士累利对着人们振臂高呼:“我已经尝试过很多事情了,在你们的嘲讽下,这些事情还不是最终取得了成功!我坚信今天你们对我的嘲讽只会令我更加努力,总有一天,当你们再有机会听到我的演说的时候,也许被嘲笑的就是你们!”

事情果真如迪士累利所说,这一天已经来了。迪士累利在世界第一次绅士大会上那精彩绝伦的演讲,向人们展示了凭借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决心将会取得多么杰出的成就,成功就是对迪士累利最大的回报。他不像许多年轻人那样,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一蹶不振,生怕遭到别人的嘲讽,便躲到阴暗的角落里不敢出来见人。迪士累利不是这样的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后,他依然会继续努力,更加奋斗不止,勇往直前,直面来自偶然事件的阻力。他认真地反思自己,努力弥补过去身上存在的缺陷,发扬自己的长处,兢兢业业地练习演说的技能,刻苦学习议会知识。他想要获得成功,所以他一次次地用“成功就是最大的抱负”来鼓励自己,最后终于得偿所愿。早年失败的记忆也因此从头脑里烟消云散,公众此时一致认为,他是议会里最有感染力的议员之一。

迪士累利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抵制偶然事件的负面影响,你才能获得成功。而要做生活的强者,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偶然事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你自己才能创造出适合自己扮演的成功者的角色。所以,你要走的道路,要完成的事业,只能靠自己决定,别人对你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

不要害怕偶然事件的发生,问题其实意味着机遇,这是所有优秀员工最基本的观念。在工作当中,每当他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总会这样想:“这里面一定会有什么机会的。”在优秀员工的眼中,问题永远不是“无法完成任务”的预言家,而是“机遇”的乔装者。不管面对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优秀人士所做的,首先是坦然地接受偶然事件的发生,然后冷静地分析这个问题,积极行动,让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机会浮出水面。所以,每当偶然事件发生的时候,他们总会说:“感谢上帝,又有巨大的机遇等着我们去发掘了!”而不是备受打击,被偶然事件所牵绊。国际影星奥黛丽·赫本曾立志做一名芭蕾舞演员,但老师却认为她没有这方面的才华,这让她非常痛苦。她最后果断地放弃了这一梦想,毅然进军好莱坞。奥黛丽·赫本凭借高超的演技和天使般的形象成为一名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电影明星。

奥黛丽·赫本就是不受偶然事件的影响,从挫折中崛起的奇迹,对“问题就是机遇”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有专家调查,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使用了自身全部潜能的3%来处理问题。而在绞尽脑汁地考虑对策的时候,则会调动平时没有使用的97%的潜能。所以,当你在工作中遭遇挫折和阻力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退缩。事实上,就算被偶然事件所阻碍,只要你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运用逆向思维,就会发现:把自己逼入绝境的困难和挫折,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正是开掘无限潜能的绝佳机会。从问题中发现并把握住机遇,就能把不利局面变为有利局面。

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哈兰·山德士6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贴补家用,他开始去农田参加劳动。

后来,长大了的山德士步入社会,参加了工作。但由于他性情执着、有着不实现自己的愿望绝不罢休的劲头,使得他总和别人发生争吵,他非常讨厌被别人使唤来使唤去,为此他不得不换了很多次工作。

开始的时候,山德士试着经营一家汽车加油站,但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加油站刚开起来不久就倒闭了。第二年,他又重新开了一家带有餐馆的加油站,因为服务质量高并且饭菜也比较好吃,生意非常好。但是,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他的餐馆,最终,他选择振奋精神,建立了一个规模比以前更大的餐馆,餐馆生意再次红火起来。但是,不幸的事又找上了门。因为附近另外一条新的交通要道建成通车,山德士加油站前的那条路变成背街的道路,顾客也因此减少了许多。山德士只得放弃了餐馆,这时他已65岁了,但是,他并没有死心。

他想到他还有一项极为珍贵的专利——制作炸鸡的秘方,现在,他决定卖掉这个秘方。为了卖掉这份秘方,他开始走访美国国内的快餐店,他教授给别的餐馆制作炸鸡的秘诀——调味酱,卖出一份炸鸡他就能获得5美分的提成。5年之后,美国及加拿大到处都是卖这种炸鸡的餐馆,一共达到了400家。

从山德士先生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出,不管偶然事件发生多少次,把问题化为机会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很多时候,一个想法,再加上实际行动就能把问题变成机会。真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大脑里必须树立正确的意识。要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偶然事件,从积极的一面来解读偶然事件。在很多情况下,一些问题看似没有解决的办法,但仔细研究后你就会发现,在它周围还有比以前更好、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这就是把偶然事件破坏性的力量变成正面的力量。从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积极的一面,还远远不够,你还要从行动上有所表示——用于与偶然事件的力量相对抗,把偶然事件从阻力变成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1.你必须在心理上向偶然事件宣战,要以百倍的信心从偶然事件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出阴影之后,你才可能看见偶然事件中包含的有利机遇。

2.不要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偶然事件不是解决了一个就永远不会再出现,随着工作的进展,它可能还会以新的面孔再次出现。所以,今天,你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对抗偶然事件的力量;明天,你则要尽更大的努力去挑战更麻烦的偶然事件。也就是说,你应该时刻保持“从问题中寻找机遇”的意识,这样,“问题”才会成为你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障碍物。

3.在挑战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就像一名优秀的特工一样认真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把问题化为机遇的关键。

打破自动驾驶模式,正念的提升最重要

看到“正念”这个词,可能有人会问,到底什么才是“正念”,“正念”这个词很抽象,不常见,还有些神秘。其实,简单来说,正念也没什么特别的,它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存在状态,正念是丰富的、无限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其实我们已经拥有它并有能力感知它,只不过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正念的理解、强化和发展。

前几年我们提到正念的时候,许多人总是会把正念和瑜伽混为一谈,这些概念似乎早已被他们理解和掌握了;也有些人觉得正念是一个很神秘的词,因为它属于高深的佛教;正念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述的话大约就是什么都不想,坐在那里发呆。但是抛开它的渊源,正念就是让我们从实际出发,了解当下的心、身体状态及其变化。

或许,我们此时此刻,正站在沙发边,或者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翻阅着手上这本书。你是否意识到了这点,在我提醒你之前,你是否注意到了自己的状态;而在我提醒你之后,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正在阅读这段文字,而这段文字使你产生了什么想法?或者让你有什么感受?是令你豁然开朗的感受,还是让你觉得特别惊讶的感受,抑或是让你不舒服的感受?

对这些身心现象不加评判的寥寥分明,就是正念。

当下,你身心中,有什么想法或者感受正在发生?

或许忘记了,但不要紧。认识和接受目前这种状态,仅仅了解它,不要评判它,就像是轻轻接触它,做到了这一点,你的正念就开始运转了。有了正念,一种新的生命视角会渐渐为你打开。简而言之,正念就是感受并接受你身边的一切事物,尽量去享受每一件事,不要怀疑它,要学会享受它。

大多数人不知道美好的感觉会有怎样的力量,所以他们的感觉往往只是在回应所发生的事件。他们把自己的感觉设定在自动驾驶模式,而不是故意去掌控自己的感受。好事发生的时候,他们觉得很好;坏事发生的时候,他们的感觉就会变差。这些人不了解,其实所发生事件的成因正是他们的感受。当他们用负面感觉去回应已经发生的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因此释放出更多负面感受,然后他们会接收到更多负面情绪。这些人被自己的感觉困在一个轮回中,他们的人生就像在笼子里不断奔跑的仓鼠一样,看上去一直在行动,但其实哪儿也去不了,因为他们不明白,如果想提高生命的质量,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感觉频率!

在人们工作越来越忙碌、生活越来越紧张的当今社会,让自己的心灵处于安宁平和的状态,深入发现自我,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非常好的社会功效。正念会帮助你培养起接受、仁爱、好奇、信任、耐心、全心全意的态度,拥有了正念,你就可以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其他事物,通过谅解自己和他人释放全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