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让子弹飞出碉楼
(民谣)
白石村中多碉楼,周参谋长巧运筹。
抗日战士神枪手,一枪一个“萝卜头”。
这是歌颂当年五桂山游击队参加“白石村碉楼防御战”的客家山歌引子,唱的是指挥这场战斗的珠江纵队参谋长周伯明及支队长欧初辖下两个中队出奇制胜的传奇故事。
碉楼底层左侧镶嵌着一块黑珍珠石匾,上面镌刻着“白石村碉楼防御战”的简述。斑驳的碉楼与弹痕是来自抗日战争历史深处的烙印。
1945年2月27日,据情报称,被五桂山游击队“教训”了一下的驻神湾伪三十三师梁雄大队,当天就搬来石岐日军,拟向刚撤到三乡白石村休整的五桂山游击队作反扑性进攻。周参谋长料到敌人此举,神湾之战受制于敌,未能将其一鼓聚歼,好比打蛇未中七寸,捅了一个马蜂窝。
到了白石村,欧初将驻地和岗哨布置妥当,就随周参谋长一起仔细察看了全村的地形。白石村北面环山,南面村口有河涌和竹林。白石村是个侨乡,大多建有碉楼,以防盗贼土匪入村抢掠。
绕一圈后,周伯明问欧初:“村中碉楼你知有多少?”“我正好数过,不足百户的小村落,共有碉楼17座,平均五户一座,约50米一‘岗’,村口河涌闸门正对处那座最高的为‘碉楼王’,易守难攻。”欧初回答得中肯利索。
“是啊,”周伯明接过话说,“这里虽近岐关公路,但距离五桂山根据地不算远。村后有山,不高,利于防御,山前有一片荔枝园。我们何不借此地利、天时与人和(群众基础好),面对即将来犯之敌做篇好文章如何?”
欧初点头称道,周伯明继续说:“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攻坚,也可以在有利条件下打野战。但遇敌人配有重火器前来进攻时,我们是否有能力保卫根据地呢?我是想找个机会和敌人碰一下,好好教训他们。当然,游击战争的原则是不应该随便同敌人硬碰硬,我军弹药很少,也不易补充,经不起打消耗战。但为了巩固政权,在敌人以为我们一定不打硬仗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来个硬碰硬,一改之前转移阵地的消极防御为坚守阵地的积极防御。兵无常势,出奇方可制胜。”
英雄所见略同,欧初也赞同此方案。与其白挨子弹,还不如让子弹飞出碉楼。欧初深知“不拘一格,剑走偏锋,顺手牵来,随形布局”正是这位坚毅果敢,多谋善断,打起仗来常有独到思路的周参谋长一贯的作战风格。
周伯明1934年参加革命,曾被党组织派到张学良的东北军工作过。他上过军校,研习过兵法兵器,尤擅爆破与游击战术,如麻雀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伯明从延安转战广东,先后指挥参与多场战斗,屡建奇功。到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后,他亲自主持,除了带出精干的战斗指挥员罗章有之外,又培训战斗连队的爆破技术,培训出梁冠、甘子源等一批技术过硬的爆破手。此后,分布各区的战斗连队频频出击,几百斤重的TNT炸药包四面开花,令盘踞在中山的日伪据点纷纷闻风丧胆。
“不知今日‘周郎’有何妙计?”欧初笑问周伯明(周伯明原名周益郎)。
周参谋长当然是心有妙招。他计划先将主力群隐蔽于村北后山荔枝园中,包括后来林叔(林铿云司令员)派梁奇达驰援及时赶到的人马,再派一个轻机班占据村后的山头制高点,以防敌人后援部队对我方游击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除在村的东西两翼与邻村相接处布控部分兵力外,其余兵力全部分布于村南,即村口前沿地带的十座碉楼中。以正对村口的碉楼王为中线,各驻兵碉楼随形“就位”布下“碉楼阵”,呈半月形拱楼王而立,以碉楼为正面作战单位,严阵以待。此外,参战的马城中队还派一个班,掩护与协助爆破手甘子源在鬼子进村必经的地段埋雷。
周参谋长与欧支队长坐阵碉楼王运筹帷幄,谭生队长和林伟干指导员负责执行与协调。周参谋长还交给林伟干一项特别任务,就是从敌人发出的第一声炮响开始统计,至60响即报告。
据当年参加过白石村碉楼防御战的近百岁抗战老兵二叔公(冯永)忆述。他时任民族队三班班长,开战前带班掩护与协助甘子源埋好地雷后,便随中队长彭福胜进驻村头的一座碉楼。碉楼主人姓张,是一位爱国华侨。楼高四层,一楼是厨房和客厅,二楼是主人房,主人张伯将三楼四楼腾出来给游击队使用。战斗一打响,主客便是一家,张伯的家人就成了战斗服务队员,从早到晚轮番送茶、送水、送干粮(番薯芋头),甚至帮忙护理伤兵。张伯的义举激励了战士们的斗志,感激之余,大家嘱咐张伯倍加小心。张伯激动地说:“我宁愿同你们一起战死碉楼,也不愿当私心鬼、亡国奴!”
此番动人场面在其余游击队驻守的各个碉楼轮番上演。谷镇(即三乡镇)民主政权所派干部郑滔、白石村妇女主任郑姨、民兵队长伟叔带着民兵,准备了许多禾秆草,用以搭建屋子,解决部队人员的住宿问题。战斗一打响,他们马上安排村民烧开水、煮番薯芋头,帮忙抬伤员。全村群众闻风而动,竭尽全力、义无反顾地支援子弟兵,只盼游击队能打个胜仗。
白石村的碉楼固然是这场防御战的有形利器,而碉楼的主人、白石村人民群众却是比碉楼更坚固的“堡垒”,是克敌于无形的利器!
各碉楼的全部火力都布置在碉楼的窗槽上,透过窗槽往下望,村口动静一目了然。持枪可瞄准鬼子进村必经的三米宽村道,让来敌在碉楼中游击队的最佳射程内接受“点名”,保证有来无回。
大战前夜,月黑风高,游击队派出的一支七八人的搜索小分队沿岐关公路两线向北行进至白石村不远处。天将拂晓时,小分队突遇敌人,几声清脆的枪声打破夜空的宁静。双方驳火后,小分队迅速向驻地撤回。不幸的是,其中一名游击队员在回程时中枪身亡。
天色渐明,周参谋长通过望远镜,忽见镜头中出现一个日本鬼子,正走向那名游击队员刚刚牺牲的地方。说时迟,那时快,周参谋长顺手抄起身边一枝长枪扣动扳机。“砰”的一声,那名日本鬼子应声而倒,另一个鬼子急忙救援,“砰”,又一枪,“萝卜头”正好成双。周参谋长用神枪双倍讨回了血债,黎明前的战场又归于死寂。
20多分钟后,天色渐亮,雾渐散开。周参谋长全面观察敌阵后,判定来犯之敌中伪军有200余人,日军是一个步兵中队100余人,一个炮兵中队80余人,日伪军合起来约500兵力。
周参谋长心中盘算了一下,敌人有武器优势,兵力多不见得是优势。若此时撤退并不太难,何况山后还有条红色通道通往五桂山根据地。若此时坚持硬碰硬,颇有点破釜沉舟的味道。
忽然枪声响起,不容多想,周参谋长看表,正好8点整,敌人的正式进攻开始了。枪在手,箭在弦,他心一横,让战果来说话吧!
敌人的进攻还是老套路,伪军打头阵,后方距离100米的日军步兵一字横向散开,再往后700米,炮兵设置三门炮直接瞄准目标射击。开始火力不大,只当是打顶头阵的伪军壮胆,直到伪军距村边约100米已被我方游击队撂倒十几人时,日军才大吃一惊,重又调整战略。
8时30分,日军进入离村外200米的阵地时,炮声与机枪声大作,犹如闪电雷鸣,子弹雨点般射向碉楼。待敌方火力稀疏时,碉楼中的游击队抓紧时机,作短促射击,那拼命冲向村边的80多名伪军又被撂倒十几个。
这个时候,周参谋长布下的碉楼阵开始大显神威,一梭梭子弹飞出碉楼,瞬间形成交叉火力网,逼迫村边的伪军不得不进入那条在中心碉楼射程30米内,却只有三米宽的“死亡通道”。
伪军刚从围墙边突入通道,即触到周参谋长那枝好似长了眼睛的长枪,他对着敌人一枪一个准。白马队队长谭生也不含糊,一枪便打中了一个伪军小头目。众枪齐发,打得伪军不是胸部穿孔就是脑袋开花,后续的伪军连头都不敢抬。
眼看从主动进攻沦为被动挨打的局面,日军气急败坏准备反扑,集中了全部兵力与火力,孤注一掷,向前强行推进了几百米。伪军准备全部推进村,日军步兵中队则推进至村边一百米处,炮兵中队加快发射速度,妄毕其功于一役。
白石村碉楼附近顿时枪林弹雨,炮火连天。两军对垒的战场出现了极不对称的“长枪PK大炮”一幕:
大炮是鬼子的“杀手锏”,炮弹猛烈飞向碉楼,一些原本就比较残旧的碉楼,不是被腰斩就是削头,多位战士负伤,但他们顽强抗争、坚守不撤。
该看周参谋长如何出招还击了,出乎大家意料,传来的命令是前沿碉楼的战士不得恋战,立即全部撤退到游击队主力集结点及中心碉楼听命。周参谋长这一招可厉害了,叫“以逸待劳”,不战而屈人之炮。原来,在敌人猛烈的大炮攻击下,指挥部中心碉楼虽也被击中三炮,却无一炮伤及心脏,坚固岩石所砌的楼身,任敌枪击炮轰,屹自岿然不动。
指挥部中心碉楼顿成“排炮之的”,参谋长静观事态,等待战机。这时从前沿碉楼撤退过来的一位战士大喊:“报告。”周参谋长一看战士怀中抱着一枚炮弹,战士说:“这是一颗哑炮,指导员让我马上带给您看看。”
周参谋长细细端详,这是41式山炮,口径只有7.5厘米,俗称小钢炮,特点是便携、短平快,但对于坚固的碉楼而言,威力有限。
周参谋长当即命令各碉楼的步枪予以回击。成排的子弹飞出碉楼,飞向敌军炮兵的阵地。
“好!”周参谋长从望远镜里看见日寇有四个炮手中弹。本来日寇是边打边攻的,见出师不利,急忙拖着大炮退隐,躲长枪去了。
中午时分,敌人的大炮不大吭声了。林伟干前来报告,此时正好打响60响炮弹。参谋长一听,脸上露出了不易见的笑容。他算准了,敌人是按一门炮配20发炮弹为一个基数,三门炮,共60发炮弹。不言而喻,敌人已成强弩之末了。至于碉楼外的轰隆声,一听就是日寇步兵的掷弹筒,隔靴搔痒,一点都奈何不了碉楼里的游击队。
两军就这样僵持着,敌人几番冲进村里,都过不了那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仅三米宽的“死亡之道”。
南面村头枪炮声稀疏下来后,北面村尾却断断续续打了起来。原来日寇一个小队配一挺轻机,天亮前已迂回到后山腹部,进攻开始后便拟冲上主峰,先封死我方游击队的退路。岂料游击队神机妙算,日本鬼子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落空原因其一是我方坚守不退。其二是周参谋长早令轻机班抢在敌前占了主峰。若敌人想从次峰夺回主峰,也要走一条三米宽的山脊道,虽只有100米,却在主峰上一挺轻机加六支长枪居高临下的最有效射程之内,步步惊心,无异又是一条“死亡之道”。僵持到下午三时,这小队日寇只好开溜了。
下午4时,敌人疲惫了,将火炮先撤出阵地。看来敌人不敢拖到天黑,该我方游击队出手了。一声令下,我方游击队反守为攻,集中兵力,绕到西边出兵,拦腰截击敌人,正面子弹从各碉楼里齐齐飞出,火力密集,枪声大作,响彻战场。
日寇落荒北逃,伪军溃不成军,我方游击队追击两公里方“鸣金”收兵。
“长枪PK大炮”,游击队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胜出,歼灭大炮武装的日寇13人,伪军死伤40余人,并击退日伪军的十多次进攻。
“白石村碉楼防御战”创造了一个“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的教科书式经典战例。“白石村碉楼防御战”打出了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完胜的第一场防御战,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国威!
几十年后,战争硝烟散尽。承载着英雄故事的碉楼,依然傲立在蓝天白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