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群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曾经说过:“功臣不能全身而退,嬴政何颜立于天下!”

这16字,令后世开国皇帝都汗颜!跟刘邦一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刘邦:

“你若在位,能不能推翻大秦我不清楚,但失去民心之后,必然频繁爆发起义。”

“六国旧部,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复国,你的死只不过加快了这个进程。”

“我举贤任能,轻徭薄税,深得民心,这是你无法相比的。”

对此,江辰持中立态度。

始皇帝有功也有过。

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太过激进,没有体察民间疾苦,这才留下了诸多祸根。

同时,他也是一个背锅侠,替不少人背了黑锅。

江辰@所有人。

“刘邦,嬴政的功绩短时间内确实看不出什么意义,所以你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

“我来为你们客观的评价一下他。”

江辰的话,大家都不敢反驳。

这一刻,最紧张的无疑就是嬴政了。

他不确定,江辰会如何评价他!但根据之前那句话来看,自己留给他的印象似乎不错?

江辰:

“1.嬴政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这套体制得以沿用下来,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

“3.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货币度、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防御匈奴的入侵。征服越族地区,开发岭南荒地,使得中原与百越的融合及百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

“5.开发北疆、开拓西南,将中原文化传播到了蛮荒之地。”

“6.沟通水系,兴修水利。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

“7.修建交通,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都城咸阳为中心。”

“8.土地私有制,重视农业生产,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9.修筑长城,使得匈奴无法轻易南下入侵。”

刘邦:

“修筑长城确实有巨大的好处,但奴役百姓,导致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这难道也算功绩?”

“大秦如此强大,何须修建长城,换做我,就直接灭了匈奴。”

刘邦吃过匈奴的亏,深知匈奴极难对付。

但他是天下初定,不宜劳民伤财,同时也没有嬴政在位时强大的军队以及财力。

于是听从刘敬的提议选择了和亲的方式。

然后把齐国的田氏家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姓,燕赵韩魏各国诸侯的后代,外加天下的豪杰名家们都迁移到汉中一带。

整合之后,这股力量足足有十余万人,成为了长安地区抵御匈奴的有力保障。

毕竟,他们若是不出力,家族也会随之灭亡。

嬴政:

“你以为我不想灭了匈奴,彻底解决边疆的隐患?”

“你若有本事,你去给我灭一个看看!”

主父偃《谏伐匈奴书》里记载:“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秦始皇统一六国,充满雄心壮志,还想一举攻下匈奴,解决边疆的隐患。)

于是,嬴政派蒙恬带兵攻打匈奴。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军队在外作战十余年,死亡的人不计其数,但最终没能跨过河,向北前进攻下匈奴。)

嬴政内心焦虑万分。

军队在外不仅死伤无数、长期消耗粮草等物资,内耗严重,还迟迟没有进展,要是长此以往下去,必将导致内忧外患。

在权衡利弊之后,于是决定修筑长城来抵御匈奴的冒犯,为后代子孙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实际上嬴政背了黑锅。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9年),她是齐国武将杞梁(人物原型)的妻子,故事出现时,秦长城尚未修筑。

史书记载,齐长城西段已在公元前557年以前完成,可见,孟姜女哭倒的是齐长城。

但随着历代时势和风俗的不断变化,这个故事最终演变成了孟姜女哭倒秦长城。

关于修建长城对百姓造成的伤害,实际上也不能全怪嬴政。

他身为皇帝,不可能亲自监工。

秦又以严法立国,为了完成绩效,底下这群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只能横征暴敛,以求自保。

高层想法往往都是很好的,谁不想自己的子民国泰安康?

但体系上的残缺,导致怀柔不足,有多少压力就有多少抗力,加上下面的人不可能如实汇报,就导致了劳民伤财的结果。

刘邦:

“匈奴一事暂且不提,焚书坑儒一事,又作何解释?”

嬴政:

“朕焚书,不过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还有,朕何时坑儒?你指的可是那些欺世盗名的方士?坑杀这些鼠辈,何错之有?”

关于焚书坑儒一事,存在着多种说法。

对此,江辰有自己的观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不能安枕无忧,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让他十分困扰。

天下初定,各国文字、流通货币、遵循的社会规则以及史书诗书等,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沟通困难。

嬴政曾向南方地区(原楚国国土)发布一封诏书,但那边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上的内容。

就像我们去国外,你要讲中文,大家或许能猜出你是华人,却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秦朝跟我们遇到的情况不同,在自己国家内,如果连交流都做不到,还能算是大一统吗?

中央的命令无法传达到各个地区,长此以往,必定造成各种混乱。

因此,嬴政采取统一文字的方法,让大家的书信和文章都用同一种文字,解决各地交流困难的问题。

但这只是解决了表面上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思想上的统一。

当时,百家争鸣,有些读书人更是厚古薄今,私下议论国家大事,故意制造混乱。

底下百姓书读的少,加上舆论引导,不知不觉间就被影响到,导致大秦的威信受到极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