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雨水

细雨润发丝,迎春花儿艳。

溪畔黄牛吼,杏花蕾待开。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的2月18、19或20日,多半是在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前后,太阳位于黄经330°时为“雨水”。《淮南子·天文训》曰:“(立春)加十五日斗指寅则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与“小雪”二候正好相对。《吕氏春秋》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此段时间,北半球的日照时数和光照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加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起来,逐渐向北推进,与大陆上的冷气团激烈而频繁地较量对峙,形成冷暖气团相交的降水锋面。就是说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那种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的时日已经过去,而春风吹拂,冰雪融化,柔和温暖的阳光时不时地会普照大地,和风细雨的天气越来越多了起来。雨水时节的降水,会呈现出降雪减少而降雨增多的趋势。有谚语说:“三月还有桃花雪,四月还有李子霜”,就是说即使到了农历三月,都还有可能降雪;即使到了四月,李子正在幼果期了,也有可能降下霜来。在我国多数地区,最后一场降雪要到雨水至惊蛰时节了,只是雨水时便已经很少见了。唐代韩愈有《初春小雨》诗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正是描述了京城长安雨水时节的好风光。

在我国,雨水季节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一片萧索。然而,若你行走在黄河中游地区的茫茫田野之上,一定会看到在那背风向阳之处,一簇簇的迎春花在绽放,给人以春的气息和温暖。郭沫若在《百花齐放·迎春花》中写道:“春天来了,我们的花开得比较早,金黄色的小小喇叭,压满了枝条。”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一般都在10毫米以下,正处于由雪转雨的过渡性时段,而越冬小麦、油菜也正好处于返青、起身期,需水量开始增加,因此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立春天渐暖,雨水送粪忙。”以小麦春灌、耙耱保墒、中耕保墒为中心的大规模的麦田春季管理工作开始,秋田一般均采用顶凌耙耱或镇压的农艺措施,并开展运送农家肥等农业生产活动。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上升到了10℃以上,已经进入了气候学上真正意义的春天。清郑板桥有副名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可以得见,南方与北方的早春是那么的不同。在春风春雨的催促下,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广大的农村开始呈现出繁忙的春耕景象。有的地方雨水较多,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很有必要。

雨水节气前后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人们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元宵节”,它是中国人民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并逐渐将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都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刘氏宗室齐王刘襄为保刘氏江山,正月十五起兵讨伐,“诸吕之乱”终被平定。于是,京城里张灯结彩,以示庆贺。从此,元宵节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此日,人们猜灯谜、赏花灯、燃放烟火,还要跑旱船、踩高跷、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地进行游行,俗称“闹元宵”。由于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平日里实难相见,因此,元宵节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好时机。北宋欧阳修《生查子》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南宋辛弃疾《青玉案》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描述元宵夜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正月二十五是填仓节。传说古时候,北方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朝廷不顾人民死活,继续强征皇粮,地方官员也趁机横征暴敛,闹得民不聊生,饿殍(piǎo)遍野。这时,给皇家看管粮仓的官员,古称“司仓”,看到官仓里大囤大囤的粮食和父老乡亲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景况,多次上书皇上禀报民情无果,实在无法忍受,便冒死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司仓知道触犯王法,难免一死,便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粮之后点火烧仓,他自己也一并葬身于火海。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司仓,重补了被火烧坏的官仓,相沿成习,填仓佳话也世世代代地广为流传下来。

节气与健康

雨水时节,人们养生要以防寒保暖、健脾祛湿和准备养阳为主。防寒保暖应注意春捂。由于此时的天气升温开始明显起来,但同时也是寒潮时常侵袭的时候,民间谚语“二月休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一定要注意“春捂”。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捂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也要视天气适当增减衣物。具体的春捂是要做到“下厚上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袭,因此,要注意背、腹和足底的保暖,以预防感冒。而腹部保暖,则是用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衣着要注意多穿着一些宽松舒适、透气的服装,同时,也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捂出了一身汗,反而更容易着凉伤风。在南方的一些地区,雨水开始过多,也会造成一些人因湿气过重而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说:“湿气通于脾。”明医张景岳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元医李东垣则说:“脾胃伤则元气衰。”所以要注意加强对脾胃的养护。通常,人们以多喝汤粥的方式滋养脾胃。一般山药粥、红枣粥、莲子粥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人们以芡(qiàn)实莲子苡仁汤进行食疗,以养护人体的阳气。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可以多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春笋、藕、芋头、萝卜、山药等。同时,人们的情绪也常常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产生波动,这样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元医李东垣还说:“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情绪波动特别是对于一些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等人群更是不利。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加强综合修养以利健康,可迎着太阳晨练。晨练不宜起得太早,应太阳出来、气温升高时再去锻炼,运动要适度,不要出太多的汗。

雨水有三候:初候,獭(tǎ)祭鱼;二候,鸿雁北(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到,水獭见水中游鱼多多,急不可耐,抓捕到手都来不及享用,匆匆放置于岸上,又下水猎捕,就好像陈祭于天的样子。过五天,鸿雁自南向北飞过。又过五天,便能看见一些早发的草木开始萌芽了。

【雨水·初候·獭祭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初候,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渔’之古体)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逸周书汇校集注》曰:“獭也者,獱(biān)也,水禽也,一名水狗,似狐而小,青色。此时鱼肥美,獭将食而先置之水边,四面陈之,有似于祭。”意思是说,此时,水獭开始捕鱼了,它们先将鱼摆放于岸上,如同先祭后食一样。所以古人称其为“獭祭鱼”。据笔者观察:初春时节,水獭见水中鱼儿多了起来,急于猎捕。于是先捕获一批之后放于岸上,随后慢慢享用。且其吃相与人们祭拜时动作相像,故得名。拍摄“獭祭鱼”与“鹰乃祭鸟”“豺祭兽”一样,宜抓拍动物拟人化的祭拜动作,以体现古人意图。

(拍摄于海南岛天鹅湖动物养殖基地)

【雨水·二候·鸿雁北】

《逸周书汇校集注》曰:“鸿雁来者,自南而北也,即《小正》所谓正月雁北乡也。案《时训》‘小寒之日’已言‘雁北乡’,此直云鸿雁来,而其义自见,且雁无定居,有似旅人,故南北皆可以言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二候,候雁北。《月令》《汉书》作鸿雁北。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雁自彭蠡而北矣。”意思是说,此时大雁开始由南方越冬的栖息地鄱阳湖北飞,人们可以看到空中迁飞的大雁了。在晋北的雁门关,曾有“南雁北飞,口衔芦叶”的记载。意思是说,雁门关关雄陡险,就连迁飞的大雁也必须衔叶助力方可飞越。

(拍摄于河北省邯郸市溢泉湖畔)

【雨水·三候·草木萌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三候,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是为可耕之候。”意思是说,此时,一些发芽较早的植物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发嫩芽,农民也可以到田间进行春耕农事活动了。《夏小正》曰:“囿有见韭。”其实,拍摄“草木萌动”以春韭露头为最佳也。

(拍摄于晋南临汾市翼城县城西)

惊蛰·翔山春早/(拍摄于晋南临汾市翼城县东南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