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去年7月13日,我的老朋友杨应彬过世,转眼又一年了。
应彬同志与我同年(1921年生人),都对诗词书画情有独钟,也时常写诗,以文会友。当年我们组织《广州诗社》,大家推我为会长,时常可以见到应彬同志扬洒笔墨,诗兴大发,拜读之余,当也触动感想,亦有诗如泉涌的时刻。
很早就读过应彬同志的《小先生的游记》,据说写这篇小说的时候他还不满13岁。如今再读,觉得他当年小小年纪就文思严谨,观察入微。他的那些文集,我大都读过,比如:散文集《岭南春》,论文集《碎砖集》,诗词集《东湖诗草》、《东山浅唱》、《东廓吟鞭》,《金华集》(与郑黎亚合作)、《杨应彬作品选萃》、《杨应彬文集》等,都在我的书架上排列,时而阅之,想到同龄人已经西去,留下的笔墨文稿,常使我梦归当年,不胜唏嘘。
我和应彬同志也认识很久了。在抗战时期,就听说他的故事,他曾为党的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我和吴有恒在粤中纵队准备迎接南下大军,那时就和他见过面。
建国初期,杨应彬同在叶剑英领导下的广州军管会任副秘书长,后历任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他的夫人郑黎亚任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杨应彬和郑黎亚仍十分关心国家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关心贫困山区老百姓的生活和下一代的成长。
如今,应彬夫妇都已仙逝,但却人去香留,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爱情,他们的著作和诗词,他们的音容和笑貌,依然长留人间。
其实每个人都会走完人生之路,都会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有的光荣,有的卑微,有的平凡,有的崇高。而应彬夫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生,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想说,他们就是那种品格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谨以此文悼念我的老朋友、老同事、老战友应彬夫妇!
感谢广东省政协主编出版《杨应彬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应彬同志的子女也为出版这本书作出了努力!
是为序。
2016年8月20日
(作者欧初是中共广州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