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弃说古代生活人物小史(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张骞:“一带一路”的先行者

“一带一路”现在备受瞩目,不管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留下了中国人奋力开拓的影子。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代一样将世界变成一个村子一样进行交流。中国并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一个叫张骞的人,就将目光瞄向了遥远的西域。要知道,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丈量道路,最多骑上一匹马。因为有了张骞,汉朝人才知道世界上除了大汉以外,在遥远的西方还有许多国家。司马迁用“凿空”二字表达对张骞的敬意,张骞是比西方的马可·波罗、哥伦布还要早一千多年的伟大探险家。

丝绸之路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和平,而是为了抗击匈奴

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之路,贸易之路。但当初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却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抗击匈奴。而且,这场战争是汉武大帝想要发动的战争。

汉朝刚建立时,天下并不太平,北方受到匈奴的严重威胁。汉高祖刘邦乘战胜项羽之威,欲一举消除匈奴之患,令他没想到的是,堂堂的汉朝竟不是匈奴的对手,汉高祖刘邦差点被活捉,要不是使美人计令匈奴退了兵,汉朝的国运落到什么样还很难说。“白登之围”吓坏了刘邦,于是汉朝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亲”政策,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实际上是屈辱的产物。

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再也忍不下去了。他决心用武力抗击匈奴,不再忍受“和亲”之辱。当汉武帝打听到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和匈奴也是仇敌时,他决定联合大月氏,南北夹击,一举解决匈奴之患。

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话、电报等通信工具,联络只能靠两条腿,汉武帝决定派人去联络大月氏国王,这是一条前途未卜之路,西行不知几千里,而且中间隔着以残暴著称的匈奴国,敢于执行这项任务的人,不管完得成完不成任务,都是英雄。

也就在这个时候张骞主动报名执行这项计划,成为那个时代的英雄。

张骞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他以一个亲汉的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导,领着一百余人的随从,浩浩荡荡地向西域进发。结果,刚进匈奴境内,就被匈奴兵俘虏了。幸运的是,匈奴人并没有杀掉张骞,还让张骞娶了妻,生了子,试图把这位汉朝英雄同化为匈奴人。张骞这一待就是十年,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汉朝,时时刻刻牢记着他的使命,终于有一天,趁匈奴人放松戒备时,他和堂邑父逃出匈奴,向更远方的大月氏进发。

但十年后的大月氏,已与十年前的大月氏国情不同,国王换了,国力弱了,再也不想打仗,不想报仇。他们被匈奴人打怕了,哪怕跟强大的汉朝合作都不敢尝试。张骞无奈只好返回汉朝,更倒霉的是,路过匈奴的时候,他再次被俘虏,这一待又是一年。一年之后张骞逃出匈奴时,离他当初离开长安已过了十三年。

完胜匈奴,立首功的不是卫青、霍去病,而是张骞

张骞虽然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任务,但却给汉武帝带来了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特征,那个时候,只有势力范围,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国与国之间明确的国境。而且汉朝自诩为天子之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张骞的介绍令汉武帝开阔了眼界。在此之前,汉廷的君臣还根本不知道,在中国之外,还有这么多国家的存在。正是由于张骞的报告和记述,汉廷才了解到华夏的外部世界,了解到西域各国的情况。

所以,张骞带回来的信息成为汉朝了解匈奴的最好情报。兵马未动,情报先行,没有好的情报,做不到“知己知彼”,是很难打胜仗的。

可以说,没有张骞带回来的匈奴及西域诸国情报信息,卫青、霍去病要想打胜仗,也是困难的。卫青、霍去病能大败匈奴,立首功的不是别人,正是张骞。

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因丝绸之路成为和平大使

张骞曾经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十三年,当了匈奴的十年俘虏,但了解了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使与匈奴国有矛盾的乌孙国重归故地,以断匈奴国右臂;其二是宣扬大汉国威。这一次张骞的团队更加庞大,有三百多人,金币丝帛无数以及牛羊万头之多。这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仍然没有完成乌孙国回归故地的任务,但其副使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宣扬了大汉国威。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给卫青、霍去病当向导扫平匈奴,有一次还误了时间,结果被废为庶民。但他出使西域的意义远远大于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

张骞的一生,都在“凿空”西域的路上,两次出使游历的国家达到三十多个。因为有了张骞,中国才知道了除中国外的西方诸国;因为有了张骞,中国的丝绸、陶瓷等源源不断地销往西方,因此中国又被西方诸国称为“赛里斯”国,中国人又被称为赛里斯人,赛里斯就是丝绸的意思。而西方的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也流向了中国,张骞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婆”。许多国家因为张骞而向汉朝示好,汉朝的影响因张骞而远播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