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第二卷)古代卷(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印刷术的产生及其经典革命

在世界文学经典的传播过程中,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文学经典的传播工具,走出了漫长的人工抄写的历史,摆脱了繁杂的人工劳动,文学经典从此开始能够被大量复制,广为传播,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

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印刷术,是中国对人类世界的最杰出的贡献之一。中国是世界印刷技术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印刷技术都是由我国传入,或者是在我国印刷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学界一般认为,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综合有关史料及现已发现的实物,雕版印刷术以起源于唐朝前期较为可靠”。[1]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我国的印刷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促成印刷业的一次重要的革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刷技术在中国起源后,迅速在东亚地区流传,于公元8世纪传入日本,10世纪传入朝鲜,随后又经中亚传入波斯,大约于14世纪又由波斯传入埃及以及欧洲的一些地区。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像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于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铅、锡、锑的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他还把榨取葡萄液所使用的小型挤压机改造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成为印刷机械的先声。”[2]

虽然古登堡活字版印刷术比中国晚了400年之久,但是,古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极大地改善了文化传播模式,也改进了民众读书和接受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与文化走出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的突飞猛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因为印刷术的发展,文学经典的广泛流传和普及有了可能。活字版印刷术的应用,使文学经典的传播和普及便迅速加快,也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掘、推广和复兴提供了可能。于是,15世纪之后,在人们的面前出现了璀璨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世纪的幽灵自然消逝而去,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得以广泛展开,掀开了人类思想发展的近代序幕。

综上所述,外国文学经典在古代的生成以及传播途径,经历了种种演变和发展。由于人类不懈的努力,文学经典的传播媒介不断更新进步。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得经典的广泛流传和普及以及文化的发展和先进思想的传播成为可能。

[1] 应岳林:《印刷术在中国的起源、发展及在亚洲的传播》,《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第65页。

[2] 孙小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中国科技月报》,1999年第2期,第59-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