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6章 说小白(下)

上面说孔子赞赏齐桓公“正而不谲”。

提到齐桓公,必须要提管仲,没有管仲,便没有齐桓公的丰功伟绩。

做的是管仲,收获美誉的是齐桓公。

往往对齐桓公的赞美便是对管仲的赞美,同时,对管仲的批评大约也有对齐桓公批评的意味。

孔子对齐桓君臣的赞扬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孔子的门徒中子路子贡是学识方面的优等生,对于管仲有不同的看法。

子路提出管仲私德不好,公子纠被杀,管仲没有尽到臣子的忠,反而投靠了自己的政敌齐桓公,但是后世对管仲的评价却很高。

子路曰“未仁乎?”

意思是管仲似乎达不到我们推崇的“仁”的境界。

同样,子贡也提出这样类似的想法。

孔子指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这都是管仲的功劳,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早就丢掉了,亡国是小事,文化没有了是大事,亡国可以重建,文化没了怎么办?

没有管仲,我们早就是落后民族了,跟那些蛮夷有什么区别呢?

怎么能以普通人的标准去要求管仲呢?

他们做的这些,完全合乎“仁”的境界。

这是孔子对齐桓君臣的赞美,这样的评价非常高。

当然,对于管仲,孔子也有自己的批评,视角在子路子贡之上。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对管仲的批评主要是在私的一面,一是不检,有三归,正式的夫人有三个,诸侯们才能有,大臣不可以,你找小妾行,正儿八经的夫人居然有三个,不检不符合礼制。

有反坫,越级享受,与国君的待遇一样,不可以,不知礼。

两相比较,公的面上,齐桓君臣功劳很大,对天下文化对天下不被分裂,维护了周朝礼制有莫大的贡献,但是从生活上,管仲做的不够,而且他明知不符合自己的身份,还去做,管仲不知礼。

你看孔子到了关键的地方,不管你功劳多大,不符合礼制就是不符合,就要批评你。

这是孔子的理论。

说到私德之外,孔子对管仲还有次评论,评价也很高。

或问子产。

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

曰:“人(仁)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产、子西、管仲

评述子产,是一个惠及百姓的人,提到子西,孔子有一点不屑,没说什么,简单的表示“他呀他呀”或者“那个人啊那个人啊,不想说或者没什么可说的”,而对管仲,极高,“仁也”,还举例子说明,夺了人家伯氏的地盘,让人没好饭吃,但是伯氏到死没有怨恨的话。

想想很有意思,你把人家的地盘夺了,人家没齿无怨,说明什么呢?

说明管仲的政治工作做得好,很讲究方法有艺术,也说明伯氏对管仲是真心服。

这是管仲的本事。

这里的评价也是高的很。

事实上,齐桓公的伟大在于无限信任管仲,终其一生,能提的上桌面的大概就是听鲍叔的建议,任命管仲为国相进行全面改革,而这个管仲恰恰是自己政敌的人,还狠狠地射了自己一箭,差点要了自己的命。

这是齐桓公可赞赏的地方。

尊管仲为“仲父”,用而不疑,是桓公最闪耀之处。

桓公手下有三奸,易牙、竖刁与开方,管仲在的时候对他们有很多约束,即便桓公偏爱他们,他们也不敢擅权,为什么?

管仲是国相,桓公之下,国人之上。

所以他们常常在桓公面前说一些坏话,但是桓公不为所动。

一次这三人在桓公面前表示,现在主公张口闭口说仲父怎么样怎么样,岂不是让国人以为齐国无君了吗?对管仲也太恭敬了吧。

桓公听了笑了,你们是些什么玩意儿我还不知道?

仲父相当于寡人股肱,有仲父则有寡人,你们懂什么?

以后说说仲父的闲话,小心你们吃饭的家伙。

后人赞美桓公信任管仲:

疑人勿用用勿疑,

仲父当年独制齐。

都似桓公能信任,

小人百口亦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