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读书人
思路决定出路。如果不学习,有限的信息就会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思维范式,限制我们的思想,阻碍我们进步。怎样学习呢?我们要拓宽视野,储存多向度信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实践与反思。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学习。如何读到好书,如何真正读懂好书,如何使好书的价值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这些都非常重要。
教师要通过博览群书找到好书。我曾经到互联网书城去找“好书”,发现畅销榜里有大量励志的书籍、儿童读物等,其中不乏好书。励志类书籍能鼓励我们努力学习与工作。我觉得比起口头说教,阅读和思考更能激起一个人主动发展的欲望。儿童读物能让我们保有童心。我曾经和孩子们一起读过李晓玲、杨红樱、郑渊洁等多位老师的书,这些书帮助我更好地实施儿童教育。也是这些书,使我“一直还是少年”。
教师还可以有目标地去读好书。有这样一类书籍,它们就像武林秘笈,真的能帮助我们成为一名好老师,但我们在畅销榜却无法找到,那就是关于如何有效实施学校教育的书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去获取这些阅读资源。首先是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除此之外,还有更加广泛的拓展资源,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主动去寻找。比如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寻找关于“如何当好班主任”的书籍。
一旦读到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起到指导作用的好书,就要展开深阅读。怎样算是深阅读呢?读很多遍,写很多笔记和反思,写践行计划。甚至,为它改变了工作方式,提升了境界与情怀。如何真正读懂好书,在于我们的深阅读是否有“深思考”,在于思考的品质。人的一生都在成长,学习则是一生的修行。我始终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学,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古人说:“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所以我总是要求自己:思考,思考,再思考。
深思之后,就是践行,使好书的价值在自己身上得到体现。在这一章节中,我会与大家分享我自己的读书感悟与因之而改变的教育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