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 研究·第十六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文化侵略研究

李 莹 李正鸿

摘 要: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开始对东北进行文化侵略,确切地说文化侵略是先于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的,因为它服务于军事侵略和经济侵略。日本文化侵略,实际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他们在东北各个文化领域展开,通过报纸、电台、宗教以及办学等各种办法进行文教侵略,不仅使我们震惊,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的反思和回味。本文揭露和研究日本在东北的文化侵略,特别是在日本当前右翼势力否定侵华历史,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的条件下,更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日本;东北;文化侵略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有军事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方式,对军事、经济侵略研究材料整理和介绍都很丰富,但是日本对中国东北文化侵略材料专门研究的不多。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不仅想要中国人的命,还想要中国人的心,不仅要进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还需要用“文化”这把软刀,为日本进行侵略服务。所谓文化侵略就是“将自国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设施、自国的语言文学等强加于对象国,——这些文化行为都构成了文化侵略”[1]。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很多方面就具备这些特征。所以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文化侵略的历史,比军事侵略的历史时间更长、危害更大。

一、日本对中国东北进行武装侵略前,先制造侵略中国的思想舆论

众所周知,日本觊觎中国,由来已久。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想以朝鲜为跳板,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大明的援朝抗日,粉碎了日本占领中国的野心。但是,日本贼心不死,还要野心勃勃地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虽然武力无法实现,但在思想上,一些民间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对日本用什么方式侵华,进行种种研究,有的用文艺形式,有的以学术研究的方式为日本进行侵华出谋划策,甚至提出了很多侵华理论。17世纪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所编大型历史剧《国姓爷合战》中,让日本武士开进南京,幻想在中国土地上建立日本人王国,这部戏在日本很受欢迎,多次上演不衰,观众多达20多万人次。以上这种情况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迷梦虽在100年后破灭,但是一些日本文人对中国抱有幻想,想用武力占领中国。由于侵略行动无法实施,就以文艺形式加以虚幻侵略中国。

到19世纪初,日本学者用学术著作的方式,从理论上阐述侵华方案。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佐藤信渊,在《宇内混同秘策》中提出,是神赋予日本的一种使命,就是由日本来统一世界,并设计出入侵中国计划。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侵华领域也呈现新的表现形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著名的就是福泽谕吉提出侵华理论,他宣称日本和西方列强一样,已经是一个“文明”国家,朝鲜和中国是野蛮国家,日本进攻朝鲜和中国就是推进文明,不服从日本就是不服从文明。他是日本近代的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把日本推向军国主义道路,为日本侵华出谋划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学术界在理论上形成对华侵略的主导思想和舆论。到20世纪初,亚细亚主义也成为日本侵华的主流。这时期,学者著书立说,大肆宣扬“支那必死论”“西方列强分割理论”,认为西方列强要分割中国,中国一定会要亡国,日本应该“保全”中国,保全的实质是日本占领中国。1916年出版的小寺谦吉《大亚细亚主义论》,实质就是宣扬让中国承认日本对亚洲,对中国的领导地位,实际上这是赤裸裸的强盗理论。

二、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文化侵略

(一)日本在东北用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文化侵略。早在1901年,中岛真雄《顺天时报》就无视中国主权,造谣生事,混淆视听,欺骗民众,以搅乱中国为乐事。任白涛先生称,“最大胆,最无耻,最‘露出原形’的,便是一九〇一年创刊,在中国舆论界整整捣乱了三十年方才归于消灭的《顺天时报》。”[2]日本在营口办日文报纸《营口新闻》,在大连先后办《辽东新闻》《满洲日日新闻》《泰东日报》等。截至1927年,日本约在东北创办报纸70多家,并在几家大的新闻机构,也陆续设立了支局,用以压制中国人民排日抗日舆论。1920年8月,满蒙文化协会发行《满蒙》《东北文化》。其中,《满蒙》主要开展东北地区的地志、考古研究工作。1921年1月,以“满铁”中坚知识层为主的综合杂志《新天地》问世,给“当时的政治经济评论及文艺吹进了清新的气息”。1927年8月,《满洲评论》创刊。该杂志以“满蒙”及“中国”为研究对象,内容多样,虽是小型周刊,影响却很大,九一八事变后成为日本对东北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二)在华情报组织,情报收集与文化间谍活动,是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方面。间谍情报在侵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甲午战争前后,就有很多日本人,以访问、经商、旅游等各种形式深入东北各地,特别是在学者中,形成了一股中国旅游热,借旅游名义,对东北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甚至有一些人怀着觊觎中国的动机,来东北刺探军事情报。一些在华官办大学、会社、研究会等都从事刺探对华情报活动,收集大量有价值情报资料,覆盖了东北各个领域。

(三)利用宗教为殖民侵略服务。宗教在日本文化侵略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日俄战争爆发后,神道随着侵略者侵入东北。1905年11月,日本在东北建立了第一个神社——安东神社,关东都督府成立后,即着手筹建大连神社。奉天、辽阳、长春等“满铁”附属地也都建有神社,供奉天照大神等神位。九一八事变前,各种神社已达44个。1920年,大连成立了满洲神职会,组织会员工作和研究,与日本神社保持联系,以促进神道之发展。日本当局极其重视神道对“弘扬国威”鼓舞士气的独特效果。日本皇室成员曾多次亲临东北神社致祭,对在东北的日军和移民以“很大的鼓舞”。“满铁”每年拨出大笔经费“赞助”神社活动。神道在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起到一种超宗教动力,煽动侵略的作用。与神道同时,日本的佛教、基督教也充当了为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服务的工具。日俄战争中,日本真宗本愿寺派率先组织一批僧侣,随军来到中国东北。

(四)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各种文化机构,加强殖民思想宣传,成立各种“研究会”“学会”搜集有关情报。“满铁”成立不久,就组建了“满铁”调查会。该会是当时日本在东北最大最完备的情报机构,对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风俗、民情等方面作详细考察,备受殖民当局重视。1920年7月,“满蒙文化协会”成立,其活动内容十分广泛,积极宣传和推行所谓“国策”即“大陆政策”;竭力进行所谓“开发”满蒙文化,举办多种社会活动,并更名为中日文化协会。称谓的改变反映了日本对我东北侵略的扩张企图。协会的具体任务,在《满蒙文化协会事业及会员规则摘要》中列有7项,概括为:(1)调查研究事业;(2)介绍宣传事业;(3)满日亲善事业;(4)教育事业;(5)编辑出版事业;(6)发行杂志及单行小册子等。具体由调查部、编辑部、介绍部、计理部、庶务部负责执行。1921年,满洲考古学会成立,目的就是证明东北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国领土,为日本侵占东北寻找有效依据。对此,在东北地区进行搜集、勘查古迹、遗址及研究。该会的“研究”后来为“满洲学会”取替。1926年3月成立的满洲法制经济研究会,专门“研究”法律、政治、经济等学科的理论和应用。出版季刊杂志《法律经济研究》,经常举办讨论会和演讲会。1926年,满蒙研究会成立,提出宗旨,“面向未来,着眼现在,调查满蒙的各种事情”。以杂志记者为主体,联合法律家、社会研究家、事业家、会社员等,从各个角度,研究探讨重要问题的解决策略。

(五)初步构建起服务于殖民侵略的文博事业。随着日本对东北侵略野心的膨胀,政治、经济势力的日益渗透,作为幻想中的未来东亚的主宰者,他们也切实感到文博事业是其进行所谓“社会教育”的有力手段。“满铁”成立之初,就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性。1907年,首先在“满铁”调查部内设图书室。1914年,建起新馆,后称“满铁”大连图书馆。此外,瓦房店、大石桥、辽阳、公主岭、长春等地,后来又在安东、开原、四平等铁路沿线主要地区设立通俗图书馆。到1928年,总计大小23个图书馆,藏书336516册。藏书一般以中国古籍及地方志为主,也有些外来书籍。其中,“满铁”大连图书馆最为重要,是日本侵华机构“满铁”的图书、情报基地。“满铁”通过多方渠道,不惜种种手段,搜集地方志、古代地图,以及政治、经济、地质资源、风土人情等有关资料,对中国古籍中的精抄名刊,珍本善本,以及满文蒙文书籍都竭力收录于内。到九一八事变前,已藏书20多万册。以内容、地区为线索编排整理,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关于东北、蒙古、东南亚、犹太等地区性、专题性的文献资料体系。进入20年代,配合殖民政策的加快实施,图书馆多次举办“满洲关系”的书刊展览。仅1924年,就有“满洲”蒙古图书展览、拓片陈列展览、满蒙研究资料展览等。为扩大舆论宣传的影响,“满铁”图书馆于1910年设立了巡回书库制度。这在当时日本还不曾有。主要活动在各图书馆所在地以外的中间站、小学校等地。

(六)日本在东北进行教育侵略。为了长期统治和奴役中国,日本有计划地在中国推行奴化教育,以达到控制中国人的思想的目的。1890年,日本颁布《教育敕语》,宣称:“我臣民克忠克考,亿兆一心,世济厥善(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教育之渊源,亦(盖)基于此……不独脱忠良之臣民,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从中可以看出“忠君爱国,合忠孝为一”即为日本教育的宗旨。由此可知,“一国之政治,常影响于其教育措施。从1906年,日本为了对东北进行教育侵略,最早设立主管文教机关,管理关东租借地内的文化教育。此后,日本开始积极建立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以关东州和满铁附属地为基地,主要由“满铁”大肆进行文化侵略。“满铁”所办的教育,既有中国人教育,又有日本人教育。对于前者,主要“使他们了解日本的情况,培养将来可能成为日中之间联系的纽带人物”[3];对于后者,其教育目的,除使日侨居于我国东北外,主要是培养推行大陆侵略政策的人才。为了培养统治东北的高级人才,日本创立主要是中等以上专业学校和所谓实业学校,包括长春商业学校、大连女子商业学校、满洲医科大学等,还有各种学堂109所,学生(包括女生)22000余人。除了办学校,还办学堂、报刊,新闻报刊、杂志达184种。此外,日本还在思想上淡化中国人意识。首先,组成日本中学校长视察团,名义上是来考察东北地区教育,实际上让这些中学校长和东北各个学校教师广泛接触,了解这些教师思想动态,教育情况,以便确立长期的文化侵略政策。其次,日本当局首脑人物亲自出马培养文教侵略骨干,在旅顺中学关东厅,学务课长参加举行所谓“夏季文化讲习会”,讲授“神社的教育”,满铁秘书长讲“满洲史概要”。总之,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文化侵略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通过教育的潜移默化,从精神上改变东北人民的民族性,训育亲日汉奸,破坏我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日本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殖民文化教育,是日本长期在我国东北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时日本只占领东北一部分,其文化教育侵略设施主要集中在东北日本势力范围内,包括租界地及铁路区等。而九一八事变后的殖民文化教育才是全面、大规模的开始。

三、警惕日本今天的文化侵略

日本投降后,并没有放弃对中国侵略的野心,其侵略形式转化为文化和经济途径的侵略。这种侵略通过和平方式进行,使得日本的文化、思想理念占据我们的头脑,日本的动画片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日本的书籍、歌曲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青年。同时,利用书籍、影视作品美化侵略战争,混淆视听,企图在世界上重塑本国形象。要征服一个民族,最有效的就是征服她的儿童,从小改变孩子们的价值观,淡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使他们屈服于外族的文化,最终让他们忘记自己的民族性。

(作者单位:李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李正鸿,东北大学)

[1] 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2] 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页。

[3] 〔日〕满铁档案:甲种,总体,监察,监察意见书,2-2,第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