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霸三吕胜
霸(西楚霸王)
项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省)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年少之时在街边见秦始皇,因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被认定将有一番作为。其因为个人武力超群而享有盛名,是一位出色的武者,却不是一位合格的王者(可参见其进入咸阳城后放任手下士兵为非作歹,以及因“一己私怨”火烧阿房宫的作为)。垓下之战后,被刘邦的军队围攻于乌江边,终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苟活,自刎于乌江边。虽有李清照用《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描写出一位有情有义,顶天立地,不肯苟且偷生的英勇形象,但“优柔寡断”、“匹夫之勇”亦是后世评价其的主要用词。
“霸王别姬”描述的是四面楚歌后,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的悲怆爱情。
三(三员虎将)
萧何,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秦末为刘邦心腹之一,辅佐其起义,史称“萧相国”。早期职务类似于现在后勤部长。刘邦打仗时,萧何主要负责后勤保障,从头至尾坐镇陕西。刘邦成为天子后,任其为宰相。后期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善终。
张良,韩国(今河南省)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早年有石桥捡鞋奇缘,后有博浪沙刺秦之勇,在鸿门宴中担任重要角色——“垫后”,纯属有故事的男神一枚。职务类似于智勇双全的参谋。协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又协助吕后(吕雉)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晚年云游四海,颇为逍遥。
韩信,汉族,淮阴(今江苏省)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兵家四圣”因个人评定标准不同,故而一直存在争议)。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有胯下受辱的能屈能伸,有一饭千金的知恩图报,还有背水一战的孤注一掷。早期在项羽麾下只成为执戟郎中(大门警卫员),后投靠刘邦依然没被重用。本意离开,苦于萧何连夜追赶劝其回归并要求刘邦为其升官,而“一战成名”升为大将军。(此段也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汉王朝成立之后,谣传韩信要造反(是否为谣传有争议),总之被萧何骗入皇宫后,吕后指使宫女将其乱棍戳死。(由于韩信的成功与失败皆由萧何所起,故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典故。)
吕(吕雉·吕后)
吕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人,刘邦的结发妻子。此人手段狠毒,心思缜密。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太子刘盈(吕雉的亲儿子)继位成为汉惠帝。刘盈生性仁厚懦弱,吕雉借机掌权。为泄刘邦独宠戚夫人的怨恨,她先杀了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赵王),又派人砍去戚夫人手脚,挖去眼珠,灌下哑药,熏聋耳朵,置其于厕所,呼为“人彘”(彘zhì,猪的意思)。汉惠帝被母亲所作所为吓得心惊胆战,从此每天借酒排忧,不问朝政。公元前188年,郁郁寡欢的汉惠帝驾崩,吕后又立张皇后(汉惠帝亲姐姐鲁元的女儿)的养子为少帝,后又因为怕小皇帝将来报复,将其杀害。重立常山王刘义为少帝,改名刘弘。在刘邦过世后,吕雉掌权长达十六年,期间不仅大封吕氏家族成员,还不断削弱刘氏家族的势力,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的第一位。
胜
楚汉渊源的大致顺序如下:
背景:陈胜、吴广起义后。
项、刘同投江苏楚王→刘邦直取咸阳→鸿门宴→项羽自封西楚霸王→项羽安插将士监视刘邦(三秦之地)→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楚河汉界划分→项羽被赶到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自刎乌江→刘邦称王,建立大汉王朝。
口诀联想词:

口诀记忆法:用六根木棒做一把伞,很结实,屡次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