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研究意义
首先,在创业板发展的初期阶段,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成本,有助于找出现行创业板上市企业融资行为中的不合理因素和症结所在,这对于我国创业板企业在融资方面做出合理、有利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其次,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性会影响到资源配置和资本市场结构的合理性;从微观层面上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自身资本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合理性与有效性。从资本市场角度分析企业的融资结构,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特别是在目前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中,影响公司融资结构的因素有很多,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着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忽略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除此之外,还存在着流动性负债过多过重的问题,造成企业上市筹资还贷、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影响了企业的绩效和发展。可见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优化分析来引导中小企业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提升企业价值,在现阶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关系到企业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公司高管、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及优化问题逐渐成为现代公司财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选择的资本结构不同,上市后资本结构的调整都会对企业的业绩增长带来不同的影响效果,进而对公司的治理、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合理的资本结构,优化企业上市后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成为财务理论和实践中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资本结构对公司的成本水平、市场价值表现、公司的业绩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群体中的精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也代表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发展方向,对非上市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具有示范作用。而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正是为了扶持上市公司发展,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经济体的发展进程。创业板的适时推出,也正是体现了政府对于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
(1)本书从理论角度探讨了高管社会资本的内涵和本质,突破了以往仅仅从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层面或企业社会资本层面界定的局限性,根据已有的文献和定义改进了指标,构建了高管社会资本指标体系,并辨析了高管社会资本与高管人力资本。进一步深入讨论了高管社会资本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如何生产出高管社会资本。
从权益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两个方面研究高管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公司融资成本。此前的文献主要是通过考察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公司业绩、绩效或战略制定的影响关系来进行研究(Wong, 1991; Burt, 1995; Back Cao and Willard, 2000; Bushee Jung and Miller, 2010;亚景飞等,2008;罗磊,2012),也有研究高管社会资本与政府关系之间的替代问题以及企业经济绩效问题(潘越等,2009;贺远琼等,2007)。本书有效地突破了高管社会资本的界定的范围,将董事会秘书一并作为高管作为研究对象,避免了已有研究只考虑董事会秘书资本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周开国等,2011;钟昀珈,2012)的局限性,而且与潘越等(2009)相比较,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再仅仅是各省宏观层面上的信用水平,而是将社会资本通过信息不对称机制落实在微观行为上,从而有助于更直接地揭示高管社会资本对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丰富了社会资本理论与制度经济学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2)本书选择融资成本作为高管社会资本的作用对象,考察不同类型的高管社会资本对债务融资成本和权益融资成本的影响程度。例如,大部分学者认为融资成本和社会资本水平负相关与及时性正相关(Botosan, 1997;Botosan Plumlee, 2002;汪炜等,2004;黄娟娟,2005),但这些实证并未指出融资成本会如何因社会资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融资成本与高管社会资本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正或负的相关关系。本书在研究高管社会资本与两种融资成本之间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哪一种高管社会资本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程度更大,为上述文献做了进一步补充。试图从更为广阔的角度考察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社会资本及其对债务融资成本和权益融资成本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企业社会资本对融资的作用机理,而且可为企业思考积累哪类社会资本和选择适度的社会资本降低融资成本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3)引入社会资本到微观企业研究是一个发展趋势,从个人行为的嵌入方式来考察信息中介社会资本的功效,是将信息不对称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不仅丰富了社会资本在财务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更能深入挖掘在企业并不是处于有效的市场下也能为投资者获取利益提供可实现的路径,拓宽了企业融资方面的相关研究,且开拓了社会资本与财务管理交叉研究的新领域。
1.2.2 现实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普遍存在;创业板公司是中小企业中很特殊的一类代表,具有高成长性与创新性。本书旨在立足创业板公司融资实际,关注创业板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如何主动构建自身的社会资本并影响其融资成本。我们通过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验证高管社会资本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对于指导我国创业板公司如何在融资中进行恰当的行为选择,策略的构建,以及正确处理政府、银行和媒体的关系,进而降低其融资成本,缓解其融资困境都具有更大的帮助作用。
(1)本书首先通过构建高管社会资本的指标体系,再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其评价进行计量,这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相关因素的数据,从而有助于厘清高管社会资本对融资成本的具体影响及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运用。
(2)本书在厘清社会资本对融资成本影响程度的基础上,识别什么层面的社会资本会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并强化了高管积累自身社会资本的意识,从而为企业管理层制定特定战略,为实务界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经济时代下,本书认为企业和投资者都应注重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借鉴社会学的成果,在微观层面上分析高管社会资本的微观传导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企业行为与企业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为未来制定与保护投资者相关的政策制度提供了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