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爱哭的刘备和扶不起的阿斗,为何能分庭三国四十年?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是说评书的单田芳在《三国演义》给刘备的定位。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确实爱哭,因为各种事情哭,他这一哭,感动得别人稀里哗啦的,关羽、张飞、赵云誓死相随,诸葛亮鞠躬尽瘁。一没有天时,二没有地利的刘备生生靠“人和”在三国乱世占得一席之地,成为西川之主。
表面看来,刘备文不如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武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好像他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求出来的,真的是这个道理吗?大错特错也。
诸葛亮只是谋士,刘备才是战略家
实际上,刘备少有大志,少拜卢植、郑玄等名儒为师,虽然因为家道中落,但人穷志不短,指着村口的一株像黄罗伞盖的大桑树,就敢说大丈夫当乘这样的车马,吓得他叔叔忙捂住他的嘴,害怕惹出事来。虽然叔叔们害怕刘备惹事,但还是拿钱暗暗资助他,在涿州经商的巨商大贾们,也时不时资助刘备,就连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也甘愿拜在他的脚下,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看中了刘备非池中之物。三国第一英雄,当属曹操,在刘备落魄之时,曹操都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曹耳。需要注意的是,曹操在这里说的是刘备,不是诸葛亮,曹操骂诸葛亮只是诸葛村夫也。
所以,刘备才是真正的战略家,至于诸葛亮,只是刘备的一个谋士,相当于刘邦跟前的萧何、张良与陈平这样的角色。萧何、张良、陈平能替换刘邦吗?当然不能。刘邦承认自己本事不大,但他却承认自己能驾驭韩信、萧何、张良这样的英雄。其实刘备也是一样的,他本事不大,但却能驾驭诸葛亮、庞统、法正、关羽、张飞、赵云、魏延、马超、黄忠这样的盖世英雄,这岂是一个只会哭的懦夫所能为也。
刘备武艺高强,是马上皇帝
刘备并不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秀才,他虽然曾拜卢植、郑玄等大儒为师,但他却是个文武双全的皇帝,刘备的箭法很高明,曾经在曹操与汉献帝面前露过一手,也曾经在镇压黄巾起义时立过大功,射杀过黄巾起义将领。黄巾军的余党管亥率众军攻打北海,包围了北海相孔融时,孔融便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而刘备援军刚到,黄巾军便四散而逃,充分说明刘备在战场上还是很有威名的。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还曾“三英战吕布”,虽然有关羽、张飞二兄弟保驾,但没有两把刷子,在三国第一英雄吕布面前,怕也是一个回合送命的主。刘备屡经战阵,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说明他逃生的本领了得。而且,刘备的脾气也并不好,历史上鞭打督邮的实际上是刘备,只是《三国演义》中把这一光荣事迹安在张飞头上了。
刘备是实实在在的“马上皇帝”,诸葛亮只是管后勤,上前线的事都是刘备亲临的。火烧赤壁后,率军追杀曹操的,实际上是刘备。率兵取西川,也是刘备亲自率军前往的。刘备的江山,是靠他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刘备爱哭,是最重情义的皇帝
至于刘备爱哭,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皇帝。有人说刘备是假装的,但如果一个人哭了一辈子,你还敢说他是装的吗?
刘备对诸葛亮哭,是哭他终于如鱼得水得到了谋士;刘备对赵云哭,是哭他为了救儿子险些丧命,失一大将;刘备对关羽、张飞哭,是哭兄弟情深,胜过妻子。这些人誓死以报,就是因为刘备对他们是真的好,把他们当兄弟。刘备是这样哭的,也是这样做的,临死托孤给诸葛亮,告诉他如果阿斗实在扶不起来,就替换了他自己干;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誓言宁可万里江山不要,也要全兄弟之情。他难道不知道破坏孙吴联合的后果吗?自然知道。但刘备更知道,他打天下占的是人和,失了人和,他刘备什么也不是。
在中国历史上,刘备是最重情义的皇帝,刘备的江山,得之于眼泪,也失之于眼泪。最后他死于白帝城,无脸回成都。刘备最后去世时,也是哭着死的。他是哭着与关羽、张飞到地下团圆去了。
阴谋论者,只是不了解刘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扶不起来的阿斗”,这是《三国演义》里给刘禅的盖棺定论。刘禅这个绰号的由来,一是来自于诸葛亮,一是来自他最终的结果。诸葛亮神机妙算,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但刘备死后,他五出祁山也未成功,究其原因,人们大多归罪于前方的马谡失了街亭,后方的阿斗不是睿智之君,净给诸葛亮拖后腿。阿斗最后成了亡国之君,人们总理解为没了诸葛亮的辅佐,亡国便成了必然。于是乎刘禅便成了昏庸之君的代名词。
但有一个最大的疑问就是,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蜀汉才亡国,一个昏庸之君能独立执政三十年,在强大的魏国与东吴夹缝中生存吗?一个昏庸之君能驾驭姜维等一众文臣武将三十年保家卫国吗?笔者看来,刘禅不能算是昏庸之君,而应算是平庸之君。
刘禅完全委政于诸葛亮是明智之举
刘禅虽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但他跟诸葛亮的智慧比起来,那也是小孩与成年人的差距,不在一个档次上。如果刘备死后,刘禅与诸葛亮争权,形成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冲突,反而容易激发他与诸葛亮的矛盾,将一个忠臣诸葛亮逼成曹操、司马懿那样的权臣。刘禅即位后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刘禅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他主动把所有的朝廷权力给了诸葛亮,只管祭祀先祖这样礼仪上的事。刘禅作为一个皇帝的大度反而感化了诸葛亮,诸葛亮也是权臣,但他这个权臣却是一个鞠躬尽瘁的权臣,忠于蜀汉的权臣,这也正是刘禅所需要的。
所以,刘禅完全委政于诸葛亮,看似放权,和汉献帝一样是傀儡皇帝,但却是明智之举。因为因人而异,诸葛亮不是董卓、曹操、司马懿那样的人物。刘禅恰恰利用了诸葛亮的忠心,经过诸葛亮的治理使蜀汉出现繁荣景象。蜀汉虽然连年战争,但川中人民并没有记恨诸葛亮,这充分说明诸葛亮在川中的崇高威望。刘禅认的这个相父,确实没有辜负刘备临终嘱托,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与刘禅的充分信任是分不开的。
刘禅平衡众臣之权有实效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没有了权相的制约,但刘禅这个皇帝,在朝廷中可没有崇高的威望。刘备有威望,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他是正宗嫡系继承人,他只有这个标签可以压服群臣。但这个标签压得了一时,压不得一世。刘禅的聪明之举在于,他巧妙地平衡了众臣之间的权力,维持三十年的统治。从表面上看,刘禅信任了奸臣黄皓,实际上,黄皓是刘禅平衡众臣的棋子。不管是费祎、蒋琬,还是大将军姜维,实际上都没有摆脱刘禅的掌心,不管对于皇帝多么气愤,但还是忠于皇帝,没有做出造反的事来。你看姜维最后被逼无奈去屯田避祸了,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他还是想尽办法,最后殉国而死。如果刘禅是个昏庸的浑蛋,姜维会这样吗?
刘禅固然不是一个明君,但他也并不糊涂。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残暴,也不像司马衷那样弱智,朝中也没有妲己那样的美妇祸乱朝纲,只有一个太监黄皓,其实也是刘禅故意制衡众臣的棋子。刘禅也好色,甚至留朝中大臣的夫人过夜,但这样的事情并不多。他只是一个平庸之君,他所犯的是一个平庸皇帝所犯的错误。正因为他平衡众臣之权有效,所以能够维持三十年统治。正因为他是乱世之中的一个平庸之君,所以不免遭遇亡国的命运。
刘禅的投降,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三国之中,魏国最强大,东吴次之,蜀汉最弱。也就是说,蜀汉是一个在东吴与曹魏夹缝中生存的国家。所以蜀汉一直奉行联吴抗曹的国策,方能在三国之中苟存。关羽的死破坏了联吴抗曹大计,导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与东吴彻底翻脸,此时是蜀汉最危险的时候。当然,没有了蜀汉的支持,因此东吴也是危在旦夕。因为东吴与蜀汉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蜀汉之所以赖以生存,除了联吴抗曹的国策外,还依靠诸葛亮、姜维等名将的维持。
刘禅其实并不傻,他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到了邓艾、钟会大兵临境之时,刘禅感到了危机,姜维远在剑阁,只能阻挡钟会大军,邓艾偷袭阴平,使刘禅摸不着底细,派出的诸葛瞻也兵败身亡。朝中以谯周为代表的大臣们,又都是投降派;而主战的刘理等兄弟党,也只是纸上谈兵,以死报国。在这个关键时刻,刘禅自知以蜀汉国力,抵抗只是死路一条,灭亡是早晚的事;既然已经无力回天,那投降以求免死,就是对刘禅自己最好的选择了。刘禅虽然是个软骨头,但他的投降也未尝不是明智之举,他只不过是一个识时务、知权变的皇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