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隨自己興趣,雜讀亦無妨
“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對這句話便有一番體會。每年我都會收到數個舊生“問生字”、“問典故”的電話;不要“責難”畢業生“問功課”,老師也常執筆忘字。學海無涯,唯有多看書—“積學以儲寶”(《文心雕龍》〈神思〉)才能應付所需。
讀甚麼書?這便是個關鍵了。“雜讀”—甚麼書都讀好不好呢?我認為沒大問題,問題在乎你肯讀。按照自己的興趣“雜讀”也不錯,若你喜歡古典詩詞,讀《唐詩三百首》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其中詩作自會供給你不同的“養分”:“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杜甫〈兵車行〉),滿足你對社會的關愛;“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滿足你天馬行空的想像。
古典詩詞與翻譯文學
“雜讀”若包括翻譯文學,又是否真箇太雜?我便常鼓勵學生閱讀有豐富內涵的翻譯文學作品(若你拿本原著來“對讀”則更好)。有看過《安妮的日記》嗎?這本書已被翻譯成55種文字,書中的猶太裔女孩安妮,死時不足16歲。日記主要記錄安妮死前兩年(1942-1944),躲避納粹恐怖追捕的“幽閉”生活。安妮在“密室”的日子中,閃爍“我要有用”、“帶給所有人喜悅”的生命之光,怎能不令人動容?
“書到用時方恨少”,還是多讀點書,為自己的語文能力,爭取多點“養分”吧。